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河最精華的景點

黃河最精華的景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7:17:08

貴德自然風光絢麗多彩,曆史人文底蘊深厚。是我省唯一的旅遊綜合開發示範區,境内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區位突出、資源豐富、民族融合,黃河流經縣内76.8公裡,年均氣溫7.2攝氏度,縣城平均海拔2200米,平均負氧離子達2250個/平方厘米。素有“天下黃河貴德清”“青海小江南”“梨都之鄉”之美譽,是我省“四區兩帶一線”和“環夏都旅遊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通往“三江源”重要過境城鎮,先後榮獲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佳最具投資潛力文化旅遊目的地區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等稱号,目前是國家第二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

黃河最精華的景點(天下黃河貴德清)1

黃河最精華的景點(天下黃河貴德清)2

松巴峽——鮮為人知的世外桃源

本報記者 葉文娟

位于青海省貴德縣尕讓鄉黃河北岸,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小鄉村——松巴村,這個甯靜美麗的村莊,四周被大山包圍,黃河邊的一條鄉村公路是通往這個村子的唯一道路,公路一邊是高山石崖,一邊是貌似平靜的黃河,道路非常險峻。

松巴村就位于松巴峽之中。這裡色彩缤紛,風景奇麗,地勢險峻,油綠的樹木,紅黃灰相間的丹霞山,在碧綠的河水中,形成美麗的倒影。

在峽口,近百米寬的黃河水面被鐵鉗般的石峽壓成狹窄的急流,突然跌下深淵,翻卷驚濤奔湧,浪花飛珠濺玉,濤聲如雷,勢如萬馬奔騰。石峽南岸,刀砍斧辟般的懸崖岸上,稀疏挂着幾十棵龍蛇盤卷似的怪松。峽谷北岸,堆集着無數巨石,大如樓房,小似方桌,參差錯落,危如累卵。險峻的松巴峽非常安靜,清清的黃河水猶如一面鏡子,讓人不忍心去将它打碎。遠處的丹霞山在朝陽的映射下,有了美麗的倒影。赤色的山與碧綠的河水交織在一起,讓這險峻的河谷透出陣陣暖意。

深藏在大山深處、河岸邊的松巴村是那樣的幽靜,安逸。走進松巴村,隻見清清的黃河水、赤紅的丹霞山、遠處的雪山,在松巴村形成了一幅高原特有的畫面。村民們頭戴用樹枝編制的防僞帽在田間愉快的勞作,孩童在田間溪水旁嬉戲,三三兩兩的遊人在這随性的踱步,從遠處看去,就像一幅和諧美麗的油畫。

由于生态環境非常好,松巴村的鳥類也很多。

丹霞地貌在松巴是不可不說的一景,那幻彩多姿的七彩峰群會首先吸引你的眼球,傳說中的赤紅、蒼黃、青灰等七彩相間的峰群是女娲娘娘攢土造人的所在,這形成于1億2千多萬年前的奇特地質現象,一定會讓你驚異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些山崖經過億萬年歲月風雨的侵蝕,有的直逼天際,有的則或蹲或卧,形态各異。整個峰群姿态萬千,變幻多端不說,那紅的火紅,如霞似錦,那青的靛青,如黛似翠,更間以灰、白、黃等色彩,有寶塔狀,有蘑菇狀,有針狀,有棒狀……渾然天成、耐人尋味。

說起特産,不得不說松巴村自釀的酩餾酒。當地村民釀制技術已有幾百年曆史。以青稞和小麥或其他雜糧為主要原料,加以精心的發酵與蒸餾,加上這裡清冽的山泉水和獨特的釀造技術,這裡出産的酩餾酒性味辛溫,入口綿甜,酒精度低,飲後不頭痛,是當地人喜愛的飲品之一。除了自釀的酩餾酒外,當地的特産還有花椒和水果,松巴村的花椒顆粒大,味道濃,儲藏方便。每年,來貴德旅遊的朋友都要帶回去一些松巴的花椒。

青楊與旱柳是松巴村最常見的樹木,入村時這兩類樹木整齊地列隊迎侯。随後入眼的土牆也是松巴的一景。這些長着青苔的蒼黃色土牆,沒有水泥鋼筋的影子,頑強地環繞在小村每一戶人家的四周,加上那一面面由精雕細琢的木檐層層裝飾的大門,一個原始而樸拙的藏式村落就在你的眼前了。尤為突出的是,至今已有200多年之久的房屋仍然屹立在村落之中。

松巴村裡最值得一說的是有着幾百年樹齡的參天古樹,最大的一顆八、九個人都合抱不過來。那亭亭華蓋之下的巨大樹蔭,形成一個天然的避風避雨之所。枝繁葉茂冠蓋如雲,古樹在這個偏遠的小村落與歲月的風霜苦鬥數百年,那堅硬粗糙的樹身自是甘于寂寞的,而新生的枝葉正向天際無拘無束、努力地伸展着,以争取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品——陽光。而這幾棵古樹所以能健康生長到今天,除了臨河靠山的自然環境外,也與村民對高原惡劣的自然環境裡艱難生長的高大植物自發的珍惜之情有關聯。

二連村

走出靠鄉村旅遊 緻富新路子

本報記者 葉文娟

黃河最精華的景點(天下黃河貴德清)3

黃河最精華的景點(天下黃河貴德清)4

黃河最精華的景點(天下黃河貴德清)5

黃河最精華的景點(天下黃河貴德清)6

位于貴德縣尕讓鄉的二連村,距縣城15公裡,南面是黃河,依山傍水,氣候溫暖,自然條件優越,經濟區域優勢明顯。近年來,該村以培養和打造“以支部為核心、以産業為引領、帶動促群衆增收緻富”為關鍵,先後投資1300多萬元打造二連村抓黨建促鄉村旅遊發展項目。2018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8470元,走出了一條以鄉村旅遊促進群衆增收緻富的新路子。

2016年以來,按照縣委縣政府發展全域旅遊的理念,二連村構建黨建 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利用該村獨有的黃河淺灘濕地資源,以“黨支部 公司 農戶”為主線,積極探索“合作經濟”、“鄉村旅遊”等多元化發展模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引導群衆利用休閑垂釣、果蔬采摘、庭院美化、家庭賓館優勢,開發農家樂品種系列,樹立正月十五“百家宴”獨家品牌,真正讓各地遊客“住農家屋、吃農家飯、享農家樂”,吸收剩餘勞動力生産蘆花枕、蒲草簾等旅遊産品,打造集旅遊、休閑、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态濕地度假村。

結合“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通過打造五彩花卉園、采摘園、梨花園,種植百日草、月季、芍藥等花卉10.67公頃,組成不同形式圖案的花海;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種植冬季油菜花40公頃;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辣椒、西紅柿、紅果菊芋等蔬菜8公頃,舉辦“蔬菜采摘遊”活動,在合作社帶動下,全村人均純收入增加1000餘元。

依托縣黃河文化旅遊節等節慶活動,着力打造“千畝梨園”鄉村旅遊點。發揮村黨支部組織引領作用,以土地流轉的方式,種植梨樹、桃樹66.67公頃;合理開發現有50公頃黃河淺灘濕地資源,打造以養殖、休閑垂釣、劃船為主的“水上休閑度假村區”,開發蘆花枕、蒲草簾等特色旅遊産品;修建5.8公裡觀光環路,打造綠色環道景觀帶。建設标準化規範化14家“家庭賓館”和“農家樂”,提升旅遊服務功能,打造鄉村旅遊接待點。通過打造二連濕地花海度假村旅遊項目,年接待遊客10萬多人次,為村集體年增收60餘萬元。

高原秘境——貴德阿什貢峽

本報記者 葉文娟

提起丹霞地貌,很多人被它的奇特瑰麗所吸引,記者也曾探索過青海雪域高原的秘境——貴德阿什貢峽谷。它地處黃河北岸,兩側山巒夾峙,高聳入雲。紅的似火紅,青的如黛。這裡不但地表奇特瑰麗,鬼斧神工,也有着内涵深厚的地質演變曆史。

丹霞地貌在貴德有數處,形成于1億2千萬年前。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阿什貢峽。峽口山峰林立,如刀劈,如斧鑿,凝重蒼遠,攝人心魄,兩壁對峙,相去不足百米,雄險異常,當地藏族稱其為“石門”。而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又好似曆經戰火,被燒得紅紅的。兩側山巒成為數十層樓高的絕壁,筆直的崖面上清晰地呈現出當年沉積層的水平線條。那崖頂被雨水沖刷成許多溝壑的地段,有的像塔林,有的像歐式尖頂樓房。山崖經億萬年的風沙侵蝕,形狀各異,有的似老人久經風霜的面孔,有的似取經路上的唐僧師徒,還有多種動物造型,各種形狀鬼斧神工、渾然天成、惟妙惟肖、耐人尋味。

阿什貢七彩峰叢景區是貴德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位于貴德縣尕讓鄉阿什貢的千佛大峽谷,占地3000畝,曆時五年建成。

一峰峰七彩的山嶺,象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靜靜地守望在黃河之畔。

清淨無染,坦蕩厚實,自形成之日到今天的億萬年之間,除了風吹日曬雨淋風蝕外還沒有被人類大肆踐踏,至今尚是一片淨土,是地球形成過程中留給人類的珍貴禮物。

貴德,

“旅遊 ”的 多重效應

本報記者 葉文娟

貴德是我省旅遊資源最為富集、旅遊開發起步較早的地區之一。目前,古文化遺存500多處,古城堡150多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玉皇閣、文昌廟、珍珠寺,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和120多座各類寺廟構成了一幅曆史畫卷,記錄着貴德曆史文化的燦爛和輝煌。

有關專家表示,貴德旅遊業具有以下幾個明顯優勢:

——人文優勢突出。貴德是黃河上遊建制最早、多民族文化融合發展曆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長河中,各民族文化相互撞擊、融合發展,造就了多種文化相依并存的境像;

——區位優勢明顯。貴德東臨省會西甯,西連藏區腹地,是我省“四區兩帶一線”區域發展格局中重要的節點之一,也是“一圈三線”旅遊發展布局中“環青海夏都旅遊圈”中人文與自然資源最具魅力的重要闆塊,也是通往“三江源”的重要過境城鎮;

——資源禀賦優良。貴德旅遊資源富集,聞名全省的“古八景”和“新八景”交相輝映;境内環山抱水,樹木豐茂,近有平川,遠依山原,春天百花燦爛,清香四溢,夏至綠蔭盈野,涼爽宜人,秋則果實累累,景色迷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溫和。不僅有清清黃河、丹霞地貌、濕地公園等獨特的自然風光,而且有玉皇閣古建築群、馬元海公館、千戶大院等曆史古迹,不僅有良好的特色農業發展基礎,而且還有德吉溫泉等休閑度假旅遊資源。

這些旅遊資源,絕大部分還處于原生狀态,具有神秘性、新奇感和吸引力,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生态優勢突出。境内清清黃河撫育了壯麗秀美的高原綠洲、獨樹一幟的濕地和宜人的生态環境,素有“青海高原小江南”、“梨花之都”、“天下黃河貴德清”的美譽,先後獲得了“國家濕地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和省級旅遊度假區、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省級園林城鎮等榮譽稱号。

近年來,該縣圍繞打造“經濟強、環境美、百姓富,社會文明程度高”的青藏高原旅遊名縣發展目标,竭力把旅遊業培育成最具活力的支柱産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旅遊産業快速增長。全縣接待遊客從“十二五”末的285萬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506萬人次, 旅遊總收入從“十二五”末的8.4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6億元,增長率均接近翻倍。 全縣已開發景區(點)18處,其中收費型景點7處。國家地質公園、千姿湖濕地公園、中華福運輪、倚河園、南海殿、玉皇閣、奇石苑等重點景區龍頭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凸顯。為迎合遊客新型旅遊需求,已推出5條自駕遊、10條徒步遊、5條探險遊、5條自行車遊等精品旅遊線路。千姿湖生态旅遊、高原美地花田農莊、松巴民俗文化村、薰衣草莊園等鄉村體驗遊逐步壯大。旅遊服務更加優質,旅遊從業人員達4300人,帶動新增就業人員1.2萬餘人。全縣基本形成了結構合理、要素健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旅遊服務體系。

貴德縣文體旅遊廣電局局長孫振剛告訴記者,将以打造“高原休閑養生第一城”為發展主線,推動民族文化與旅遊休閑深度融合,提升鄉村休閑旅遊品質。完善旅遊要素配套,加強旅遊市場管理,加快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

—— 通過旅遊 農牧業,培育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态,開發富硒、富鍺以及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畜産品。

通過旅遊 工業,繼續加強以文化旅遊産業園為主的各類主題園區建設,實施“扶大育小”工程和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

—— 通過旅遊 第三産業,培育引進咨詢、規劃、審計、設計、創意等服務機構,互聯網、信息化為基礎的無店銷售,以及網上商城、網上訂餐等電子商務應用。

——通過旅遊 文化,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屯邊文化、農耕文化,并将其精細融入到建築、園林、工藝産品等各個方面,讓每一個景觀、村莊都有根有魂,讓每一個遊客都體驗到貴德“味道”。

黃河最精華的景點(天下黃河貴德清)7

照片由葉文娟、貴德縣文體旅遊廣電局提供

作者:葉文娟 來源:青海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