上一期的足球地理學堂,我們通過歐洲杯的腳步走進了波西米亞鐵騎——捷克。說起捷克足球,前捷克斯洛伐克一定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因為内外政治變動,捷克斯洛伐克在1993年1月1日這一天宣告分手。從此以後,這對曾經并肩作戰的兄弟成為了場上的對手。此後的世界杯(1998年、2010年)、歐洲杯預選賽(2008年)以及兩次歐洲國家聯賽,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曾分在一個小組。
相關鍊接
【足球地理學堂】歐洲杯參賽隊:東歐鐵騎、波西米亞雙尾獅捷克
相互厮殺的比賽中,捷克隊多次憑借強大的實力碾壓斯洛伐克。唯獨2010年南非世界杯預選賽,斯洛伐克力壓捷克(捷克小組第三,未能取得附加賽資格)拿到了世界杯的名額。當時的斯洛伐克的核心,正是前那不勒斯名宿、曾效力于中超球隊大連人的外援哈姆西克。
哈姆西克
除了哈姆西克之外,斯洛伐克最有名的球員就是國米中後衛什克裡尼亞爾。盡管這個國家擁有哈姆西克、什克裡尼亞爾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但依然有很多人對于斯洛伐克這個國家并不熟悉。今天的足球地理學堂,我們一起走進斯洛伐克,了解在國家背後的風土人情。
什克
塔特拉山——刻入斯洛伐克隊徽、國徽,寫進國歌的聖山
除了白俄羅斯、波蘭、黑山、烏克蘭等少數斯拉夫人組成的國家外,大部分斯拉夫國家的國旗都有着代表斯拉夫人的紅白藍三色元素,斯洛伐克亦不例外。與其它國家不同的是,斯洛伐克在國徽、球隊的隊徽上都有一座山的痕迹——這座山就是塔特拉山。
什克在斯洛伐克國家隊,斯洛伐克的隊徽就是其國徽上的塔特拉山
塔拉特山不僅僅出現在斯洛伐克的隊徽、國徽上,甚至出現在斯洛伐克的國歌裡。該國的國歌叫做《塔特拉山的暴風》,歌詞開頭大意是這樣:“塔特拉山上電光閃閃 ,雷聲隆隆。兄弟們,要堅定,狂風暴雨會停,斯洛伐克會醒。”這首歌用閃電、雷聲、暴雨、山風作為意象,歌曲也采用小調的調性,既是東歐國家民族特點的提現,又是具有暴風驟雨般的革命性與戰鬥性。那麼,塔拉特山究竟是怎樣的山,為什麼它在斯洛伐克人的心中那麼重要呢?
斯洛伐克國旗
塔特拉山是歐洲中部和東南部的喀爾巴阡山脈的分支,位于斯洛伐克和波蘭的交界地帶。喀爾巴阡山脈興起于阿爾卑斯的造山運動,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山脈。該山脈具有典型的阿爾卑斯山的特征,多湖泊、冰鬥、溶洞和峽谷等。
喀爾巴阡山脈西起奧地利和斯洛伐克邊境的多瑙河峽谷部分,向東延伸至波蘭、烏克蘭以及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交界的多瑙河鐵門峽谷部分,一般分東西南三部分。多數山脈海拔在2000米以下,塔特拉山則是喀爾巴阡山脈最高的山,塔特拉山的格爾赫峰是喀爾巴阡山的最高峰,海拔2655米。
斯洛伐克是一個深居中歐内陸的國家,沒有大海。山在斯洛伐克人心中的地位可謂是重千斤。尤其是塔特拉山,它的三座山峰和基督教十字,構成了斯洛伐克的國徽,也是斯洛伐克國家足球隊的隊徽,象征着愛、信仰和互相理解。
塔特拉山分為高塔特拉山和低塔特拉山。其中,高塔特拉山當中的斜峰也被稱為斯洛伐克的民族峰,傳說,是傳播美麗的天使在傳播美的同時,不小心撞在此峰。因此,斜峰成為了天使遺落的美麗風光。按照斯洛伐克的民間故事,斜峰附近美麗的草原、清澈的高山湖泊、溶洞和小溪都是天使留下斯洛伐克人的禮物。
斯洛伐克人之所以如此熱愛塔特拉山,跟斯洛伐克的民族曆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斯洛伐克人和捷克人原本是西斯拉夫民族。公元9世紀,來自東方的馬紮爾人(匈牙利人的祖先)入侵占領斯洛伐克之後,斯洛伐克開始了長達近千年的淪陷史(匈牙利王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
匈牙利貴族和德意志貴族等統治階級貴族占據着平原的大部分耕地,不堪壓迫的斯洛伐克人則以塔特拉山為據點,建立城堡等防禦工事對抗入侵者。美麗的神話傳說和反抗異族壓迫的曆史,讓塔特拉山在斯洛伐克人的心中重千斤。這就是斯洛伐克人喜愛塔特拉山的原因。
塔特拉山
如今,斯洛伐克已經獨立,塔特拉山的特倫欽城堡為代表的城堡,正是對斯洛伐克人建立城堡曆史的訴說。很多遊客來到特倫欽地區,既可以感受屬于塔特拉山的美,也可以了解斯洛伐克的曆史。
斯洛伐克首都——建在三國邊境的首都
特倫欽雖然是斯洛伐克民族曆史的見證者,但它并不是斯洛伐克的首都。斯洛伐克首都叫做布拉迪斯拉發。從地圖上看,這個首都位于斯洛伐克和奧地利、匈牙利的交界處,距離奧地利幾乎是隔河相望,距離匈牙利邊境也不過10公裡,是世界上唯一位于三國邊境的首都。
多瑙河南岸的居民區與奧地利近在咫尺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過去的名字波佐尼(匈牙利語)和普雷斯堡(德語),恰恰是斯拉夫人(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相互争奪的曆史的見證。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祖先西斯拉夫人曾經在中歐地區建立起大摩拉維亞公國,這座城市主要作為防禦基地存在。然而,這座堅固的堡壘最終沒有抵擋住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馬紮爾人的入侵。公元906年,斯洛伐克地區被馬紮爾人占領。
匈牙利時期的波佐尼
10世紀,馬紮爾人建立起“匈牙利王國”,定都潘諾尼亞平原中部的布達(當時沒有布達佩斯),這座城市被匈牙利人給予了匈牙利語名稱——波佐尼。波佐尼地處當時匈牙利王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的邊境地區,是匈牙利和歐洲發展對外貿易的窗口,因此匈牙利十分重視對這座城市的開發。匈牙利人開發這座城市的方式也簡單粗暴:趕走斯洛伐克人,遷入匈牙利人。
匈牙利開發的波佐尼
這裡的居民長期以匈牙利人為主。在整個匈牙利王國時期,波佐尼(布拉迪斯拉發)是僅次于布達和佩斯的第三大城市。此後,匈牙利在同奧斯曼帝國戰敗後選擇臣服哈布斯堡王朝,在布達和佩斯淪陷後,波佐尼曾經是匈牙利王國的臨時首都。
後來,當匈牙利臣服哈布斯堡王朝時期,這座城市又有了德語名稱:普雷斯堡。1867年,哈布斯堡王朝和匈牙利貴族達成妥協建立奧匈帝國時候,波佐尼(匈牙利語)和普雷斯堡(德語)成為了這座城市共有的名字。
奧匈帝國地圖,普雷斯堡即波佐尼
一戰後,作為戰争發起者,奧地利和匈牙利都受到嚴重的懲罰,匈牙利将斯洛伐克和波佐尼割讓給捷克斯洛伐克。然而,這一行動遭到了當地市民的反抗。因為這裡的市民以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為主,她們成立自由市,但最終沒有抵擋住協約國資助的捷克斯洛伐克軍隊進攻。
1919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占領該市。1919年捷克斯洛伐克宣布這裡為斯洛伐克的首府。為了消除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的影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驅逐了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遷入斯拉夫人,并将該市改名“布拉迪斯拉發”。
《特裡亞農條約》,匈牙利喪失三分之二的領土,其中,波佐尼(普雷斯堡)被割讓給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時期,這座城市隻是斯洛伐克加盟共和國的首府,并不是首都。20世紀90年代,因為東歐劇變影響,捷克和斯洛伐克和平分手,布拉迪斯拉發成為了新國家斯洛伐克的首都,因此成為了世界上唯一靠着三國邊境的首都。
布拉迪斯拉發
和平分手後,深處内陸的斯洛伐克更是利用首都背靠多瑙河的區位優勢,發展同沿河國家奧地利、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的貿易,提升自己的經濟實力。
結語
今天的足球地理學堂,我們跟随哈姆西克、什克裡尼亞爾以及前捷克斯洛伐克的腳步走進了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國家——斯洛伐克,了解了斯洛伐克的風土人情。下一期足球地理學堂,我們即将跟随新的球員的腳步走進了解另外的世界,下一期我們不見不散。
(探戈狂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