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樂團
作為第三屆“琴台音樂節”僅有的一場民樂音樂會,此次首度加盟“琴台音樂節”的上海民族樂團倍受關注。10月24日晚首登武漢琴台音樂廳,帶來由樂團創作并演出的大型民族音樂會《錦繡中華》,本場音樂會曾獲得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劇目金獎等十多個獎項。
上海民族樂團首登琴台音樂節
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上海民族樂團,在中國民樂發展曆程中始終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樂團不僅擅長演奏傳統民樂曲目,更積累了豐富的創作曲目,其中許多作品被海内外各大民族樂團争相演奏,成為新時代的經典民樂作品。民樂合奏自古以來都是異樂異色融為一體,千色斑斓,其合奏效果既典雅華貴又精彩紛呈。本場為音樂會集合了多個民族、不同地域、曲風多樣的音樂作品。比如描寫雲南藏族地區農耕社會景象的《尼西的青稞架》、脍炙人口的歌曲《青藏高原》、内蒙的《牧歌》,還有青年作曲家姜瑩創作的《絲綢之路》,此曲将千百年來中西文化的交融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緻,還有被譽為江南絲竹八大曲之一的《歡樂歌》,本曲将改用以民樂團編制演奏,為觀衆呈現出更加歡樂熱情的節日氣氛,還有古筝與樂隊協奏的《律動》……
“用兩條腿走路”的民族管弦樂團
談到民族音樂的創新和傳承問題,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王團有自己獨特的看法,“民族樂團從某種方面來講,它有點像西洋管弦樂團,是按音色、演奏法來分類的。比如說把胡琴這類樂器組成一種有高胡、二胡、中胡拉弦聲部,其他的如琵琶、中阮、揚琴、柳琴、古筝這樣的一些以彈撥為主的樂器,我們就把它組成彈撥樂聲部,這樣的彈撥樂聲部是我們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一種聲部。另外,我們跟西洋樂隊一樣有管樂組,管樂聲部裡面有:竹笛、笙、唢呐,他們都分高中低音。今天我們演奏的很多曲目表面上看起來都是新的創作,但是從其中我們仍可以聽到它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沒有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我們也不可能有現在這麼多的優秀的音樂作品,這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到今天還有保留傳統的演奏模式,上海民族樂團‘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條腿’是我們的傳統音樂,‘另一條腿’就是創新和發展。王甫建就是憑借着這股沖勁和信念,帶領樂團不斷的改革創新,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樂團的面貌煥然一新,佳作不斷,使得民族音樂的延續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為了讓廣大樂迷能夠更多的了解民樂、更好的欣賞當晚的音樂會,演出當天上午十點上海民族樂團團長/藝術總監王甫建将為大家帶來《風雅頌——中國民族音樂的韻律與境界》的音樂沙龍,持音樂節演出票的觀衆和VIP會員可免費聆聽!(通訊員/劉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