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人口出生率在下滑,結婚率也降到了谷底。
01
結婚率走勢如何?
根據近日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2020年,官方統計的結婚登記人數共計814.33萬對,自2013年以來連續7年下降,且創下2003年以來的曆史新低。
相比結婚對數,結婚率則創下了42年來的新低。
根據《2020 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全國結婚率為5.8‰,相比上年下降0.8個千分點,相比2013年則下降4.1個千分點,創下了1978年以來的新低。
上一輪曆史高點分别是在1981年和2013年。
1981年,得益于新婚姻法的正式實施,婚姻進入自由登記時代,結婚率創下曆史高點。
2013年結婚對數為1346.9萬對,創下近20年來的曆史新高,當年結婚率也觸及9.9‰的曆史高點,主要得益于處于生育高峰的80後群體進入婚姻年齡。
相比而言,離婚率在持續走高之後突然回落。
根據統計年鑒,2020年全國離婚人數為433.9萬對,較2019年減少了36.16萬對,離婚率則是罕見回落,止住了多年來的上升趨勢,降至3.09%。
這與疫情、離婚冷靜期的推進不無關系。不過,3‰以上的離婚仍舊處于曆史高位,而在20年前,離婚率還不到1‰。
02
年輕人為何突然不結婚了?
一個原因是疫情沖擊,但這隻是短期因素。
突發而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許多人既定的結婚日程,再加上新冠疫苗接種的普及,以及加強針的推進,許多家庭的生育日程也在不斷後推。
新冠疫情,就這樣直觀地影響到了結婚率和出生率。
然而,就在疫情爆發之前,結婚率和出生率就已經連續多年下降,可見更核心的原因在疫情之外。
一方面,年輕人口數量在下降,适婚年齡人群整體規模在萎縮。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我國80後、90後、00後人口分别為2.23億、2.1億和1.63億,作為結婚主力的90後、00後整體人數在下滑。
這與出生率可以形成印證。
40年來,我國生育高峰出現在1987年,當年出生率高達23.3‰,但從1987年之後就一路下滑,到2000年僅為14.03‰。(參閱《人口出生率再創新低,影響有多大?》)
與此相對應,2013年全國結婚率達到了9.9‰的曆史次高點,這對應的正是出生人口相對較多的80後群體。
然而,出生率下滑是大趨勢,未來結婚率仍舊很難樂觀。
另一方面,男女比例失衡,客觀上加劇了婚姻緊張的格局。
男多女少,一直都是我國人口結構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目前,全國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多萬人。雪上加霜的是多出的3000多萬男性,恰恰集中于80後、90後、00後等群體。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性别比超過110的年齡段集中在0-29歲,對應的正好是正在成為婚姻、生育主力“Z世代”群體。
其中,性别比最失衡當屬00後,15-19歲群體的性别比高達116,10-14歲的也超過115。
性别失衡,導緻婚姻市場一直都是女方市場,這也是天價彩禮屢見不鮮的原因所在。
當性别比明顯失衡時,彩禮就成了争奪配偶的資本。
這在人口普遍流出的鄉村、欠發達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
03
與人口結構相比,婚姻成本和觀念變遷無疑是更大的影響因素。
婚姻成本很好理解。既包括住房、教育、生育、養育等物質成本,也包括投入的時間、精力等軟成本。
單說房價上漲,代際差距的存在,造成了年輕人買房負擔的倍數級暴增,早生幾年晚生幾年,面臨的房價環境有着天壤之别。
50後和60後是福利分房的受益者,70後則是住房商品化最早的一批受益者,80後算是搭上了房價上漲的末班車,到了90後和00後,就隻能在高速飛馳的過山車上搶一個座位。
除非他們的70後父母已經成了有房一族,有了六個錢包的支撐,否則面臨處于曆史最高點的房價,年輕人是極其無力的。
相比于婚姻及生育成本,單身社會的到來,也讓結婚率再難以回到過去。
根據官方數據,早在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就已突破2.4億,其中獨居人口超過7700萬人,以及2021年将上升到9200萬人。
這其中,既有男女比例失衡導緻的被動單身,也不乏經濟社會觀念變遷的主動單身。
這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也提供了印證。2020年,全國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減少0.48人。
其中,一人戶家庭高達1.2億戶,占比接近1/4。
這背後,經濟社會的發展,婚姻觀念的變遷,個人自主意識的覺醒,女性地位的提升,養兒防老作用的退化,都對結婚率、生育率的走低,發揮着推波助瀾的作用。
相比于出生率,結婚率的曆史新低同樣值得注意。畢竟,連婚都不結了,遑論生娃?
這注定是一個超級系統工程。
整治天價彩禮,降低住房、生育、養育、教育等成本,提高婚假、産假天數……都已在路上,效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