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01:31:14

澧水南岸,孤峰高聳,千米絕壁上,有洞開如門,似明鏡高懸。這便是享有“湘西第一神山”美譽、被尊為“武陵之魂”的天門山。

天門山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境内,坐落在市區南8公裡處,海拔1518.6米,是張家界海拔最高的山,也是張家界的文化聖地,如今更是國家5A級旅遊區。

四周絕壁的孤山幾公裡之内落差1300多米,造就了天門山臨空獨尊的雄偉氣勢,獨特的喀斯特台型地貌舉世罕見。山頂部分相對平坦,面積達2平方公裡,山頂森林覆蓋率達90%,奇石異木繁多,擁有世界罕見的高山珙桐群落,一年四季野趣盎然,宛若絕美的空中花園。1992年7月,天門山被批準為張家界的第2個國家森林公園。

行走天門山,路路皆是風景。7460米的世界最長高山觀光客運索道猶如一道彩虹飛渡人間天上,又似一條巨龍騰翔白雲蒼穹。900米的穿山扶梯恍如時空穿梭機,帶領人們深入仙境。天門洞快線索道、谷鬼棧道、懸索橋、直達天門寺的空中小纜車、山頂東西兩條遊覽線路等,都似鑲嵌在懸崖峭壁之上的藝廊。經過8年努力、花費近6億元資金打造的“通天大道”——天門山盤山公路,全長10.77公裡,海拔從200米左右急劇提升到1300米,大道兩側絕壁千仞、空谷幽深,共計99個彎,180度急彎此消彼長,似玉帶環繞,彎彎緊連,層層疊起,直沖雲霄。

要用鏡頭采撷大自然的瑰寶,天門山自然是取之不盡的寶庫。1264米高的絕壁之上南北洞穿,高131.5米、寬37米、縱深30米的天門洞便是神奇造化的代表。天門山亦由此得名。與它相伴的是讓人望而生畏的999級天梯。天門洞口經常能看到岩燕飛舞、山鷹盤旋。随着天氣的變化,天門洞時而吞雲吐霧,時而明朗似鏡,構成瞬息萬變的氣象景觀。雲夢仙頂是天門山最高處,許多攝影人選擇在此守候拍日出日落,天上霞光萬道照紅雲朵朵,山邊連綿雲海如萬頃波濤,傍晚山下城市萬盞燈火猶如天女撒下的朵朵金花……每個瞬間都閃亮奪目。始建于唐朝的天門古刹信士衆多、香火鼎盛。2002年以來重建的天門山寺占地兩萬餘平方米,是目前湖南省境内最高的佛教建築群。

若是想表現天門山傳說中的故事、奇幻情境,不妨等入夜去欣賞以高山奇峰為背景、以山澗峽谷為舞台的《天門狐仙》。這部山水實景音樂劇的故事改編自神話《劉海砍樵》,汲取豐富的音樂文化元素和表現形式,融合湘西少數民族地方民歌、舞蹈,輔以現代高科技的舞台特效技術,為美麗風光融入文化元素,使天門山更為生機盎然。

在許多極限運動愛好者眼中,天門山更是充滿挑戰的聖地,每年都會有驚世駭俗的傳奇在這裡上演。自從1999年飛機穿越天門洞拉開了天門山極限挑戰的序幕後,絕壁芭蕾、新疆達瓦孜傳人挑戰天門山高空鋼絲、全球翼裝飛行錦标賽、法國輪滑大師挑戰通天大道、決戰天門·天路漂移對抗賽、“歐洲高空鋼絲極限之王”無保護徒步行走、天梯速降賽、“移步登天”世界跑酷大賽、女子高跟鞋高空走扁帶巅峰對決、極限飛蕩、張家界天門山國際越野賽……無數極限運動健兒用汗水和熱血續寫着天門傳奇,更引來無數攝影人争相記錄這些天人合一、突破自我的珍貴瞬間。

幾億年的滄海桑田,造就了天門山無與倫比的自然奇觀和文化底蘊。而今,無數精彩影像的表現和傳播,讓普天之下都能一睹它的風姿和神采。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1

天門山,我的家 蘇江 攝

點評:作者于山上俯拍城市夜景,萬家燈火的景象十分壯觀,作者較好地把控了拍攝時間,在遠景的山巒即将隐于夜色之際按下快門,使被薄霧分隔開來的兩種景觀出現在同一畫面中。照片前景較暗,缺少細節,可考慮剪裁。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2

天門山下高爾夫球場 覃靜 攝

點評:被天門山的奇秀景色包圍的高爾夫球場中,一些高爾夫愛好者在悠閑地打着球,怡然自得的愉悅令人感同身受。照片内元素雖然豐富,但如果有人物互動的精彩瞬間或更好的光影構成,則更為出彩。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3

寒山仙蹤 張春芳 攝

點評:作者使用無人機高角度遠觀群山,山峰在雲海中若隐若現。雖然是靜态照片,卻給人一種流動的美感。寬廣的視野及雲霧的加持,使畫面層次頗為豐富。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4

天路 張綱 攝

點評:雲霧漫山,森林疊翠,秀美的自然景觀中,一條盤山路點綴其間,點明主題。畫面層次豐富、主體清晰,遠景處陽光融于霧氣之中,場景夢幻,冷暖色調的交融與互動為觀者帶來更多看點。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5

七級瀑 龔翠娥 攝

點評:天門山七級瀑布從高幾百米的山間分為七級奔瀉而下,作者以低角度仰拍,彰顯氣勢。瀑布猶如一條白色絲帶落于山間,格外醒目,旁邊的一條登山台階與其形成呼應,豐富了畫面語言。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6

大庸有個天門山,離天隻有三尺三 黃先庚 攝

點評:作者采取極目遠眺的視角取景,高聳的孤峰被雲霧環抱,巋然屹立在群巒之中。照片氣勢恢宏,較好地表達了“離天隻有三尺三”的神奇景觀,若拍攝角度再低一些,山峰會有更巍峨的效果。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7

雲湧天門山 胡家茂 攝

點評:畫面遠景處,綿延不絕的雲海鋪在天門山群峰之間,猶如白色波濤湧動,近景綠色草坪與之相得益彰,營造了清晰與虛幻、亮麗與淡雅的景物關系。前景湖水沒有起到更好的鏡面效果,反而有些喧賓奪主,可考慮剪裁。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8

山月 田桂英 攝

點評:作者采用後期疊加的處理方式,将月亮“串聯”于畫面左上方,夜幕中如珍珠項鍊一般閃耀奪目。畫面右側山峰的燈光秀與之呼應,幻彩光效點亮夜空,營造出奇特的視覺效果。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9

天門仙山 向佐榮 攝

點評:遠景雲霧缭繞的山巒契合“仙山”主題,近景梯田和小屋又極具煙火氣,兩種看似沖突的元素在畫面中和諧出現,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舒适觀感。若有人物在田間勞作,則效果更佳。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10

空中一躍 彭玉 攝

點評:這幅照片不僅瞬間精彩,構圖也十分講究。作者低角度仰拍,在極限運動愛好者騰空翻轉時按下快門,人物恰好在山峰之間、雲霧之中,如同在空中騎行,值得品讀。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11

天外來客 侯中心 攝

點評:天門洞南北對穿、拔地依天,宛若一道通天的門戶。作者精準地把握了這一景觀特色,以居中構圖的方式仰拍天門洞,拍攝時機恰到好處。洞口出現的滑翔傘如“天外來客”,增加了看點。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12

空中芭蕾 羅啟英 攝

點評:作者低角度拍攝空中起舞的舞者,構思不錯,可考慮多角度取景,或使用長焦鏡頭拍攝特寫,使畫面更飽滿、人物更突出,也能較好地避免留白過多的問題。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13

自行車比賽 梁雙林 攝

點評:廣角鏡頭強化了自行車賽道的空間縱深感,也為畫面納入了更多的景物元素,關注主體的同時不忘呈現卓越的自然環境。畫面四周的變形則突出了運動員主體,引導了觀者視線。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14

玉壺峰高 趙紅玉 攝

點評:玉壺峰位于天門山頂,因為形似裝酒用的玉壺而得名。冰雪中的玉壺峰陡險筆立,更似玉壺,山峰被雲霧包圍,宛如仙境。畫面左下方若隐若現的山峰成為上佳陪襯,填補了畫面空白,反襯了玉壺峰的大氣壯觀。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15

冰雪天門洞 梁雙林 攝

點評:天門洞是天門山極具代表性的地标景觀,不少攝影人選擇從正面取景拍攝,但作者選擇側面角度,拍攝光束穿過天門洞的奇觀。光束在潔淨的冰雪環境中格外耀眼。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16

沖刺 滕俊 攝

點評:照片記錄了國際友人在具有天門山特色的自然環境中沖線的瞬間,人物表情動作抓拍到位,背景信息交代清晰。照片從側面反映了張家界天門山舉辦全民健身項目——越野賽的獨特意義。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17

山路十八彎 周曉軍 攝

點評:作者以俯拍視角捕捉雄峻奇峰和壯闊雲海,天高雲海闊,美景盡收眼底。左側山路起到了視覺引導的作用,視線随着山路蜿蜒而上,最終落在山巅的紅色建築物,可見作者在構圖時頗費心思。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18

天門狐仙演繹 蘇紅 攝

點評:《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是在天門山登場的山水實景演出,作者在觀看過程中拍下該照片,視角平實,記錄全景。作者可嘗試用長焦鏡頭定格表演的精彩瞬間,讓畫面表現有主有次。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19

翼裝飛行 侯中心 攝

點評:天門山具有較高的垂直落差,是翼裝飛行愛好者熱衷飛行的場地之一。這幅照片不僅将天門山的地理環境清晰交代,還展示了翼裝飛行的危險系數和“心跳指數”。作者以俯瞰視角诠釋出天門山的險峻與壯麗。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20

水天一色 張德春 攝

點評:天門山下水邊村落霧氣氤氲,在溫暖的陽光渲染下,靜谧感應運而生。作者合理利用水面鏡像,形成穩定的中線構圖,擴展了畫面空間。

空無一人的張家界景區(遨遊張家界影話天門山)21

走向高峰 劉德庸 攝

點評:這幅照片可以帶動觀者情緒,讓人們的視線跟着畫面左側走鋼絲的人的步伐,延續到峰頂,給人更多想象空間,而遠景的懸崖絕壁強化了這種緊張感。畫面的點、線、面構成和情緒烘托都很到位。

■ 羅啟英 文

■ 趙希 點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