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校外培訓機構複課研判方案

校外培訓機構複課研判方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4:33:11

校外培訓機構複課研判方案(校外培訓熱複方祛虛火)1

數據來源:教育部

從2018年初,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以來,治理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效;目前面臨怎樣的新情況與新問題;今年,為盡快實現培訓行業規範有序發展,主管部門又将怎樣綜合施策、持續發力……帶着這些問題與思考,4月1日至2日,以“規範、自律、提質——培訓教育再出發”為主題的第八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

會上,專家學者圍繞新形勢下培訓教育如何規範發展展開讨論。要健全規範培訓機構發展長效機制,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校外培訓,讓教育培訓機構真正成為有益的教育力量。

得力:基本管控無證無照、安全隐患等問題

為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及時回應人民群衆關切,切實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有效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2018年初,教育部确定了“标本兼治、内外聯動、疏堵結合、積極穩妥”的工作思路,先開展專項治理,并同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1年來,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摸排校外培訓機構40.1萬所,存在問題機構27.28萬所,完成整改26.99萬所,完成整改率98.93%。其中,北京、天津、山西、遼甯、吉林、黑龍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西藏、甘肅、新疆等省區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存在問題機構已全部完成整改。全社會初步形成了共同推進培訓機構治理的良好氛圍。

“但我們充分認識到,專項治理的基本完成也隻是将校外培訓機構初步納入了規範有序管理的軌道,僅僅邁出了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改革征程的重要一步,距離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校外培訓還有較大差距。”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辦公室主任陳東升介紹,當前新情況新問題依然不斷出現,一些培訓機構違規行為更加隐蔽,或主動、或被動,一些家長讓孩子超前學習的沖動依然存在,鞏固治理成果、堅決防止反彈任重而道遠。教育部将繼續堅持綜合施策,凝聚各方力量,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力争盡快實現培訓行業規範有序發展。

陳東升說,在2018年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無證無照、安全隐患等問題基本得以管控規範的基礎上,2019年教育部門将堅決貫徹中央部署,會同有關部門,以治理學科類培訓為重點,以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為目标,聚焦招生入學前、寒暑假等重點時段和重點熱點地區,開展全面排查督查,嚴肅處理個别違規培訓;将加強培訓機構信息系統建設,形成集監管、舉報、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管理平台;将嚴格規範學科類培訓管理,使其将培訓着眼點聚焦在實施素質教育上。

“還應該繼續完善課後服務制度和招生入學規則,減少家長送學生參加培訓班的沖動,從而提升社會對治理工作的認同效度。”有專家建議。

發力:構建依法辦學、誠信經營的良好行業生态

會上,針對行業組織如何發揮更大作用,專家和學者們也展開熱議。

“我們将鞏固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已有的成果,構建長效機制,不斷強調規範自律,努力發掘内生動力,把為教育服務、為學生的個性要求服務、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服務,作為校外培訓機構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強介紹,2019年将對自律公約簽約1年來各地校外培訓機構的履約情況進行調研和評價,倡導履約,杜絕違約,讓《校外培訓機構自律公約》成為指導校外培訓機構依法辦學、規範管理、誠信經營的内部約束機制,從而構建良好的行業生态,促進培訓機構更加規範、更高質量發展。

“未來,行業組織應當進一步把機制做實,把作用發揮得更好。多做行業調研摸底工作,研制監測模型,用好現代信息技術,為政府決策提供更加準确科學的依據;多做行業謀劃工作,對行業發展定位、總體規模、經營模式等進行有效引導,避免無序競争、惡性循環;多做行業自律工作,健全舉報、查處、通報機制,建好監管服務支持平台,督促培訓機構不僅簽約,還要履約,不能違約。”還有學者如此建議。

合力:使校外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

與會學者普遍認為,辦學規範的校外培訓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對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特長、發展素質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培訓機構作為一支重要教育力量,如何發揮這支力量的教育作用,使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是提高培訓機構教育質量極為關鍵的問題。”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王佐書表示,為進一步發揮培訓機構的有益作用,未來還需進一步健全規範培訓機構發展的長效機制,切實維護良好的教育生态。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先要完善治理體系,要構建包括校外培訓機構在内的民辦教育發展的整體制度體系,以促進校外培訓機構的長效發展。同時,要探索建立信用管理體系,健全違規行為的發現機制以及完善聯合執法機制。

“信用管理是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管理的重要有效措施,要進一步完善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制度,及時向社會公布名單信息,并且探索第三方對校外機構信用分級評估和動态管理機制,并在部分區域開展試點、探索經驗。”該負責人介紹,實現校外培訓機構的規範發展需要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讓培訓機構真正做到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學生成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