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80後社交平台有哪些

80後社交平台有哪些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9-04 06:18:14

80後社交平台有哪些(在社交軟件上走向)1

文|佘凱文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又到畢業季,今年因為特殊原因,來得稍晚,卻不妨礙又一波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步入社會,回想起去年此時,小李同學仍有些興奮,“不知不覺就工作一年了,工作比讀書更緊湊,但又少了點什麼,嗯,是社交,除去在工作環境認識的人以外,一年時間好像再沒有交到一個新朋友”。

提到“社交”,同樣是去年剛畢業的小陳同學,沉沒了兩秒,好像出了校園,一切社交都停了,沒有了寝室、沒有了社團,現在的日子也隻剩下了公司與出租屋的兩點一線。

95後年輕人的社交是否需要被“關愛”?

一、95後:“我們沒有“社交””

李石是一名95後,目前在長沙一家互聯網公司任職短視頻文案,對于社交,特别是陌生人社交,他代表着絕大部分的年輕人,就是“沒有”。

“現在上班一個是沒時間,另一個也沒有社交環境,不像讀書的時候,時間大把的,朋友的朋友啊,出去玩桌遊啊,都能認識不少朋友,感受最深的時候是考研的時候,那時候以前的同學各奔東西,想找人出來坐坐都很難。”當小李吐露自己的“社交”時有無奈,但更多時候感覺是“習慣了”。

當“孤獨”成為習慣,這個本應對應中老年群體的現象,現在卻深深印刻到了年輕人身上。在老年人生活越發豐富的如今,年輕人的社交需求是否在被漸漸“遺忘”?社交平台的湧現,對于他們而言究竟有代表着什麼?

“你有使用過社交軟件嗎?”

“沒有,這些軟件雖然有下過,但是使用成本都很高,100多一個月的會員費,看起來不多但還是覺得不值,而且對這些平台也不太信任,聽說這些軟件都會獲取你聯系人資料,不希望讓别人看到我在用這些,所以幹脆不用。”

陳炫的情況與小李差不多,96年出生的他比小李更加内斂,看起來更加不擅交際,“沒有機會認識人啊,就是每天工作、生活,模式基本上都固定了,最多就是在遊戲裡認識些‘朋友’”雖然小陳前不久終于有了人生的初戀,但依舊是來自同一公司的辦公室戀情。

“社交恐懼”?年輕人都不太願意承認,都是推脫說沒時間,無論他們認不認可,這種現象在年輕人群中已經相當普遍,“社交障礙”已經逐漸深入年輕人心底。

整理一下,可以發現這類年輕人在“社交”上的共同點。

首先,“費時間、沒環境”更多或許隻是一個說辭,深層次的還是沒有足夠的動力讓他們“走出去”,交際成本的提升,在離開校園後,沒有了“同學”這層關系的綁定,讓交友門檻也随之變高。

其次,在“習慣”了當前轉态後,他們害怕突如其來的“陌生人”會直接破壞他們現有生活的平衡,在“習慣”後,他們多少覺得一個人思考、發呆、閑着或許也不錯,工作生活壓力已經夠大,不願再添加面對面的“壓力”。

最後則是,他們多少覺得“手機太好玩了,為什麼還要去社交?”數據顯示,95後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為8.33小時,早兩年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教授珍·特溫格發表了《iGen世代:為什麼離了網絡就不行的孩子們成長得更少叛逆、更寬容、更不快樂——而且完全沒有為成年做好準備,以及這對我們其他人意味着什麼》,彙集了對1100萬年輕人的調查及深度訪談,研究顯示“青少年把大量時間主要花在了智能手機上,通過電子方式與朋友交流,”95後對約會的興趣比前幾代人要小得多。

生于互聯網時代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同時也成為了劣勢。

解鈴還須系鈴人,那麼誰能來填平這一缺口?探探、陌陌或是Soul能滿足年輕人的社交需求嗎?網絡社交能能出圈嗎?

二、私密社交?你是說“約P”嗎?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58.8%的中國人是“社交網民”,也就是8.199億人,其中24歲以下,就是95後人群在整體社交網民中的占比為26.1%,将近3.65億人。

而在這些95後社交網民中,又有超45%的用戶使用過陌陌、探探等“私密社交”軟件,具體人數為1.64億左右。

但“社交”需求可能并不是他們的第一驅動力,荷爾蒙才是。

小周今年25歲,實實在在的95後,大學畢業就結婚的他,已育有一個兩歲多的女兒,當被問及“私密社交”時,非常直接的回答“你是在說“約P”嗎?”。

“早兩年吧,探探和陌陌都用過,目的?就很純粹啊,私密社交嘛,不就男女那些事。會有真正抱着交個朋友心态去用那些軟件的人?”小周對于這些平台的看法十分直接,一邊說着還瞟了眼不遠處的老婆。

“成功率?我大概用了半年左右吧,有買會員,那時候就是每天将‘右滑’當成每日任務一樣,也不看具體信息,就不停的滑個100個左右,然後就等,有回複的就開始聊天,約到線下有見過的應該是4、5個吧,大家的想法就很一緻,都明白就是被“荷爾蒙”所驅動的,吃個飯覺得不錯就下一步,不行就散了。”

“現在卸載了,‘風險’太大是一方面,玩的時候像做賊一樣,前後都怕露出破綻,當然最主要還是愧疚的,覺得對不起老婆和孩子。”

“在我看來使用了這些平台的人已婚人士,就等于精神出軌了,不管男女他們用的目的是什麼嘛?大家都能清楚,不管最終有沒有約過,但至少都動了心思。”最後,小周斬釘截鐵的說到。

小付是99年的小鮮肉,富二代出生的他,同時擁有這較好的面容和“撩妹”技術,“陌陌、探探和Soul我都用,前後有兩年了吧。我沒有什麼社交壓力,但因為也沒有固定女朋友,晚上就會比較寂寞嘛,就像現在的人都喜歡刷抖音一樣,那我就是刷這些軟件咯。”

“一般情況下每天都會上去看看,見面的?那還蠻多哦,年輕人嘛喜歡玩,愛交朋友,對新鮮事物都有興趣。我為什麼會一直用?可能是約出來的成功率比較高吧。”說着說着小付自己也笑了。

在這些交友軟件的使用者中,抱着與小周和小付一樣心态的年輕人絕對不是少數,特别是男性,說直接點不一而同大都是隻将他們當成了一個“約P”平台,在他們眼裡“社交”就是“約P”。直到現在網上依舊存留了大量所謂的“教程”,而有網友更是羅列了到底是什麼人群在使用這些軟件。

80後社交平台有哪些(在社交軟件上走向)2

所以,為什麼大多數95後甯願“沉迷”在遊戲、音頻或者小衆愛好社區裡“完成”社交,因為他們其實很清楚所謂的“社交平台”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在他們看來越是正兒八經的使用社交軟件,反而是抱着一個最“不純粹”的社交态度。

三、誰在帶偏95後的“社交”?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與小周的想法一樣,以“純粹”交友為目的的用戶也不是沒有。

單單是筆者找到的周邊唯一一個使用諸如探探這類社交平台的女生,96年出生的她為什麼會使用社交軟件?她說“也是因為生活圈子被禁锢吧,一個人在陌生城市,家人、發小都不在這邊,所以有時候還蠻無聊,抱着試一試的心态就下載了。”

“不靠譜,單純的交友的使用者還是太少,更多人都是尋找刺激吧,我沒有與上面認識的人有過線下的見面,就是跟他們聊天就知道動機沒那麼純粹。”

“最主要是,我注冊時明明是勾選了隐藏用戶關系,系統也說我的通訊錄朋友不會看到我,我也不會看到他們,但有一天我一個同事過來說他在探探上看到我照片了,這實在太尴尬了。”

本着“好奇”的心态,筆者與一個同事前後也在探探上進行了注冊,同樣都點選了隐藏關系,但前後不過滑過10個人,果然看到了同事的照片,針對這個現象,可能主要是因為探探隻能屏蔽用戶手機通訊錄的關系,但目前許多人的關系鍊都是在微信等軟件之中,絕大多數人甚至沒有同事電話,這就使得隐藏功能無法做到全部屏蔽。

唐超,95年的他目前就職于一家律師事務所,他對于社交,特别是陌生人社交有着自己的一套“方式”。

“之前用過陌陌一段時間,我的目的倒不是那麼“不堪”啊,就是交朋友,隻是太坑了,不是賣茶葉的就是酒托。”唐超說出了自己的心酸故事。

“第一次約陌陌網友線下見面,她帶我去了一個酒吧,直接就點了兩杯酒,我一開始真沒多想,直到結賬時三杯雞尾酒一點小吃要價1400多塊,我才意識到碰到酒托了,我一個在律師事務所上班的,這種案子沒少見,沒想到有一天真發生在我頭上了。”說着唐超笑了起來。“後來?後來我直接報警了啊,警察來了,就正常結賬我就走了。”

80後社交平台有哪些(在社交軟件上走向)3

“現在早沒用了,不光是我,我身邊還有朋友,跟一個‘妹子’聊了好久,到頭來向他推銷茶葉的,還聽說這些軟件裡面還有好些“機器人”,就是你以為對方是個人在與你交談,其實都是“機器人”在跟你說話,當然這些我沒法判斷,也不知道是不是遇到過。他們說探探和Soul比陌陌靠譜,沒這麼多廣告和托,但第一次就怕了,我是不會再用,講真‘酒吧社交’比這還靠譜。”

80後社交平台有哪些(在社交軟件上走向)4

“機器人社交”也确實在成為各類社交平台的通病,像之前皮尤研究中心就發布過相關研究,Twitter上的聊天機器人賬号比人類用戶更活躍:66%鍊接到流行網站和文章的推文都是由聊天機器人分享的,而這些賬号與真正的人類用戶沒有任何關聯。

所以,到底是誰在帶偏95後的社交?

像小周認為,雖然這些平台軟件确實讓部分人的生活“豐富”了起來,當然不管平台的初衷是怎樣,但以現在的事實來看,“約P”已經成為了這些社交平台最大的“功能”,“為虎作伥”?平台可能也冤。

但這類平台又不同于“百合網”、“世紀佳緣”有着明确的市場定位,目的性相對清晰,而主打年輕人社交的平台,也因為相對“模糊”的概念,走向了“五花八門”。

總結

回到“私密社交”這個市場當中,可以發現探探也好,陌陌也好,他們的核心競争力都已不是産品本身,用戶的去留完全取決于“約”的成功率,約的成功率高就一直使用,約不到就不用,并且在數據洩露、酒托、賣茶女、機器人的占領下,平台還在自己“勸退”用戶。無論如何,95後年輕人的“私密社交”越來越“純粹”,這是一個好現象嗎?

PS:文中所有人物經當事人要求均為化名

歡迎來到财經愛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請添加tanglangcaijing01

此内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