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城市更新激發城市活力

城市更新激發城市活力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16 20:36:13

城市更新激發城市活力(2022澎湃城市更新大會圓桌對話)1

是康德的“人是目的”,是赫拉克利特的“美在和諧”,是亞裡士多德的“生活得更好”。

9月27日,上海報業集團| 澎湃新聞成功舉辦了主題為“低碳友好”的2022澎湃城市更新大會。在大會的圓桌對話(一)環節,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湯朔甯擔任嘉賓主持,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建集團上海院資深總建築師唐玉恩,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孫一民,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首席總建築師張俊傑,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阮昕就“如何成為友好之城”展開讨論。

友好是關系的學問

湯朔甯: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如何成為友好之城?可能是人和人的友好,人和城市的友好,人和環境的友好,城市的曆史和城市将來的友好,總之它是一個關系的學問,是一種互相關系。

友好是服務的意識

唐玉恩:建築師的工作就是為人民建人民城市,就是讓城市為人民服務。我們要認識到不是激進的全新建設城市就能解決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友好就是城市更新過程當中,建築群的面貌能夠為居民留住城市記憶,同時又能夠呈現新的生活方式。我感覺到建築師的工作非常榮幸,有兩大方面:第一,我們的城市迫切需要有新的建築,增加它的文化、娛樂、休閑,包括各方面新的建築,也是需要的;第二,同時還要有更開闊的場面,曆史建築的保留、保護、更新,承載了新的功能。

孫一民:談到友好,恐怕更要強調服務的意識。我們看到太多的建築師沉溺于表現自己、炫耀自己,或者是炫耀自己喜歡的東西,把服務的意識忘掉了。實際上作為建築師,首先是服務,而且這個服務最根本的其實是服務于城市的主體,也就是我們說的人民,而并不僅僅是服務于出錢的業主。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業主,都要保留一個最基本的界面,為城市服務,為人民的本質服務,也就是友好的概念。

友好是全人群的概念

張俊傑:從人群畫像來說,它是一個全人群的概念。涉及到不同的年齡層,老的、中的、小的,這個城市為不同的人群提供了各自的服務設施、美好環境;涉及到不同的經濟收入階層,不能僅聚焦在高收入的階層,還要看到中低收入階層,為他們提供好的公共資源和設施服務;不僅僅局限在這個市域裡面的常住人口,還有流動人口,為在這裡短暫停留的人口提供公共服務,讓公共資源真正能夠共享,而不是局限于某些階層。

現在有很多公園、博物館是免費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我們作為戰略落地的規劃者和設計者,在更新總體規劃布置和落地的時候,需要從全人群的角度考慮,配置相關的資源。

唐玉恩:友好的城市是人性化的城市,圍繞全年齡段的人群開展城市的基本建設。9月28日,上海城市文化新地标上海圖書館東館開館,作為國内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圖書館,它有22個主題閱覽服務空間、終身學習室等,針對上海全年齡段的讀者,提供普惠均等同時又個性化的公共服務,體現對民生的重大關心。這樣的工作我參與其中,非常榮幸,也歡迎大家一起走進這座市民的“都市書房”。

友好是從需求的角度出發

張俊傑:城市設計者要從多維度考慮,兼顧政府、市場和社會公衆角度。公共資源、公共要素、公共空間,提供給全體市民,市場要發揮主體作用,讓它以需求為導向,而不是為建設而建設,空城現象、鬼城現象,應當予以反思。我們參與了北外灘核心片區的更新,圍繞未來發展的需求,譬如說将地面作為無車區、作為公園,通過大容量的交通,把地面高品質的環境還給市民,為在這裡工作、生活、服務的人群提供高品質的環境和公共設施。同時,在做世界會客廳的時候,将北外灘濱江沿岸全部貫通,把原來的生産設施和軍用設施還給市民,讓原來的鏽帶變成城市市民的秀場。類似這樣的案例,有助于體現城市更新未來新的發展方向,也是我們和同行一起探索實踐的途徑。

友好是對公共利益的捍衛

孫一民:2014年,我和團隊在城市設計優化的基礎上,開始了琶洲地區城市總設計師的工作,無意中開始了近年國内廣泛關注的“總師”工作。在此期間,碰到了各種各樣的業主和各種各樣的建築師。有些時候,需要對業主進行一定的約束,因為業主最容易出現“我投資以我為主”,在設計的過程當中侵害公共利益。基于此,我們投入很大的精力編制導則,從根本上管制住建設過程當中對公共利益的侵害,大多數業主經過詳細溝通,也都能接受以公共利益為上的取向。在相當多的案例裡面,業主、管制方、管理方、設計方和我們總師團隊,在導則中加入新的調整,這種調整讓公共利益得到捍衛,甚至在環境生态方面也有新的改進。

我們也會碰到建築師急于表現自我、給業主出一些侵害公共利益的主意。就像城市更新于1950年代在北美最早出現的時候,開發商和當時北美的政客做了一些雄心勃勃的、自以為可以改天換地的角色,摧毀了舊城、摧毀了城市原有的肌理,導緻“城市更新”的英文表達從某種程度上已經帶有一點的貶義。我們業界應當予以反思,避免開發商和從業者的“同流合污”,這也是我們在日常的教育裡面需要警惕的内容。

包容開放的上海,是一座友好的城市

阮昕:我們今天的大會在上生新所,這個場域裡有邬達克的建築。邬達克在上海25年,有100多棟建築在他的名下,成為一個名師。邬達克的成就,說明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友好基因,因為它是商業城市,有生意做就是朋友,注定了商業城市就是友好的。這個商業城市在過去曾有過一個不太商業的時期,那個時候不講上海話的人會感到格格不入。今天上海又回到了高度國際化、包容開放的時代,這就是上海的友好基因。

以建築,對城市的友好性做出貢獻

阮昕:在上海的市中心,我們今天說的衡複風貌保護區,在原始肌理上,它的網格形狀和大小是過去上海水鄉農業網格形成的,基本走路150米就是一個網格,形狀特别豐富,造成了豐富的街景。上世紀初,因為公共租界的擁擠,在這一區域(原法租界)形成了一種耦合,既有多層和高層的公寓,又有新式裡弄,又有花園洋房,多種建築類型造成了高容積率、高密度,特别宜居的街區。這樣一種偶然形成的“上海模式”也很有可能是造成上海這座城市街區特别友好的原因之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