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覺得星火路很長,而且人多車多,整條路總是灰撲撲的。
那時候家長總是不讓上坡去看的那條隧道上的鐵軌,透過鏽迹斑斑的栅欄,仿佛總能聽見火車從遠處傳來的轟鳴聲。
稍大些後,過街天橋開始施工,對面的人民廣場與這條路的聯系更加緊密。遺落的灰塵,在公交車駛過的同時,在陽光的照射下揚起、發亮。
再次站在街口,往事漸漸清晰,恍惚中又再次看到了曾來“尋找美味”的自己:
“我想喝奶茶。”
“走,買杯星飲去!”
我對這裡算是比較熟悉了。小時候媽媽總帶我來接爸爸下班,每次都會在這兒買些餅和小吃回家。
師爺也住在這條路上,所以我每逢過年一定是要來的,回家之前還總要去武商逛逛,買些零食和牛奶。
初中在豪門新天地報了補習班,所以一到傍晚放學過去,樓下賣武大郎燒餅的那對夫妻、賣面筋的阿姨和賣烤玉米的大叔,一直是被我鎖定的目标。
周末補課的早上會去吃沙縣小吃,或者油條、燒餅,中午去樓下嗦個土豆粉或買份炒飯,一整天都非常滿足。
印象中,早上的星火路飄出的總是一陣陣包子、面條香,中午變成炒菜、鍋子香,晚上又是路口小攤上的孜然、辣椒面香...
那個時候我總是感歎:“住在這裡的人,都一定非常快樂吧!”
當年的武商可是非常風光的,周末買單都得排半小時的隊,後門也總有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整個超市除了數不清的商品,就是數不清的“人頭”。
如今,“改頭換面”過的武商超市,透過背景闆,隐約還能看見老招牌留下的痕迹,就像它曾經的輝煌,永遠無法被磨滅。
家裡不論是老人還是孩子,公交卡的年審和繳費一定都是在這裡完成的。一大早來繳個費,順便吃個飯,再去廣場遛個彎,美哉。
即使在線上交通app使用廣泛的現在,每天也不少人來此辦理業務,這裡依然是最實用的公交服務場所。
星火路上的蔬果市場和豬肉店,是整條路上最充滿煙火氣息的地方。這麼多年,一直都是這麼粗糙與熱鬧。
它們絕不精緻。
在這裡,生活的靓麗外衣被撥開,露出了柴米油鹽最原本的質地。同樣的,你也可以盡情展現自己的本色。
還有這些門面雖小,但方便了無數人的開鎖店、裁縫店。它們仿佛已與這條路融為一體,一起存在于人們的記憶中。
路口的第一家面館,雖然沒什麼位置坐,但每天早上依舊排着隊。似乎人們心中的潛台詞是:就是好這一口,打包帶走也得吃!
▼沿路頭幾家面館、炒菜館
旁邊的那些炒菜館子,味道也一個賽一個的棒。一到中午,飯菜香、細語聲摻雜在一起,把整條路變的充滿生氣。
▼司家面館
這家“藏在樓裡”的面館你可曾嘗過味道?毫不吹牛,開了40年,這傳承下來的手藝,誰嘗了都得豎個大拇指。
▼無名早餐店
岔路口這家陪伴了太多人的無名早餐店,總是能用熱乎乎的油條、小籠包和米粥,治愈每個人的脾胃。
▼王記清湯
這家清湯大家一定也不陌生,不僅清湯好吃,還留着一手老襄陽的傳統美食羊肉胡饽。
▼渝宗肥腸雞
同樣是在星火路聲名遠揚的肥腸雞,重慶風味能最大程度刺激味蕾。夠麻、夠辣、夠香,這鍋吃過一定難忘。
▼無名炸貨鋪
這家店裡的吃食一共9種,除了米窩和油條,這裡還有粽子和紅薯餅,均價隻1.5元!
這條路上還有很多堅持了許多年的店,它們都是星火路上的縮影,有着自己的兩把刷子,也有着自己的“忠實粉絲”。
其實對這條路的惦記不僅僅是一個個店鋪累起來的,還有這條路上形形色色可愛的人們:
賣小面包的阿姨經常在這裡出沒,一年四季都是這個三輪車和裝面包的櫃子。遇見了可以買上一個面包吃,非常便宜,味道也不錯!
這位賣烤薯的奶奶,年紀大,經不起城管的驅趕,所以整天都會在這條街上的不同地方出沒。若是遇見她,一定要買上一個紅薯,真的很甜很好吃。
心靈手巧的巧姐,每天一大早就會來這兒。如若你有衣服需要縫補,可以來這裡找她,縫補之餘,也可以陪她說說話、聊聊天。
光陰荏苒,太多店鋪來來去去。雖然有着一絲傷感,但我們依舊要歡迎那些來到這裡的“新朋友們”,是它們把這裡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好多年沒見着的jio片馍出現在了這裡,不同于老式馍,它更大更紮實,外面還撒着滿滿的芝麻。
有不同口味的内陷可以選擇,剛出爐的熱乎乎,比傳統的更加好吃,價格也便宜。
星火路社區剛來沒幾年的城市書房,也給熱鬧的星火路帶來了一絲書香氣息。下午在這裡看書歇息,十分惬意。
即使外面是不斷加寬的道路,拔地而起的新樓,亦或新建的高架橋......似乎對這裡都不重要。老襄陽人守着的,是這裡延續下來的最古老的襄陽味道。
什麼是真正的人間煙火?
大概是武商工作人員卸貨的叮咣聲、公交客服的叫号聲、肉攤上的刀起刀落聲和菜市商販的吆喝聲,大概是那些溢出路口的“香”。
我們對美食的期待,對味道的追求,就像是那些動人的故事,聽千遍也不厭倦。
這個誰都能走進來的巷子裡,一定有那麼個角落,有着專屬于你的回憶。
•END•
出品:湖北鲸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編輯:西瓜 攝影:大福
本文由襄陽食記原創發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