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紮根理論主要思路

紮根理論主要思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8 08:19:05

紮根理論主要思路(關于質性研究紮根理論)1

剛好這兩天陳向明老師做了紮根理論的工作坊,前期沒看書,一路跟着做下來。回答中有部分借鑒到了陳向明老師的ppt(但是請不要留郵箱給我,這部分材料有版權問題,而且是我們花錢買來的,在後面會分享我收集到的相關材料)。

紮根理論( grounded theory)是由社會學者格拉斯(Galsser)和斯特勞斯(Strauss)在1976 年提出,是一種運用系統化的程序,針對某一現象來發展并歸納式地引導出紮根于實際資料的理論的一種新穎的質性研究方法。紮根理論法是從一定的原始資料和經驗事實中不斷的歸納分析,從而形成理論,并通過比較來修正和完善理論。

紮根理論的預期1.在理論和資料的鴻溝之間架起橋梁2.在資料、文獻以及個人經驗和專業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理論3.可以将文獻作為資料,也可以與現有理論對話,但不直接搬用已有理論4.産生的理論必須有資料支撐,紮根在資料中紮根理論的邏輯:通過連續比較法生成理論連續比較的目的1.找到相關但不必精确的證據2.建立經驗事實的一般性3.概念的具體化生成理論的類型1.實質理論:一個實質或經驗領域的理論2.形式理論:跨實質領域或概念性的理論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就是研究工具(研究者就是那把尺子),準與不準,研究者的個人水平占了很大一部分。

本土概念:紮根理論因為基于原始資料展開,本土概念就是立足于原始資料中的詞彙生成的概念,具有口語化的特點。

編碼問題,我目前的個人理解其實和NLP的知識圖譜類似。

三級編碼

1.一級編碼,對資料進行分解、測驗、比較、概念化與類屬化的過程

主要包括三個步驟

  • 貼标簽。就是給文本中相似現象一個同樣的名字,實質就是對訪談文本做語義上的分類,根據研究者自身閱讀能力和洞察力對文本進行分句并抽出每一個語義塊的主題。在這裡要不斷提問“是什麼”“代表什麼”,研究者自己要不斷告訴自己處在一個第三方的立場上觀察文本,不要陷入文本中。隻處理當前語義塊,就事論事。
  • 類屬化。圍繞同類現象将概念類屬化,提出一個更為抽象的概念。其實就是對已有的标簽做一次“降維”,在這裡鼓勵研究者借用本土概念進行自創性命名。
  • 屬性和維度分析。發展和豐富類屬的内涵。

這裡容易做的是貼标簽,需要理解的是類屬、屬性、維度之間的關系。個人感覺與面向對象編程比較類似,類屬就是class(類),其中有若幹屬性attribute,每一個屬性都有維度dimension來代表屬性的強弱。

需要注意的是,要盡量減少一個類屬中的屬性個數m和維度個數n,因為在之後的數據處理中,每一個屬性和下面的維度會構成一個矩陣,生成的項目個數就是m*n個,而研究者應對每一個項目都做分析,即是說,過多的屬性和維度會造成研究者嚴重的認知負荷(碳基生命的悲哀)。

在完成一次一級編碼處理後,需要做第二輪(或更多)理論性抽樣(選取另一位具有不同背景受訪者)并進行訪談;然後開展焦點團體,理論性抽樣(4-8人,他們關注同樣的問題、具有相似背景,但有一定異質性)直到達到理論飽和。

2.二級編碼,發現和明确核心類屬,即是對中心現象的概括。

核心類屬:所有其他類屬被其整合入内的主要概念,是對中心現象的概括。

核心類屬在之前的教程中隻有一種:太陽型核心類屬,是從一級編碼中抽取出來的類屬中選擇最主要的作為核心。陳向明老師和她的團隊基于研究經驗提出還有一種建築型核心類屬,這一類不是從已有的類屬中選擇出來,而是基于已有的類屬組成一個新的核心類屬,就類似建築中的各個組件構成了一棟建築一樣。

主要包括三個步驟

  • 寫故事。在一級編碼的基礎上進行叙述,形成一個故事。
  • 形成故事線。使用故事線将所有編碼串起。
  • 完成提煉。找到核心類屬,完成提煉。

可以發現,二級編碼其實是對一級編碼的一次總結,前兩步(寫故事、形成故事線)是基于一級編碼的類屬-屬性-維度表完成,最後的提煉比較抽象,我個人感覺類似一種“頓悟”,正常流程下來你也會得出一個核心類屬,但是頓悟的會更好?

課程還沒結束,目前講到這裡,百度裡面三級編碼似乎就是這個核心類屬?要去問一下才知道。

更新三級編碼部分,流程比較抽象,還得畫圖……

3.三級編碼,主軸編碼。

作用是關聯類屬(在唯獨層面将類屬聯系起來),形成理論,并通過對話發展理論。接下來的文字需要誦讀加深理解。

一晚上基本上就是圍繞着這個關聯類屬展開的。關聯類屬的方法包括了“範式模型”和“編碼家族”。在這裡,陳老師使用的是基于“範式模型”開發的流程。

1)範式模型流程和原理

按照事件流程,範式模型包括了A因果條件->B現象->C情境條件->D幹預條件->E行動/互動策略->F結果六個部分,可以發現這六個部分代表了一個完整的事件流程(從開始到結果),陳老師稱之為A-F。

宏觀說一下為什麼要用這個模型。質性研究是為了構建一個中層理論,中層理論基于訪談(内容是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件事,作出的不同對策,得到的不同結果)基于這些,抽象出理論,所以,在質性研究中理論上是需要對每一位受訪者作出的每一個反饋、得到的每一個結果進行描述。但是,由于研究者自身認知負荷,不可能面面俱到,隻能挑選出最重要的進行叙述。

OK,現在回到範式模型中,分析一個事件,需要有一個抓手,範式模型選擇B現象作為抓手切入。

那麼B現象從何而來?就是從二級編碼的核心類屬而來,這樣,就可以發現,之前所做的一二級編碼是何等重要,為什麼要反複打磨和夯實,因為這是一切的基礎。在使用核心類屬作為B現象之後,其餘A因果條件->C情境條件->D幹預條件->E行動/互動策略->F結果五個部分從哪裡出?

  • C情境條件是基于B現象的屬性和維度構建,接下來的例子裡會說明。
  • 剩餘四個部分來自于二級編碼的其餘類屬,也就是說,你要對二級編碼中除了核心類屬之外的其他類屬進行歸類,歸到A因果條件->D幹預條件->E行動/互動策略->F結果這四個部分中。

現在數一數,你會發現A因果條件->B現象->C情境條件->D幹預條件->E行動/互動策略->F結果六個部分,需要二級編碼裡有至少五個類屬對應,如果不夠,說明材料不足或一二級編碼不完整,就得進一步理論性抽樣或返回原文重新編碼;如果超過,篩選或是合并。

2)界定範式模型各部分

  • 因果條件:緻使某一現象産生或發展的事件、事故和事情
  • 現象:具有中心地位的觀念、事件、事故和事情,一系列行動或互動會被導向管理和處理,或是有一組行動發生(如上文所說,就是核心類屬)
  • 情境條件:從屬于某一現象的一套特定的屬性,屬于某一現象的事件和事故在維度範圍的定位(如上文所說,就是基于現象的屬性和維度構建)
  • 幹預條件(中介條件):是駕馭某一現象相關行動或互動策略的結構性條件,促進或限制發生在具體情境下的策略(重點是行動時激活的,具有促進和限制的功能)
  • 行動/互助策略:針對某一現象在其可見、特殊的一組條件之下,才去的管理、處置和實施策略
  • 結果:行動或互助産生的結果。

3)舉例

這個例子是一個大腿骨折的例子,我用圖來表示會比較形象。在原始圖中,現象實例隻有一個,但是在訪談中理論上會發現有多個,這樣才會完整。

紮根理論主要思路(關于質性研究紮根理論)2

4)用範式模型鍊接類屬

說到這裡,應該比較懵逼了,如何操作?我們按照上面的流程走一遍。

在這裡以課程中一次高危孕婦訪談的語料為例,背景是有一些孕婦患有慢性疾病,這樣就遇到一個問題,其身體狀況和孕期進程,以及對策和後面的影響,我們将這一案例引入。其中孕婦的懷孕進程和慢性疾病發展狀況作為現象的兩個屬性,如下圖所示

紮根理論主要思路(關于質性研究紮根理論)3

生成如下矩陣

紮根理論主要思路(關于質性研究紮根理論)4

在這裡一共有ABCD四個類别。根據現象中的實例,将情景條件填寫完整。接下來就要返回二級編碼,将其餘類屬補入A因果條件->D幹預條件->E行動/互動策略->F結果。

最後,開始造句活動,這裡有四個類别,就要串成四段叙事,分别對應ABCD四種類型的孕婦。

你會發現,如果在一級編碼的時候沒有做好标簽以及屬性的提煉,也許核心類屬會有4個或是更多的屬性,這樣你的矩陣将會生成八個類别,工作量翻倍(計算方法好像有問題,但意思是這樣)。所以,一二級編碼十分重要。

紮根理論主要思路(關于質性研究紮根理論)5


現在說一下個人的理解

1.推薦使用Nvivo,如何破解看下面的資料鍊接,在一級編碼階段,很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将文本調整成标準件的時候忘記了前面的标簽(尤其是在有幾十頁的轉錄文本),這時使用Nvivo,可以比較輕松地完成,同時在之後的标簽聚類上,Nvivo提供了比較多種聚類手段(這塊很驚豔)。

2.其實紮根理論或者說質性研究在材料分析部分就是自然語言處理

  • 一級編碼,可以通過語義塊主題抽取、降維來生成類屬-屬性-維度
  • 二級編碼,講故事,其實就是文本生成;核心類屬生成如果做得糙一些的話,就是再次降維生成主題。
  • 三級編碼,程序沒有認知負荷,理論上的窮盡可以實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