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研習社678[666]
1.默寫。(1)諸葛亮勸勉劉禅做到“開張聖聽”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2)諸葛亮建議劉禅嚴明賞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3)諸葛亮分析後漢傾頹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4)諸葛亮陳述自己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5)諸葛亮陳述自己為興複漢室所做的事是:“_________ ,________ 。”(6)諸葛亮表明自己無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7)《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_________ ,_________ ”一緻。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别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答案:(1)以光先帝遺德 恢弘志士之氣(注意“恢”的書寫)(2)宮中府中 俱為一體 陟罰臧否 不宜異同(注意“陟”的書寫)(3)親小人 遠賢臣(4)受任于敗軍之際 奉命于危難之間(5)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6)苟全性命于亂世 不求聞達于諸侯(7)不宜偏私 使内外異法也
學法指點:
為了保證在默寫名句時不出錯,關鍵還是平時要加強背誦和記憶,準确書寫。下面幾種方法可供借鑒: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養識記興趣。2.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識記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鞏固識記成果。4.留心特别詞句,規避識記誤區。
2. 課内閱讀。出師表 ①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異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阙漏,有所廣益。 ④将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⑤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偉、允之任也。 ⑧願陛下托臣以讨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诹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诏。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1)本文選自______ ,作者是 _____ (朝代)時期的 _______ (人名)。(2)“表”是古代___________ 的一種文體。(3)從全文來看,作者向後主提出了哪三條建議?最核心的建議是哪一條?(4)作者詳細講述自己的身世和經曆,從而表明自己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和 ____________ 的決心。(5)本文第⑥段、第⑦段追述往事的用意是什麼?(6)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先帝托付的“大事”即指平定南方。B.“驽鈍”表現了作者作為臣子的謙虛。C.“報先帝、忠陛下”體現作者陳情之懇切。D.“亦宜自謀”是作者對後主的期望。(7)下列對③④⑤段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________A.在作者推薦的賢臣中,既有文臣,又有武将,體現了他考慮事情的周到。B.作者為後主分析曆史,目的在于希望他能吸取曆史的經驗和教訓。C.“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反映了作者對“陛下”無能的無奈。D.上述三段話的核心要義是:希望後主親賢臣,遠小人。
分析:參考譯文: 臣諸葛亮上言:先帝創立帝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吳三國,我們蜀國人力疲憊,物力又很缺乏,這确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然而,侍衛大臣們在宮廷内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将士在疆場上舍身作戰,這都是因為追念先帝在世時對他們的特殊待遇,想報效給陛下啊。陛下确實應該廣泛地聽取群臣的意見,發揚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揚志士們的氣概;不應該随随便便地看輕自己,言談中稱引譬喻不合大義(說話不恰當),以緻堵塞忠臣進谏勸告的道路。 皇宮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宮吏都是一個整體,對他們的提升、處分、表揚、批評,不應該因人而有什麼差别。如果有營私舞弊、違犯法律和盡忠行害的人,陛下應交給主管的官吏,由他們評定應得的處罰或獎賞,用來表明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方針。不應偏袒徇私,使得宮内和宮外有不同的法則。 侍中郭攸之、費祎、侍郎董允等人,他們都是忠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認為宮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陛下都應征詢他們,然後再去實施,這樣一定能補求欠缺疏漏的地方,獲得更好的效果。 将軍向寵,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軍事,從前經過試用,先帝稱贊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務,都應與他商量,這樣一定能使軍隊團結協作,将士才幹高的差的、隊伍強的,都能夠得到合理的安排。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興隆昌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所以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我談論這些事,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感到歎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費祎,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賢良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室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來是一介平民,在南陽親自種田,隻求能在亂世中暫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面前有什麼名氣。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見識短淺,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裡來訪問我,向我征詢對當今天下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應先帝願為他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失敗,我在戰敗的時候接到委任,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東吳,從那時到現在已經二十一年了。 先帝(劉備)知道我謹慎,因此在臨終前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諸葛亮)。自從接受任命以來,我日夜憂慮歎息,擔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辦好,有損先帝的聖明。所以我在五月渡過泸水,深入到荒涼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器已經準備充足,應當鼓舞并率領三軍,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貢獻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曹魏,複興漢室,回到原來的都城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職責的本分。至于對政事的斟酌興廢,進獻忠誠的建議,那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賊、複興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沒有完成,就請治我重罪,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如果沒有勸勉陛下宣揚聖德的忠言,就責備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露他們的過失;陛下自己也應該認真考慮國家大事,征詢治理國國的好辦法,聽取正确的意見,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訓。如果能夠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現在我就要辭别陛下遠行了,面對奏表熱淚縱橫,不知說了些什麼。
解答:(1)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結合掌握的知識可知,本文選自《諸葛亮集•文集》,作者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2)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結合掌握的知識可知,諸葛亮寫《出師表》,是為了向劉禅上書陳情言事。(3)本題考查對文章内容的理解。由“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谏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可知,作者向後主提了三條建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由“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可知,其中“親賢遠佞”是最核心的建議。(4)本題考查對文章内容的理解。“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作者詳細講述自己的身世和經曆,可知表明自己報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興複漢室的決心。(5)本題考查對文章内容的理解。由“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诹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诏”可知,回顧往事的目的在于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對劉氏父子的忠心,用先帝創業的艱難激勵後主勵精圖治。(6)本題考查對文章内容的理解與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内容的基礎上,根據各個選項的描述,然後一一判斷正誤即可。A.有誤,“大事”指“北定中原,興複漢室”。BCD.正确。故選:A。(7)本題考查對段落内容的理解與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内容的基礎上,根據各個選項的描述,然後一一判斷正誤即可。ABD.正确。C.有誤,“事無大小,悉以咨之”,表達了作者對陛下的期望。故選:C。答案:(1)《諸葛亮集•文集》三國 諸葛亮(2)臣子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3)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其中“親賢遠佞”是最核心的建議。(4)報先帝、忠陛下 北定中原,興複漢室(5)一方面極力表達自己的“感激”和“憂歎”之情,表達自己效忠劉備父子的心願;另一方面,将“出師”與“谏言”連接起來。諸葛亮以“讨賊興複”為已任、把國内“斟酌損益,進盡忠言”的責任交給了郭攸之、費袆、董允等人,勸勉劉禅“咨诹善道,察納雅言”,希望劉禅親賢遠佞,聽取賢臣的“興德之言”。(6)A(7)C
學法指點:解答本題需要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内容和寫法,學生需要在平時認真聽課,注意積累和理解。
3.課文閱讀。
(1)請結合《出師表》,說說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
(2)找出《出師表》文中的成語,并解釋其含義。(不少于三個)
解答:(1)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從“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可知諸葛亮日夜辛勞為報先帝知遇之恩,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從“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可知諸葛亮出師北伐,制定長遠的軍事計劃,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軍事謀略的人;從“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可知諸葛亮的自己身世,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從“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可知他為國事操勞、謀劃布陣,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忠心耿耿的人。
(2)本題考查學生的積累能力。文中出現了多個成語,注意做好積累。在積累成語時,要能正确書寫成語,熟記其意思。出自本課的成語比較多,有三顧茅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危急存亡、臨危受命、計日可待、引喻失義、陟罰臧否、咨诹善道、裨補阙漏、斟酌損益、感激涕零、不知所雲等。
答案:
(1)從諸葛亮日夜辛勞為報先帝知遇之恩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從出師北伐,制定長遠的軍事計劃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軍事謀略的人;從諸葛亮對自己身世的描述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從他為國事操勞、謀劃布陣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忠心耿耿的人。
(2)三顧茅廬:三次到茅廬來拜訪我。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作奸犯科:為非作歹,觸犯法令;指幹違法亂紀的事。臨危受命:意思是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引喻失義:指比喻不恰當。裨補阙漏:補救缺點和疏漏。
點評:“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為之感怆。(之:代詞)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與民同遊觀之樂。(之:的)
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補充音節)
⑥何陋之有?(之:賓語前置的标志)
⑦馬之千裡者。(之:定語後置的标志)
考點:課内文言文閱讀
解答:(1)句意:(陛下)你實在應該擴大聖明的聽聞。開張聖聽:擴大陛下聽聞(的範圍),意思是要廣泛聽取意見。(2)句意: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光:發揚光大。(3)句意: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恢弘:發揚,擴展。(4)句意:随便看輕自己。菲薄:看輕自己。(5)句意:以顯示陛下處理國事的公正嚴明。平明:公正清明。(6)句意:留給陛下。遺:留給。(7)句意: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一心。行陣:行伍,部隊。(8)句意:在南陽親自耕田。躬:親自。(9)句意:至于處理事務,斟酌利弊。損益:損害、益處。(10)句意: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善道:好的方法。答案:(1)擴大陛下聽聞(的範圍),意思是要廣泛聽取意見(2)發揚光大(3)發揚,擴展(4)看輕自己(5)公正清明(6)留給(7)行伍,部隊(8)親自(9)損害、益處(10)好的方法
學法指點: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做好積累,對于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分類做好整理。
5.課外閱讀。【甲】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乙】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①。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②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③王業不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④謂為非計。今賊适疲于西,又務于東⑤,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節選自諸葛亮《後出師表》)【注釋】①入南:指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的事。②并日:兩天合作一天。③顧:這裡有“但”的意思。④議者:指對諸葛亮決意北伐發表不同意見的官吏。⑤今賊适疲于西,又務于東:這兩句指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祁山時,曹魏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變,牽動關中局勢;在魏、吳邊境附近,吳大将陸遜擊敗魏大司馬曹休兩事。⑥進趨:快速前進。(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①深入不毛 ②以奉先帝之遺意也 (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此臣所以報先帝 |
B.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
不足為外人道也 |
C.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
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 |
D.先帝不以臣卑鄙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4)甲、乙兩文都提出了蜀軍北伐的有利條件,請分别找出有關句子。(5)甲、乙兩段文字在内容上都寫到了哪兩層意思?請概括回答。
分析:譯文:【甲】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歎息,隻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以緻損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泸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将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複漢朝的基業,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乙】 我接受遺命以後,每天睡不安穩,飯吃不香。想到為了征伐北方的敵人,應該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領兵渡過金沙江,深入到連草木五谷都不生長的地區(南蠻)作戰,兩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飯。不是我自己不愛惜自己,隻不過是想到蜀漢的王業決不能夠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艱難危險來奉行先帝的遺意。可是有些發議論的人卻說這樣做不是上策。如今曹賊剛剛在西方顯得疲困,又竭力在南方和孫吳作戰,兵法上說要趁敵軍疲勞的時候向他進攻。
解答:(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實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後根據句子的翻譯推斷詞語的意思。①句意為: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毛:草。②句意為:來奉行先帝的遺意。奉:奉行。(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所以:不同。名詞,……原因/動詞,用來;B.為:做/對;C.其:代詞,他們/代指柴草堆。D.以:因為/因為。故選:D。(3)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随意增減内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有:寝:睡覺。食:吃飯。句意為:臣自接受遺命之日起,每天睡不安穩,食無滋味。(4)本題考查文章的内容。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内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關的語句即可。蜀軍北伐的前提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乙文中的前提是“今賊适疲于西,又務于東”。(5)本題考查學生根據要求提取、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做這類題目,必須仔細閱讀原文,逐句閱讀提取相關的信息。甲文“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乙文“顧王業不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表達了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甲文“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乙文“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積極主張。答案:(1)①草; ②奉行。(2)D。(3)臣自接受遺命之日起,每天睡不安穩,食無滋味。(4)甲文: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乙文:今賊适疲于西,又務于東(5)表達了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積極主張。
文言實詞“強”的用法:①健壯,有力。筋骨之強(《勸學》);②強大,強盛。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廉頗蔺相如列傳》);③有餘。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詩》);④(qiǎng)勉強,強迫。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黃生借書說》)
考點:課外文言文閱讀
✍
所有的努力都有過程
慢慢調整 一步一步走
一件一件做
不要焦慮和不耐煩
保持耐心,好好成長❤
@成長研習社678[靈光一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