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眼中的鄉村景緻小練筆

我眼中的鄉村景緻小練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7:20:28

我眼中的家鄉

望江樓

從舊鎮搬遷新鎮三十年了,閩江雖然離我們更近,可是,閩江慢慢地離我們遠了,再也不能天天泡在閩江,再也不能坐在岸邊享受清涼的河風。在新鎮,時常漫步在閩江邊,每當夕陽西下,喜歡沿着筆直的主街道,走到樟湖碼頭,望着茫茫的江面,當夕陽收起最後一抹餘光,夜幕漸漸籠罩江面。站在河邊任憑和風吹拂,盡情地呼吸閩江清新的空氣。

我最喜歡獨自伫立望江樓上,遠眺閩江。望江樓就建在碼頭,望江樓兩旁是繞着岸邊的長廊,主街道與望江樓形成一個大大的“T”字形。長廊的左邊有一棵高大的樟樹,把長廊掩映在綠樹底下,岸邊雖然少了古鎮蒼老的榕樹,滄桑的樟樹,在新鎮的江邊,一棵棵的榕樹、樟樹,也都慢慢的綠樹成蔭,“樟湖”還是樟湖,依然如故。站在望江樓上,倚靠着城牆,望着茫茫的閩江,隻見夕陽的柔光撒在江面上,微風吹拂,如一隻隻小精靈在水面跳躍。一艘艘漁船在夕陽下進進出出,有的正忙着撒網,有的正在收網,還有在網箱上忙碌着。一隻隻白鹇掠過江面,蕩起小小的波紋。夕陽下的兩岸青山更綠了,一座座山峰随着河岸連綿起伏,倒影在閩江兩岸。夜幕時分,不遠處的樟湖大橋靜靜地卧在閩江上,橋上的燈影,大橋的影子與江水融在一起。站在望江樓上遠遠望去美極了。兩岸燈光,河面點點的漁火,烘托江上的甯靜,站在望江樓上突然想到“青山兩岸相對出,望江樓下水如天”的句子。

夏天的傍晚,我喜歡伫立望江樓,我更喜歡天邊啟明星落下時的閩江,站在望江樓上,天邊露出魚肚白,江湧動着一團團的濃霧,慢慢的在江面蠕動着,奔騰着,随着晨光照着江面,濃霧慢慢化作一縷縷青煙在升騰升騰,寬闊的江面似霧非霧,似煙非煙,一切籠罩在朦胧中,恍如夢境。漸漸地,漸漸地,清澈的江水開始在陽光中慢慢地蕩漾,猶如仙境,閃着的水葫蘆已經告訴我,閩江已不是兒時的閩江。

望江樓——守望着養育家鄉人民的母親河,守望樟湖閩江岸邊的千年古鎮。望江樓,望不盡的思念,忘不盡的舊鎮時光。 

胡厝林

  樟湖新鎮三面環水,由于水位上漲形成了許多天然的庫灣,把新鎮隔離了又緊緊地連成一片。那片古老的森林——胡厝林,就矗立在新鎮的東頭,與望江樓連成了一片,一面臨水。

從望江樓不過百米就走進胡厝林,沿着江邊的綠蔭道走在胡厝林。林蔭路上,一邊是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一邊就是碧波蕩漾的閩江。偶爾還可以看到被江水淹沒的古樹,剩下孤零零的枝丫立在江邊,還有被江水侵蝕,傾斜在路旁的枯枝。靠山的一邊則是綠陰如蓋,闊葉林成片的遮蓋着綠道。在古樹上,那些調皮的松鼠就在你的頭上跳來跳去。走在胡厝林的林蔭路,一面感受着閩江吹拂的陣陣涼風,一面感受着山林吹來的陣陣的陰風。走出去就是喧鬧的集鎮,走進來就是幽靜的森林。

踏着鋪滿落葉的山間小徑,撫摸着曆經滄桑的古樹,蒼老的樹皮仿佛讓你走進一座遠離人煙的遠古森林,一陣陣山風襲來,帶來了遠古的氣息。踩着厚厚的落葉,聞着山林的芬芳,夕陽的餘晖驚動林間的鳥兒,突然會從你身邊驚吓飛起來,鳴叫聲瞬間打破甯靜。拾級而上不過兩百層石階,就到了山頂。

登上“千秋閣”,視野突然開闊,寬闊的閩江好像連着雲天,一架飛虹橫架閩江兩岸。閩江就在自己的腳下,沒有了兒時的驚濤駭浪,變的溫柔,變的開闊,緩緩的流動。遠遠望去,閩江岸邊星羅棋布着一塊塊綠洲,這就是我的新家——樟湖新鎮。一條潔淨的柏油路貫穿新鎮,街道兩旁一棟棟新樓鱗次栉比。站在“千秋閣”,樟湖新鎮盡收眼底,望着夕陽擁抱的家鄉,望着曾經江底下的古鎮,總是百感交集。

胡厝林——連接古鎮與新鎮,留下家鄉父老的念想,留給子孫的一片福地。胡厝林,這是祖先對樟湖新鎮的最好饋贈——留下綠水青山,留下一方寶地。

庫區大橋

我喜歡夕陽柔光中的閩江,每當夕陽西下,常常伫立在岸邊,夕陽的柔光中閩江格外安靜。站在岸邊,遠遠的望去庫區大橋靜靜地橫卧江上。大橋就如一位慈祥的父親靜默地守候在閩江上,迎來送往每一位行人。或許,閩江長大的緣故,我喜歡沿着江邊漫步,喜歡徜徉在夕陽中的大橋。

每到夏日傍晚,我總順着江邊小路,沿着河岸走到大橋納涼。在橋頭赫然矗立一塊巨大的石碑,镌刻着“庫區大橋”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在陽光下格外的耀眼。隻見一條筆直的大橋直通閩江北岸,閩江兩岸連在一起。從此,天塹變通途,久盼的兩岸人民從此告别了渡船的曆史。

夜幕降臨,陣陣河風襲來,帶走了夏日的暑氣。黑暗如一塊幕布籠罩在大橋兩岸,黑黢黢的青山籠罩兩岸,岸邊偶爾點點的漁火忽明忽暗!大橋上一盞盞太陽能燈放出柔和的光,把大橋映襯的格外明亮。站立橋中央,江水潺潺,燈影點點。微風吹拂,漾起微波,把燈影,橋影,兩岸青山的黑影柔在晃動,迷迷朦朦,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江面。站在大橋上任憑涼風吹拂,漸漸地吹散了熱氣,也吹走了燥熱。橋上的人也漸漸的多了,孩子也多了,風筝在橋上飄起,偶爾還有幾個悠閑的放着長線等着魚兒上鈎的人!月亮慢慢隐去,兩岸黑魆魆的青山倒影掩蓋在江上。清風送來松脂的香味,夜靜極了,隻有江水流淌的聲音。月光中的大橋,安靜的夜,甯靜的心。月亮走了,星星淡去了,隻有柔和的光線把我的影子越拉越長……

夢幻的橋,靜谧的橋,希望的橋,魂牽夢繞的橋。

孤獨的萬壽塔

朋友從遠方來,談起三十年前曾經登過的萬壽塔。水口電站的建設是否淹沒了的古塔。我說,舊鎮已沒,古塔猶在,閩江邊的一塊水中坻,古塔依然孤獨的屹立在那片綠洲,朋友興緻甚濃,于是,找到一艘小木船,故地重遊。

乘上小木船,船夫大哥輕輕撥動船槳,小木船掉頭出了雞頭灣,豁然開朗,江面變寬。于是,小木船沿着閩江岸邊順流而下,江面變寬,靜極了,聽着船槳有節奏的劃動聲,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木船撥開河水,波紋一圈一圈地蕩漾開來。眼前寬闊的江面,在陽光下,微風吹拂水面,就像一個個小精靈在跳躍。岸邊高大的樟樹,倒影在河中,船影,人影,樹影揉在一起。偶爾汽笛聲打破了甯靜,瞬間,恢複了安靜。近了,近了,萬壽塔。

不過半小時,下船登上小洲,滄桑的古塔進入眼簾,古塔依舊屹立在那片水中坻,遠遠的望去古塔老了,更加滄桑了。沿着雜草叢生的小徑,慢慢的走近古塔,古塔離我們更近了,觸摸着古塔的石壁,撫摸着栩栩如生的佛像,仿佛穿越曆史的時空,感受到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貼着石壁仿佛聽到了遠古聲音。走進塔心,順着螺旋狀的台階,慢慢地往上登,穿過石門,站在塔沿,綿綿的閩江就在眼皮下,曾經守護的閩江離古塔近了,更近了。我們繼續拾級而上,直至塔頂,閩江盡收眼底,白茫茫的江面,船帆點點,漁船來往。望着江面,思緒又回到三十年前的古鎮。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隻有古塔,隻有綠洲上那群白鹇起起落落陪着古塔,靜靜地守候在閩江邊,守候着這片故土,守候江底的千年古鎮,守着亘古不變的情懷,守候一片濃濃的鄉愁。

湍急的江水變緩了,狹窄的河道變寬了,不變的古塔——那千年的萬壽塔。依舊矗立閩江岸邊,日看日升日落,水漲水落,暮聽江水潺潺,汽笛聲聲。 

  古村頭

樟湖鎮劇頭村離集鎮約十五華裡,從舊鎮到村子需要步行兩個小時。學校畢業分配在劇頭村任教了四個年頭。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劇頭村也算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離開劇頭村已經三十年,而年輕的記憶卻留在了心中。

小村四面環山,站在放眼望去是那環繞村莊連綿不斷的群山,山邊,房前屋後都是連片水田。小村唯一可走的是村頭的古石橋。古橋離學校也近,這是一座年代久遠的石拱橋,橫架在一條溪澗上,石橋的欄杆用石闆條榫卯相連,高不過四十公分。長長的石闆條鋪成橋面不過兩米寬。石橋的欄杆已經很光滑了,坐在石欄杆上撫摸着光滑石闆,踏着邊緣長滿青苔的橋面,仿佛走進遠古的時代。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水緩緩的流經石橋,石橋邊上的溪澗旁一棵大榕樹突兀而出,粗大主幹上長滿了厚厚的青苔,一根主幹不知何故已經折斷了。溪澗旁的榕樹尤其茂盛,古橋與古榕相依,靜靜地守候着這方村落。石橋不遠還有一口古井,古井不大,清冽的井水養育了村子幾百口人,從未斷流。穿過石橋通過長長的巷子,兩邊就是古老的民居。

天剛蒙蒙亮,古橋頭開始熱鬧了,下田幹活的村民,三五成群坐在橋上抽上一鬥煙,說笑一陣,各自上山下田幹活。不一會兒,那些家庭主婦擔着水桶來挑水,她們從不急着回家,放下水桶,坐在橋頭,總要家長裡短的唠叨一陣。過路的人,總喜歡在橋頭歇歇,喝一口井水,繼續趕路。夜幕時分,在沒有電子産品的年代,村民陸陸續續集中古橋頭納涼,聊天。當繁星點點,村民民紛紛回家,喧鬧的橋頭瞬間安靜。我時常獨坐橋頭,夜空籠罩着小村莊,黑魆魆青山環繞着村子,隻聽到橋底下溪澗潺潺的流水聲,偶爾傳來蛙鳴聲。古橋前面就是連片稻田,綠油油的稻苗望不到邊,四五月正是水稻抽穗時節。陣陣的山風裹着稻花的清香。山風起時,帶來了遠處陣陣的松濤聲裹挾着松脂的香味,惬意極了!坐在古橋頭恍若世外桃源。月明之時,田裡還有舉着松明火把叉泥鳅的村民。此時,一切安靜下來,一切屬于自己,任憑自己的思緒飛揚。

古橋雖小,但是,能夠觸動你靈魂的或許就在那一刹那的感受。古橋,别了!

我眼中的鄉村景緻小練筆(我眼中的家鄉)1

我眼中的鄉村景緻小練筆(我眼中的家鄉)2

我眼中的鄉村景緻小練筆(我眼中的家鄉)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