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畫道論的核心思想

畫道論的核心思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5 14:06:53

反饋與讨論集錦

    7、道學的美惡觀是怎麼回事?

  《五千言》不講善惡、美醜?當然不是,不過用詞确是與現在不同——取“善惡”而代之的用詞是“美惡”。如帛甲48章: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䚰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恒也。

  是以:聲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昔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居,是以弗去。”

  所以,帛甲《五千言》中的美,不是與醜相對,而是與惡相對而言,美惡而不是美醜或善惡同出異名,構成了一個對立統一體之一。通過統計:

1.美言可以市,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美其服,

4.天下皆知美為美,

5.美與惡,其相去何若?

6.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

  可知帛甲本《五千言》共用了9個美字,再通過分析可知,美字的用法與涵義都類似,就是惡的對立面,但兼有現代“惡”與“醜”字的涵義。如美言→惡言,美其服→醜其服等。不過,有人卻說:道德之美甲天下。這話對嗎?

  按作者原文,他的“字之曰道”之道,乃無形無物之象,唯望唯忽,又何言美惡?就概念來講,美是主觀與客觀的辯證統一和反映!因而沒有客觀對象,也就沒有美可言,而沒有主觀辯識,同樣也沒有美惡可言辨。但德顯然不同!因為現在确有美德一詞存在,且道學把德劃分為上德下德,因而至少在道學看來,上德為美,下德為惡,故上德否定下德,是以有上德。

  這說明,僅僅美德而言,上德代表的道學德,就是美德,而下德代表的儒德,則就是反面惡德。而惡德之中,進一步細分,上仁相對于上義上禮而言,當然仍有美惡之分——上仁為美,上義上禮則就成了惡了。所以,美惡也是分層次的、相對而言的。不同層次的對象及其美惡不能混為一談。并且,即使是同一層次同一個對象,也會因為主觀認識的時空變化而改變美惡結論——此時的美,或就是它時的惡。當然客觀對象自身的變化,也會引起美惡結論變化。比如鮮花為美,但枯萎了就不再美了。但說其為惡,初時也算不上吧?所以,還有一種不美不惡的中間狀态,即過渡狀态。而這也就是說,不美,不等于就是惡!因為還存在一種由美到惡的不美不惡中間過渡狀态,也就是中!畢竟鮮花從盛開之美到徹底枯萎凋零之惡,必然是有一個中間過渡過程的,且萬事萬物皆如此。所以,不是不非不偏不倚謂之中,但這是道學所說的“多聞數窮,不如守于中”之中嗎?顯然不是!因為道學之中,乃是指天地聲人不仁,無為任物自然之中,顯然與萬物盛衰美惡之變化過程中的中間過渡狀态之中無關!所以,就是中,也有多重涵義,不可不加區分混為一談,造成誤解。

  最後總結起來,道學的美惡觀,乃是指美惡兩者屬于相互對立又相反相成、辯證統一的辯證法觀念,就是兩者同出異名,乃是對立統一、無狀之狀的一!屬于與玄相同的玄同概念範疇。

  不過,還有一個還需要特别指出的地方,就是道學的美惡觀,其實與現代的善惡美醜觀相類似。隻是作者時代,善不指善良,而是指善于,指主體的能力。這是解讀帛甲《五千言》時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如此方能避免出現以今解古、張冠李戴的字義理解錯誤。

畫道論的核心思想(道學的美惡觀是怎麼回事)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