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泡》這篇課文是現當代著名作家、兒童文學家冰心寫的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描寫了冰心童年是吹肥皂泡的經曆。文章結構清晰,全文以“肥皂泡”為線索,重點描述了“做肥皂泡”“吹肥皂泡”“看肥皂泡”“想肥皂泡”的趣事,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形象,文筆清新自然,情感真摯淳樸,非常貼近學生生活而又高于學生生活的文章,值得反複品味。
要求認讀的字裡,“廊、嬰”是後鼻音;認讀“巅”字時,多詞語最高的水平,如“山巅”“巅峰”;拓展組詞認識“顫”,形近字比較認識“嬌”。
引導學生理解和積累描寫肥皂泡的三字個四字詞語,如“顫巍巍”“輕清透明”“玲珑嬌軟”“光影零亂”等。
本課大量的多音字也是學生讀好課文的一大難點,如“扇子、扇送”“四散紛飛、散裂”“和弄和弄”“脆薄”等。
多音字的認讀,需要引導學生關注不同讀音的不同意思,從詞義辨析的角度來選擇正确的讀音。比如“和”,在本課中讀四聲huo,指粉狀或粉狀物摻在一起,或加水攪拌。如表示加水攪拌是粘在一起,則讀二聲huo,如“和面”“和泥”。
“廊”,廠字頭下面是“郎”,注意“郎”字左下方是個“點”。“碗”,注意“宛”字左下是個“夕”。“仰”字右邊是“卬”,要和“卯”區分開。“越”字,右上“戉”表示“寬刃大斧的武器”,注意是“豎提”。
三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量和獨立識字寫字能力,可以借助以往識字和寫字經驗,自主識記課文生字詞,寫字時仔細觀察漢字的各個部件,正确端正書寫。
1、出示課文後面的資料袋,讀一讀。
2、課文圍繞肥皂泡寫了哪些的事?(做肥皂泡、吹肥皂泡、看肥皂泡、想肥皂泡)
3、你對哪些畫面印象比較深刻?
關注重點,有序表達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圈出文段中做吹泡泡的動詞,并出示填空:
采用多種形式朗讀,注意對動詞的把握,可以帶上動作讀,合作讀。從所填的動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制作泡泡動作輕,樣子輕)
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詞語把這一過程寫具體的(_____)地吹起,(_____)地一提,(____)地扇送。
說說順序:作者在描寫時是按一定的順序寫的,畫出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也叫連接詞(然後、再),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先……然後……再……”,用上這樣的句式将做吹肥皂泡的過程叙述出來。
通過提取關鍵信息,并借助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進行有序表達,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确,積累語言。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第4自然段,畫出描寫泡泡的美句。
1、顔色美
這肥皂泡,吹起來很美麗,五色的浮光,在那輕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
方法1:查找資料理解
這段極具有畫面感的文字中的“五色的浮光”“輕清透明”,這些詞語對于許多孩子來說比較陌生,需要引導孩子查閱資料,加上想象去理解,感受肥皂泡的色彩美。
2、形态美
若是肥皂泡扇得好,一個大球會分裂成兩三個玲珑嬌軟的小球,四散紛飛。有時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這脆薄的球,會扯成長圓的形式,顫巍巍的,光影零亂。
方法2: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想象畫面
結合平時吹出肥皂泡的場面引導學生理解“玲珑嬌軟”“顫巍巍”“光影零亂”等,鼓勵學生在大腦中想象肥皂泡的形狀。明确“玲珑嬌軟”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緻而柔軟、嬌嫩、美麗的樣子;“顫巍巍”寫出了肥皂泡的脆薄、極易破碎;“光影零亂”指由于肥皂泡處于動态,表面光澤和顔色變化迅速且多樣,顯得不整齊、沒有規律。
文中有些難懂的句子,在學習課文時可引導孩子抓住其中的關鍵詞、查找資料、聯系生活、想念畫面來理解。
1、這麼美的肥皂泡最後會落到哪裡呢?用第5自然段的内容回答。
2、飛到明月、夕陽、熟睡中的嬰兒身邊的僅僅是肥皂泡嗎?(還有孩子們的夢想、願望、孩子們的心)
3、理解為什麼看着泡泡“目送着她們,我心裡充滿了快樂、驕傲與希望”?
(“快樂”是因為吹泡泡的過程是快樂的;“驕傲”是因為這泡泡是“我們”自己做、吹出來的;“希望”是因為那些肥皂泡仿佛是孩子們的化身,帶着她們的希望和夢想飛起來了。)
4、假如你就是肥皂泡,你還會帶着希望和夢想飛到哪兒?
假如我是一個肥皂泡,我想飛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段文字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抽象,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展開想象是一個難點,所以先引導學生讀進去,了解文中寫了肥皂泡的哪些去處,在此基礎上再展開想象,寫一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