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題藝術作品?“寫論文可不可以用第一人稱?”“一篇文章最少需要引用多少文獻?”“是不是引文後面加括号注釋來源就不算抄襲?”“是不是引用原文比自己複述更‘保險’,也更容易拿高分?”……和很多英國大學的課程一樣,快到交論文的那幾周,我總會騰出小半節課的時間集中回答學生關于論文的問題而每一年,都會有學生(包括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提上述問題歐美大學對論文的要求和對抄襲的界定,不僅中國留學生有時會感覺摸不到頭腦,英國本地的學生有時候也覺得糊塗,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标題藝術作品?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寫論文可不可以用第一人稱?”“一篇文章最少需要引用多少文獻?”“是不是引文後面加括号注釋來源就不算抄襲?”“是不是引用原文比自己複述更‘保險’,也更容易拿高分?”……和很多英國大學的課程一樣,快到交論文的那幾周,我總會騰出小半節課的時間集中回答學生關于論文的問題。而每一年,都會有學生(包括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提上述問題。歐美大學對論文的要求和對抄襲的界定,不僅中國留學生有時會感覺摸不到頭腦,英國本地的學生有時候也覺得糊塗。
其實不論不同科目老師的具體要求如何,萬變不離其宗,要想寫好學術文章,就是要先知道學術寫作中旁征博引的“藝”和“術”。
首先要捅破的一層窗戶紙是,論文的目的不是考核學生讀了多少書。有些學生誤以為參考文獻搞得越長越體面,行文中引用越多越容易得到老師青睐。學術論文,不論是幾千字的課程小論文還是上萬字的學位論文,其最終考核的都是作者是否有能力為現有的學術知識添磚加瓦,比如用新證據或方法證明、完善、修正或者擴充我們此前對一件事情或一個事物的認識。我們添加的這些“磚瓦”,不論有多麼細小,都是學術原創性的所在,所以論文的核心是說服讀者為什麼我們添加的這些磚瓦有意義。因此不論是用第一人稱還是使用第三人稱,最重要的都是能讓作者自己的邏輯貫穿始終,而所有引用的文獻,都是服務于支持和延展作者自己的邏輯。
簡單來說,引用文獻有兩個作用:第一是為自己的論點做背景鋪墊,即讓讀者明白論文所講的核心問題是什麼,而在這個或近似的問題上,誰曾經提出過哪些觀點。這個回顧以往文獻的過程,并不是為了向讀者(即閱卷老師)展示“我做了我該做的功課”,而是為了明确指出“縱覽現有資料,缺陷在哪裡,以及我的觀點能對這個缺陷的彌補或改進在哪裡”。這也就是旁征博引講究的“藝”,即你對自己的觀點和相應“學藝”之間的關聯有清楚明确的定位。
引用文獻的第二個作用是在論證觀點時,對自己的論證過程做支持,比如某個分論點和已經發表的科研發現契合,或者某個看似有争議的觀點已經被哪些研究反複證明。換句話說,學術文章講究“有理有據”,“理”即你要向讀者闡述你自己得出的道理,而你引用的文獻,不論是哲學家的概念還是實驗學者的數據,都是你能找到的最好的“證據”。通過引用已發表内容來“舉證”的過程就牽扯到旁征博引的藝術中的“術”了。
關于旁征博引的“技術”,我來分享一些學生經常搞糊塗的事情。有些英國學生即便寫本科畢業論文時都還沒有搞明白為什麼行文中要用腳注或者加個括号注明出處。其實,這是為了讓讀者可以根據相關文獻查證自己所說觀點是否可信。因此,一篇論文需要引用多少文獻,或者在哪裡需要加注并沒有一定之規,這取決于你所論述的内容中有哪些是需要或者可以被已經發表的作品佐證的。
那“舉證”中是不是直接引用原文就一定更好呢?也未必。别忘了,論文最重要的是讓讀者看到你的邏輯脈絡,确立你自己的觀點,因此,如果大段摘抄别人(在别的語境甚至是話題下)的語句,往往會打斷你的行文節奏。所以我常常建議學生要學會在有限的篇幅中“記得給自己留夠空間”,慎用超過3句以上的原文引用。當一篇論文通篇是一個接一個的不同學者觀點的原文引用時,那篇論文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編輯過的學習筆記,作者提出自己原創觀點的空間自然會被擠掉。往往更為有效的辦法是,把那些讓你覺得有啟發的觀點用你自己的話“意譯”一遍,然後在你的複述後面标注來源。
“意譯”恐怕也是很多英語非母語的留學生發怵的事情,因為他們往往有個錯覺,即如果沒有很好的語言技巧,用自己的話講别人的觀點很容易被貼上“抄襲”的标簽。這是對“意譯”的一個誤解,因為“意譯”不是簡單的“複述”,并不是讓你用近義詞或者不同的句式把原作的意思表達出來。它是指你把别人的觀點(“意”),通過你自己的理解“釋譯”在你論文所讨論的問題中。換句話說,與其用兩步走的方法,先原文引用某人的某個觀點,然後再另起一句話來解釋這個觀點和你的論點有什麼關系,“意譯”讓你一步到位,即向讀者直接展示觀點和你論文的切合點在哪裡。
當然,什麼樣的文獻是最有力的證據,怎麼才能把“意譯”做得更到位,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每個人自己開動腦筋的。當你參考完别人的觀點,又想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是什麼時,也許上述問題的答案就會自然而然地呈現在你面前。
(寄自英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