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句子翻譯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譯文: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
(2)小惠未偏,民弗從也。
譯文:(您這種)小恩小惠,沒有遍及(百姓),百姓不會聽從(您的)。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據實情判斷。
(4)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
譯文:作戰,要靠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 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枯竭了。
問題探究(1)曹刿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縱觀全文,請 你說說曹刿的“遠謀”和魯莊公的“鄙”表現在哪些方面。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曹刿的“遠謀”表現在:戰前;認識到“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戰中,沉着冷靜,善于觀察戰場形勢,把握有利的進攻時機和追擊時機;戰後,細緻分析取勝原因,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魯莊公的“鄙”表現在;戰前,把戰争勝利的希望觀察戰場形勢,急躁冒進;戰後,茫然不知取勝原因。
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句,具有總領全篇的作用,引出下文二人的表現,同時也突出了曹刿的遠見卓識。
(2)結合全文,分别概括曹刿和魯莊公的人物形象。
答案:曹刿:有強烈的愛國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有“取信于民”的政治遠見;軍事上沉着冷靜,善于觀察形勢和把握戰機,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他是一位深謀遠慮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魯莊公:政治上目光短淺,軍事上急躁冒進,但他善于聽取别人的意見,禮賢下士,知人善任,是一位才能平庸的開明君主。
(3)結合文章,概括魯國能“以弱勝強”的原因。
答案:①戰前,魯莊公在曹刿的引導下認識到“取信于民”是戰争的先決條件,并做了充分準備;②魯莊公聽取曹刿意見,禮賢下士,知人善任;③戰中,曹刿指揮得當,善于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戰機。
(4)文題相應是寫作的一個基本原則,“曹刿論戰”是編者給該選段拟就的一個題目。試從文章剪裁的角度對編者如此拟題進行簡要分析。
答案:“曹刿論戰”重在一個“論”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對戰争的見解和主張。該《左傳》選段在行文上,對長勺之戰的作戰過程予以簡單交代,而把重點放在詳細記述曹刿和魯莊公在戰前的分析戰中的指揮上,所以編者的拟題是恰當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