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巧豔21歲
今年7月大學剛畢業
卻已成為溫州康怡養老院院長
麻巧豔有過很多别稱。上大學時,因為傳說她一次能吃5碗飯,後輩們叫“五碗學姐”;剛進養老院時,她用粉紅色畫滿草莓圖案的床單,護理員、食堂阿姨和入住老人們都叫她“小姑娘”,她确實是個小姑娘;後來當上院長,護理阿姨們改口了,叫“麻院長”;老人們跟她更親近些,叫“燕子”。
麻巧豔在陪伴老人。受訪者 供圖
在養老院,年輕人管理
服務年長者并不罕見
不過,她也太年輕了吧?
一門心思想“學養老”
10月14日下午,麻巧豔作為優秀畢業生,受邀回母校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演講。主持人介紹,她是溫州目前最年輕的養老院院長。
“你們有誰是自己想學這個專業的?”麻巧豔問。台下坐了近200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新生,兩三個人舉手了。其他的同學,要麼因為父母看好養老服務領域的就業機會,要麼因為分數不夠高,被調劑來的。
麻巧豔不太一樣。她一門心思想“學養老”,甚至放棄了參加高職考、就讀本科院校的機會。初中畢業後,麻巧豔進中專學習護理。二年級時,她第一次到養老院實習,看到眼前的場景,心裡“咯噔”一下——
“那是一間小房子。燈光昏暗,牆壁斑駁。一個房間内放了6張床,單人的行軍床。護理員在喂飯,捏住老人腮幫,直接打開嘴巴,用勺子往裡送。”
護理員年紀普遍偏大,相對年輕的也有50多歲,她們喂飯的“辦法”和麻巧豔從課本上學來的完全不同,手法非常粗糙,甚至粗魯。
這個故事,麻巧豔對外講過很多遍,被她視為職業選擇的開端。養老服務行業需要有專業知識的年輕人才,她想成為能做出貢獻的人。
之後,大學期間,麻巧豔的志願服務時間積累了500多個小時,遠遠超過學校要求的40小時。
她走過溫州各區縣大大小小30多家養老機構,最遠的一次,她倒了3趟公交車、單程耗費2.5小時。
她見過“千奇百怪”的機構形态,沒有“适老化”設計是最常見的問題。比如,有的養老機構由賓館改造而成,房間改小了些,浴室還保留着玻璃隔擋。養老機構的浴室内,建議不裝玻璃,一是防止摔倒磕傷,再者,某些失智老人看到玻璃倒影會感到慌亂。還比如,如此改造的房間大多沒有緊急呼救設備,也沒有預留出安裝呼吸球囊等急救設施的卡槽。
投身于此,麻巧豔免不了諸多顧慮:在養老院工作掙錢不多,也不風光,還淨是髒活累活。做志願者時,麻巧豔曾被老人吐了一身;服務無法自理的老人時,端屎端尿都是常事。
不過,有時候,她給老人們捏捏肩,捶捶背,就能立馬得到“一籮筐”的感謝。她後來和吐她一身的張奶奶成了朋友。麻巧豔離開後,聽養老院護理員說,張奶奶經常問起:“我的燕子去哪了?她什麼時候回來啊?”
麻巧豔(中)和護理員為入住老人過生日。受訪者供圖
火箭般晉升,4個月成院長
今年4月,受疫情影響,本打算公派去韓國留學的麻巧豔留在國内,成了康怡養老院的實習生。她給自己的職業發展定下目标:1年升至管理層。沒想到:
上班第2天,老闆居然提拔她擔任護理部主管助理
入職滿一個月,麻巧豔擔任護理部主管
第二個月,擔任院長助理
第三個月,擔任副院長
第四個月即今年7月,擔任養老院院長
在養老服務領域,因為缺乏人才,不設工作年限或經驗門檻,剛畢業的大學生升到管理層司空見慣。不過,也有部分大學生一直留在一線做護理員。升不上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民辦機構,老闆更信任自己的親戚朋友;在公辦機構,職位數量固定,層級分明。
麻巧豔入職時,這家養老院新成立不到半年,院内入住的老人隻有四五位,人員配備也不完整。麻巧豔主管護理部時,下面隻有2位護理員,再加上1位食堂阿姨、1位保安大叔,就幾乎是院裡所有人手。老闆招聘來的院長、主管,沒幹多久就走了。麻巧豔的每次升職,都有點臨危受命的意思。
養老院的股東楊瑞明在溫州有3家養老院。另兩家養老院的院長都有60多歲了。應該給養老院找一個怎樣的院長?他有過很多想法。
“首先得年輕。”楊瑞明到南京考察某大型養老機構,發現在裡面工作的都是年輕人。他想着,操作電腦等事,年輕人才做得好,再招年紀大的人來,養老院還會是老樣子。網上填報資料、整理檔案,網上開公衆号、介紹宣傳,網上招聘員工、建立隊伍,這些事都得靠年輕人。
楊瑞明理想的院長人選應該在35歲左右,這個年紀的人,既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又能快速學習當下時興的新鮮玩法。但是在溫州,幾乎找不到這樣的人,“我接觸了幾個,有的之前做醫生,有的做物業管理,都是半路出家,專業性不夠。”他也考慮過出高價從外地請院長,不過,入住的老人大多隻會講溫州話。
更何況,除了年輕,麻巧豔還有很多加分項。她有專業技能,和老人聊天親和力強,寫台賬填表格上手快。另外,她在行業内人脈豐富,同學老師都是人才資源。
活動結束後,麻巧豔(第一排左二)和參與活動的老人們合影。受訪者供圖
真放心把養老院交給一個“娃娃”?
麻巧豔成院長了。她是院裡唯一的年輕人。和她一起工作的同事,從院長到部門主管再到護理員,包括清潔工和門衛,年紀都比她父母還要大一些。
股東共3人,投資總計1000萬元。他們真的放心把養老院交給一個“娃娃”?
“沒什麼不放心的,我們每天也都在院裡。”楊瑞明穿着一套藍色工作服,手裡拿着修理工具忙活着,“畢竟還是年輕女孩,髒活累活不會讓她做。”不過,除此之外,設備采購、人員招聘、資金往來等,麻巧豔也都要一一和股東們商量。
當初,談聘用條件時,麻巧豔提了兩條:“第一,人手肯定要配齊;第二,你們不能把權力抓得太緊。”這兩個條件,股東們都應下了,“養老院就是一張白紙,怎麼畫就看你的了。”這句話說服了她。
建院初期,麻巧豔定了很多規矩,包括各崗位職責,需要整理的文件明細,需要記錄的各類信息等。她還專門設計了老人的活動課程,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宣傳的一應事項也從頭做起,比如印制介紹養老院的小冊子。
之後,股東們順着親戚朋友的關系,推薦了幾位阿姨進院工作。麻巧豔把辦公室的文員工作内容一一教給她們,遺憾的是,沒人适合留下。一位股東夫人也來試過前台的崗位,不過她常坐着看電視,耽誤業務。
麻巧豔和股東之間有過一次摩擦,問題聚焦在實習生的時間分配。有股東提出,實習生每個月休息1天就夠了,每天工作時長定為10個小時以上。麻巧豔堅持,每周休息1天,每天工作8小時。經過反複溝通,也參考了其他養老院的規矩,股東采納了麻巧豔的想法。
現在,養老院各項制度運行順利,共有15名工作人員,年輕人占30%左右,入住的老人增至近60位。
麻巧豔
“這裡挺好的,我要留下”
麻巧豔和同事們就住在養老院裡。記者跟訪她兩天,一起吃了3頓飯,每次吃飯時間不到10分鐘,她同時處理着手機消息,或者接打電話,隻能匆匆扒兩口。這半年,她瘦了10多斤,國慶中秋假期過完才長胖了些,不過依舊瘦。
的确,辛苦的時候有很多。某個台風天,半夜2點多,因為個别窗戶密封不好,漏雨打濕了老人的被褥,麻巧豔趕緊起來處理,一夜未合眼。早上,食堂阿姨被天氣困住了,趕不過來,她找了實習生和清潔阿姨一起做早飯。她在家裡很少做飯,蒸饅頭、煮粥和牛奶、準備小菜,手忙腳亂收拾妥當,再用小推車送到各個房間。“有種大家長的感覺。”麻巧豔笑着說。
麻巧豔有兩部手機,工作手機24小時開着。某個休息日,家屬早上6點剛過打電話進來,問養老院情況,如此各種電話一直持續到9點多,麻巧豔實在接不動了,給了前台值班電話;晚上12點,她剛要躺下睡覺,護理員打電話,說老人不睡覺,在院子裡閑逛,請她幫忙……
即便當了院長,麻巧豔還是小姑娘,委屈受得大了也會哭。院裡有規矩,入院時要繳納5000元保險費,這是為老人在緊急情況下預留的住院治療費用。某次,因為負責對接的同事忘記說明這項收費,她跟要入住的老人家屬解釋,對方不理解:“憑什麼要交錢?到了你院長這,就要多交錢?你一個小姑娘知道什麼?”麻巧豔聽了這話,表面什麼話也沒說,靜靜聽着。等家屬發完脾氣離開了,麻巧豔背過身去,一下哭了出來。
不過,付出總有回報,老人們都喜歡麻巧豔。前段時間,養老院住進一位“難搞”的王奶奶。王奶奶老伴去世了,15年來一直聘請保姆,每年都要換好幾個。後來,子女工作忙,沒辦法時刻照顧,便送她來養老院。但王奶奶覺得子女怕麻煩,自己被“抛棄”了。
王奶奶對養老院很抗拒,幾乎不出房門,隻在房間裡吃飯。麻巧豔找她聊天,她态度冷淡,有時候隻顧着說自己的事情,有時候目不轉睛地看電視,問話也不回答。“謝謝你,好了我可以休息了。”麻巧豔聽得出來,王奶奶這句話就是在下逐客令了。
麻巧豔每天去探望王奶奶,陪她聊天:“休息得好嗎?喜歡吃什麼?在這裡開心嗎?”一周後,王奶奶态度變了,看到麻巧豔熱情招呼:“快來坐一下。”記者采訪的那天早上,王奶奶見到麻巧豔時很開心,說:“這裡挺好的,對我很好,我要留下。”
養老院門口,貼了一封感謝信。大紅紙上寫滿工整的毛筆字,表達對老闆和院長的感謝。兜兜轉轉,能讓老人們舒心,仍是麻巧豔的初心。
養老院門口,貼了一封感謝信,老人特意找了一大張紅色紙,寫滿工整的毛筆字,表達對老闆和院長的感謝。倪琦悅 攝
對于21歲的養老院院長,你怎麼看?
還記得21歲,你在幹什麼嗎?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鞏持平 倪琦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上觀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