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突然接到一個項目:去天津教G類雅思,為期3個月。雖然家在青島,但想想還是決定去了。
從接到的任務來看,教學的對象是成年人,大概都在35歲左右。從項目負責人處得知:隻要過了雅思5分,他們就可以順利移民到澳大利亞,進入屠宰場工作,一年的工資約在26萬¥左右。聽起來還是很不錯的,但“英語”卻是最大的挑戰。一方面,3個月的培訓期,時間很緊張;另一方面,學員的英語基礎都非常薄弱,大多是初中不到的水平,甚至還有完全零基礎、需要從26個英文字母開始學起的學員。再加上,大家常年不用英語,即使有一點英語,也大都還給初中老師了。
整個培訓過程,大家都非常努力、非常積極,進步很快。但是,其中遇到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首當其沖的便是“說”的問題,成年後再學外語,這個學習過程與我們學習母語是迥異的。這時候,我們的母語發音規則已經與我們的思維和行為融為一體。當我們學習新的語音規則時,就需要完全建立在母語的發音背景之上。所以,即使你學習再努力,也很難像說母語那樣自然、随性。就像在電腦系統上裝的虛拟機,即使再怎麼優化,都不會比系統更流暢穩定。
再加上,英語的發音系統與漢語的發音系統相差巨大,相互幹擾是在所難免的。我們可以試着比較一下:當我們說漢語的時候嘴型相對穩定、扁平,牙齒、舌頭是主要運動器官;但說英語時,則要将口腔内的空間撐起來,嘴型也更誇張,這時候嘴唇、臉部的肌肉是主要運動器官。對于我們這一批學員來說,在發音上的問題也是尤為明顯:
咬舌音問題:咬不到&咬到舌尖但不會送氣咬舌音對于我們東方國家來說,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在印度和菲律賓東南亞等國家,會把 /θ/ 和/ð/ 統一 讀成 /de/,例如,單詞thing,會被讀成“訂(dìng)”;單詞this,會被讀成“dei s”。但是,在我們中國,則是讀成“sei ying”和“zei s”。在我教這些音标的時候,發現學員A 無法将舌尖放在上下牙齒中間;學員B在将舌尖放在上下牙齒之間時,無法發音;學員C可以單獨發這個音标,但是放在單詞中時,就發不出來了。
同樣作為一個中國人,我非常熟悉他們的狀态,因為我當初在學英語的時候,也是遇到咬舌音就頭大。
教學方法:我們把這個音拆成兩個部分:
1.把舌尖放在上下門牙之間。
2.保持牙齒與舌尖的位置,然後用喉嚨送氣。
要發準确這個音,需要先從練習舌頭的擺放位置開始。所以,我們在課堂上,讓大家保持“上下牙齒咬舌尖”的動作,并反複練習。通過幾天的練習,當大家的舌尖都能自然地放在牙齒之間時,我們又進一步進行了喉嚨送氣的動作。幾番的練習下來,大家已經基本能夠發咬舌音了。課間學員就反映說:腦子累,嘴更累。或許,這就是學英語的必經之路吧。
/l/放在元音後的發音問題:無法通過舌尖抵住上颚發音同樣,這也是我們漢語中沒有的音,但是這個音在英語中則頗為常見,比如:school、cool、able、possible等等。當這個音發不到位時,你的英語發音就會顯得比較蒼白、扁平。在我們的練習中,我們應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舌頭與上颚的動作練習與發音練習。雖然,目前掌握得還不是很好,但是已經基本掌握要領,剩下的就是自己日複一日的練習了。
卡頓無處不在:讀單詞卡頓、讀句子卡頓……
我們都知道Practice makes perfect,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發現要想達到perfect的境界,需要practice的次數簡直太多了,在我們的成年學員中,尤其如此。當學員們認真進入英語世界學習時,他們發現他們太不了解英語了,很多單詞當場教,立馬就忘;再學,再忘;如此要經曆十多個來回,依然不能保證下次見到時能正确讀出。所以 ,當學員進行朗讀的時候,就會持續性地出現讀兩個單詞,就卡頓一下的現象。
針對這種現象,我們重新調整了教學的材料,降低了難度,選擇了更為簡單的新概念英語一冊作為鋪墊教材。随着難度的降低,發現大家的學習熱情立馬高漲起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很多。讀英語也更加流利了。所以說,揠苗助長,快就是慢,關鍵還要根據學員的英語基礎和學習狀态,選擇合适難度的教材。
“連讀”讓學員栽了一個又一個的跟頭該不該教給大家連讀規則呢?當然應該!但是,也要看時機。絕對不能在第一時間就直接教連讀的内容。比如it is,就讀 it 和 is,而不要教成/itis/。因為,當我這樣教的時候,發現大家開始搞不清楚了,經常會在連讀之後,再加一個is。所以,教成人英語,決不能按照教小孩兒的辦法來,因為成年人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程序,這就要求我們按照社會固有的認知模式按部就班地來教,才最契合他們的學習心理和習慣,而體驗式教學顯然不适合他們。
此外,英語中的連讀規則可以說是非常tricky了,比如前一個單詞以輔音結尾,後一個單詞以元音開頭,則将兩者相拼;相鄰兩個單詞以/i/開頭和結尾,則中間加/j/音;相鄰兩詞均以/ə/開頭或結尾,則中間加/r/音等等。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才能掌握,這個是學員練習的重點,卻不是老師教的重點。必須實地訓練,才能提高,靠老師講解作用不大。就像學遊泳,自己必須下水,在教室裡隻做筆記是完全不行的。
方言味:即使是講英語,依然是濃濃的天津味兒首次去天津,發現大家講話,真得很像電視裡說相聲。雖然,在雅思考試中語音語調不作為硬性的考察标準,但是濃濃的鄉土味兒英語還是需要改進的。最初教學的時候,發現學員是無法通過聽覺辨别出自己的英語帶着天津味兒的。為此,我們教室裡特别配備了一台電視,在備課中我也專門給學員們準備了澳大利亞口音的音視頻材料,邊放邊引導學員關注他們的口型和發音習慣。一邊日常糾音、一邊輸入地道的發音方式,土味兒也開始逐漸淡化。
總而言之,成年人的母語發音習慣已經與肌肉和思維融為一體,要想在此基礎上另加一套發音系統,的确是比較困難的。發不出音、發不準音、斷斷續續、鄉音土味總是在所難免,但是這絕不意味着外語向成年人關上了大門。通過我們針對性的教學和學員日以繼夜的練習,我發現很多老大難的問題,經過各種教學手段的調整,也都正在一一化解。所以,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although it’s a brand new language.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