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電視台播報該市防疫,市民足不出戶萬人空巷,都是自覺宅在家裡對祖國做貢獻雲雲,聽後茫然,覺得這個成語用在這個場合犯了望文生義的錯誤。
萬人空巷是指居民都不在家中,出來慶祝重大活動。這裡的巷理解為小巷,再推進一點理解為居民之家妥帖。公衆媒體萬人矚目,錯用或者亂用成語,贻害大焉。尤其是當前中小學生大都關注電視新聞,新聞媒體不僅僅是新聞功能還有教育作用,媒體兼社會責任甚重,稍不留意即後患無窮。
無獨有偶,去年足協緻歉聲明中的成語誤用:以“差強人意”表示讓人不滿意。其實這個成語意思是,基本讓人滿意,用義全反。這些啼笑皆非的誤用例子可能還有不少。
再說一個成語故事,“呆若木雞”。此成語原來屬于褒義,如今用來形容一個人呆頭呆腦癡傻發愣的樣子,這已經屬于貶義的範疇了,這是成語使用的變遷,但是我們還要知道這個成語的來曆。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 達生篇》講的是一個寓言故事。因為周宣王愛好鬥雞,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就專門為周宣王訓練鬥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紀渻子是否訓練好了,紀渻子說還沒有,這隻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其實沒有什麼底氣。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是不行,因為它一看見别的雞的影子,就馬上緊張起來,說明它還沒有好鬥的心理。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問,但還是不行,因為紀渻子認為這隻雞還有些目光炯炯,氣勢未消。這樣又過了十天,紀渻子說差不多了,它有些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看上去就像木頭雞一樣,說明它已經進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周宣王把這隻雞放進鬥雞場,别的雞一看見這隻“呆若木雞”的鬥雞,扭頭就跑,落荒而逃。
讀文至此覺得有點像《孫子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舉這個例子說明成語淵源深厚,讀書少或者記憶欠缺,對成語使用起來,不僅不能左右逢源還會捉襟見肘,弄不好還會犯某電視台記者的錯誤,贻笑大方。就算你不拿成語當回事,中考、高考考綱明文規定,語言基礎知識運用,成語是必考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