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環境教育我應該怎麼做?街談近年來,随着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針對青少年及兒童群體的自然與環境教育發展迅猛,相關研學機構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其通行做法是一些機構人員利用寒暑假或其他假期,帶領孩子們去到一些自然與生态資源禀賦豐富的地區,貼近與了解自然,增強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談談環境教育我應該怎麼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街談
近年來,随着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針對青少年及兒童群體的自然與環境教育發展迅猛,相關研學機構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其通行做法是一些機構人員利用寒暑假或其他假期,帶領孩子們去到一些自然與生态資源禀賦豐富的地區,貼近與了解自然,增強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
自然與環境教育方興未艾的主因,是長期以來孩子尤其是在大都市成長的孩子,對自然的了解與認知更多限于書本知識,很少有機會接觸純正的自然環境,與自然漸行漸遠。但一些機構組織及其開展的自然教育活動,存在嚴重的資本化與營銷導向。以筆者女兒近日參加的一次自然教育研學活動為例,某機構帶着12名8-10歲兒童,研學的目的地是廣州郊區的某座山,有山澗、叢林、陡坡等地貌,3名年輕人帶隊,其中2人負責協助孩子們完成爬坡、戲水等,1人負責拍照及攝影,實時上傳到有孩子家長的交流群,一天時間人均費用超過一千塊。晚上,女兒和我分享研學感受,她說很刺激,很好玩,很開心。我問有無安排專業知識講解、山間動植物介紹、遊學深度總結等環節,她直搖頭,還一本正經地将我一軍:“開心就好,學那麼多知識幹什麼!”
這樣的自然教育形式不在少數,所謂的“探索之旅”名不副實,這些機構更多的隻是想方設法讨孩子們開心,滿足孩子們尋求刺激的心理需求,更多地在影像記錄、安全保障、讓孩子開心等活動形式上下功夫,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真正的知識傳授、技能學習、不畏艱險的精神培育等實質内容。總體上,當前的自然教育尚處于發轫與起步階段,很多機構随便物色幾個人就開始招生組隊、開展活動,各種層次與水平的機構魚龍混雜,離成熟的研學體系、完備的研習内容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真正的自然與環境教育,不妨在以下幾方面做文章:其一,内容應該重于形式,讓孩子學到知識、增長能力,比單純讓孩子開心更重要。自然教育的重要标準是孩子們的收獲與習得,孩子們對自然與環境的認知得到全方位提升,探索與發現自然之奧妙根植于孩子們的心田,并内化為一種可持續的自然與環境觀。長期身處自然環境中,孩子們要養成多問幾個為什麼的習慣,比如:在同一片山裡徒步,為何前面的人遭遇暴雨成為落湯雞,後面的人卻經曆着豔陽高照;為何腳下有流水的聲音,地下河是怎麼形成的,等等。
其二,自然與環境教育的在地化及日常生活化應得到提倡。自然教育的場地不必拘泥于鄉野及偏遠地區,都市環境也可以開展很多有意義的探索。比如:帶領孩子調查家門口的河湧為何變幹淨了,水鳥多了起來,又或者為何變髒了,遠遠就能聞到一股惡臭味;讓孩子觀察公共場合裡垃圾分類的推進與實施狀況;帶孩子走進城市規劃展覽館了解所在城市自然及生态格局的演化過程;引導孩子調查城市公園的數量變化,或調查一些原始山體裡為何突然多了很多人工棧道,等等。
其三,學校增加自然與環境教育相關課程的課時及比重,邀請相關專家走進學校、走進課室,給孩子們提供豐富多元的自然與環境知識與資訊。
其四,地方政府加大對自然與環境教育的資金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對自然與環境教育的支持力度,新建城市及區級的自然博物館與環境展覽館,不定期組織各種自然及環境題材的知識競賽或讀書交流活動,讓孩子們浸潤于一個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姚華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