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舊事情,新玩法。
成立于 2018 年 2 月的「京東城市」順利度過一周年,由鄭宇領導的京東城市團隊已經由 20 多人增加到 200 多人。
在 3 月 21 日舉行的京東城市 iCity 智能城市大會上,這位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京東城市總裁表示,今後一年将繼續在「智能城市」發力,推出「城市操作系統」,并推進在五大主要城市場景中落地。這個被京東視為僅次于「智能供應鍊」的一級戰略業務正在走向深水區。
(鄭宇 圖|京東)
追根溯源,智能城市其實脫胎于「智慧星球」,後者由 IBM 在 2008 年提出,後于 2010 年更新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希望将 IT、互聯網技術充分運用到各行各業,把感應器嵌入、裝備到醫院、電網、鐵路等傳統基礎設施,通過互聯網形成「物聯網」;而後通過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使得人類以更加精細、動态的方式和生活。
而在中國,「智慧城市」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視。2012 年中國工程院啟動了「中國智能城市建設與推進戰略研究」咨詢項目,研究中國特色智能城市建設的路徑。時任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的項目負責人潘雲鶴認為,「智能城市」的概念用以描繪我國城市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更為合适。
「智能城市」的概念後來為京東所繼承。在鄭宇看來,智能城市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高級階段。智慧城市主要關注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智能城市則是要在此基礎上,強調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城市建設和運營中的應用。
概念雖有差異,但幾乎所有國家都是「智能」城市的擁趸。2008 年,IBM 提出「智慧星球」概念後,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公開對其表示贊賞,随後在美歐多地都有智慧城市落地。在中國,建設智慧城市更成為評價一座城市是否「先進」的指标之一。伴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大熱,不止是提出者 IBM,包括華為、阿裡、騰訊京東在内的科技公司對「智慧城市」充滿興趣。
不過,為什麼科技公司會對和主業無關的「智能城市」感興趣?在這樣一個 toG 業務中,建設的痛點和難點又在哪?
百億到萬億,「智能城市」的商業大猜想據 2013 年一份公開資料顯示,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當時的提法仍是「智慧城市」),估計投資超過 2 萬億元。而根據國家開發銀行與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簽訂的《「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國家開發銀行将在「十二五」的後 3 年内,提供不低于 800 億元的投融資額度支持中國智慧城市建設。
作為一項 toG 的生意,科技公司和政府對智能城市的熱情一樣高昂,不過關注點卻更加市場化。
(「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國大受歡迎 圖|視覺中國)
在鄭宇看來,如果單純把智能城市當作一個幫政府解決問題的業務來做,價值有限,「最多是個百億級」的生意。商業公司看中的是「智能城市」作為數據流量和增長的入口和基礎設施地位那部分。據鄭宇預估,這完全可能是一個萬億級别的生意。
但當智能城市變成一門 ToG 生意,如何進行商業化落地仍然是一大挑戰。
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要建成一個真正可用的生态智能城市并不簡單;另一方面,每個地方政府對「智能城市」的需求優先排序并不相同,在一些發達城市中,「環境」是考量城市好壞的重要指标,但對另一些城市來說,轄區内企業的「生存狀況」監測更為重要。
在這個層面上,商業公司比政府想的或許更直接。從商業變現上,作為「反哺政府」建設智能城市的一部分,京東城市選擇從典型場景入手,邊建設邊商業化。據鄭宇介紹,今年他們會重點推 5 大解決方案,将這些方案當作可複制落地的标準方案樣本,其中包括:
比如,京東在和宿遷合作的城市 app 中,不光有住房公積金查詢、違章停車查詢、繳納罰款等一系列政務服務,還會有生活便民服務、快遞服務、外賣服務等等。這樣既可以迅速打開「智能城市」場景和獲取數據,也為扮演「中間平台」的京東提供了流量入口,其中廣告和金融服務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火電廠智能化示意圖 圖|京東)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國有企業也被京東劃在「智能城市」業務範疇。比如京東和國家能源集團旗下火電廠成功聯合研發一套火電節能智能系統,可以把鍋爐的發電效率提高 0.5%。據鄭宇介紹,雖然隻有 0.5%,但如果普及到中國的兩千多家發電廠的話,每年能節約将近 70 億的燃媒消耗和污染治理費用。據鄭宇透露,未來一年,京東将在全國 20 多個城市中推廣這一解決方案。
為什麼智能城市需要一套「操作系統」?從定義上來看,「智慧城市」是利用城市中已有的數據和傳感器新搜集城市管理和運行中需要的數據,為城市政務服務、生态管理,給城市管理者和居民提供智能服務。比如,目前比較成熟的交通擁堵狀況預測、智慧園區都屬于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在中國,大多數地方政府都願意為「智慧城市」買單。建設「智慧城市」不止是民生工程,更是促進當地投資,就業,技術發展的重要契機。官方數據顯示,到 2012 年年底,中國已經有超過 230 個城市宣布要建設「智慧城市」,而截至 2017 年底,中國超過 500 個城市均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不過,雖然聽上去很美,但政府買單,科技企業建設的「智慧城市」推進過程卻困難重重。
(松島新城 圖|視覺中國)
韓國的松島新城曾因其「智慧城市」的設計一度占據媒體熱門版面。在設想中,松島新城中「社區、醫院、公司和政府機構将實現全方位信息共享;數字技術深入住戶房屋、街道和辦公大樓,像一張無形的大網把城市支端末節連為一體。隻需一張智能卡,居民就能輕松完成付款,查詢醫療記錄和開門等等一系列瑣事」是智慧城市中的「樣闆工程」。
但事實上,落地與想象大有出入。2002 年開建的韓國的松島新城直到現在未能完成一期工程。後續開發也陷入停滞,近兩年甚至被人稱作「鬼城」。表面上來看,松島新城是因為陷入資金困境,導緻後續投入無法跟進導緻「爛尾」。但實際上,過高的定位和缺少系統的智能設計和規劃才是導緻其困境的重要原因。
就像介于電腦硬件和具體應用之間,還需要一個 windows 系統一樣。在鄭宇看來,介于「底層信息搜集和數據存儲應用」和「解決具體城市問題的應用」之間,還需要一套操作系統。
在鄭宇看來,智能城市本質上是要把「數據變成知識」。但如何把數據變成知識,并讓知識為人所用,有一套标準統一的「操作系統」才能确保智能城市的生态健康。做「城市操作系統」也被鄭宇當作京東城市的戰略任務。在他的設想中,這套操作系統不僅能從政府部門和城市日常運行中獲取「數據」,保證上下遊生态的健康,還能讓這些數據安全轉化成可用于開發産品的知識。
(京東城市規劃的智能小鎮 圖|京東)
實際上,如何保障數據的安全性一直是智能城市的一大痛疾。政府作為公民重要的信息中樞,擁有近乎最全面最準确的數據,但這同時也給數據的安全性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對于政府部門而言,不僅是對外,内部數據互相流動也有着重重關隘,「因為信息安全原因,不能直接物理彙聚在一個機房裡面」。
在鄭宇看來,如果有一套「城市操作系統」,則可以通過數字網關技術去聯通,進行跨域學習,将不同來源的數據打亂成為看不出來源,但能直接使用的數據知識。
另外,利用一套操作系統,還可以避免标準不統一的問題。當「操作系統」的标準确定後,無論是底層起支撐作用的雲計算提供商,還是上層 SaaS 應用提供商,都能獲得确定的方向。這也意味着任何一個旨在做「智能城市」領域操作系統的廠商都必須保持接口開放,标準統一。對此鄭宇也特别強調,京東城市操作系統對任何雲都是兼容的。
(京東為某地方政府設計的企業風險預測系統 圖|京東)
從産品層面來看,鄭宇認為利用智能城市操作系統,還可以獲得「大量能夠解決城市問題的算法模塊,特别是針對于時空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模塊」。
城市中的問題需要很多實時更新的數據來解決,比如空氣質量,企業經營狀況,交通狀況預測都是難以通過單維或靜态的時空數據來預測的。這些數據的搜集往往來源複雜且不易得,但如果經過模塊化「操作系統」中的時空大數據收集系統,可以将建築物,車的軌迹、人的軌迹、手機的信号、氣象、環境這些數據綜合挖掘成為時空大數據進行個性化使用。
智能城市什麼時候真正到達,或許就取決于一套标準統一的系統标準什麼時候建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京東
責任編輯 卧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