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天 高考生物系列 生物總結十三 種群和群落
第十四天 生态系統與環境保護
知識框架圖
關鍵點填空
1.生态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态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兩方面。
2.生态系統的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産者、消費者、分解者,其中生産者為自養生物,消費者和分解者為異養生物。
3.食物鍊和食物網是生态系統的營養結構,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
4.生态系統具有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三大基本功能。
5.生态系統的能量流動包括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全過程。
(1)能量的源頭——陽光;
(2)起點——生産者固定的太陽能;
(3)總能量——生産者固定 太陽能的總量;
(4)渠道——食物鍊和食物網;
(5)流動形式: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6)能量轉化:太陽能→有機物中的化學能→熱能(最終散失);
(7)特點: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
(8)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約為10%~20%。計算規則:消耗最少要選擇食物鍊最短和傳遞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選擇食物鍊最長和傳遞效率最小(10%)。
(9)人們研究生态系統中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設法調整生态系統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6.物質循環指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反複,具全球性。
7.生物圈在物質上是自給自足的,但能量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必須從系統外獲得。
8.碳循環:
(1)碳在無機環境中是以二氧化碳或碳酸鹽的形式存在的。
(2)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循環的。
(3)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糖類等有機物。生産者合成的含碳有機物被各級消費者所利用。生産者和消費者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通過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氣中。生産者和消費者死後的屍體又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後産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氣中。
9.生态系統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等。
10.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生物種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種間關系的調節都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11.生态系統的穩定性表現在兩方面:抵抗力穩定性和恢複力穩定性。
12.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13.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影響:資源利用加快,環境污染加劇,生物多樣性銳減。
14.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态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分為潛在價值、間接價值和直接價值。
15.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手段。
16.生物的富集作用: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通過食物鍊在生物體内大量積聚的過程。
17.富營養化:由于水體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過多,導緻藻類等大量繁殖。藻類的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類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質,緻使水體處于嚴重的缺氧狀态,引起水質量惡化和魚群死亡的現象。
基礎知識考查點
1.生态系統的結構,各成分間的有關系
2.食物鍊的構成特點、計數、生物之間關系,數量變化的影響、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信息傳遞的功能的體現。
3.能量流動的概念、某一營養級同化能量的去路、消費者攝入量的去路,研究能量流動的目的及具體應用。
4.物質循環的概念、特點、與生态系統成分間的關系,與能量流動的關系。
5.生态系統中信息傳遞的種類特點、及意義。
6.生态系統穩定性的概念、種類、基礎,提高生态系統穩定性的方法。
7.人工增長對環境因素的影響,環境污染的來源及後果。
8.生物多樣性的含義、成因、價值、喪失的原因、保護措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