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已超過4000多年的曆史。每年對國人來說,最重要的願望就是回家過年,在外所有家人再忙,都要放下手頭的事情,趕在除夕到家,來個全家大團圓,吃年夜飯、喝守歲酒,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除夕比大年初一更重要。
今年“醜牛”沒有臘月三十,明日是除夕,就是臘月二十九。
俗語說:“正月忌頭,臘月忌尾”,意思是正月是一年的開始,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有很多忌諱。而臘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又叫年尾,這個月忌諱也比較多,老傳統的講究更多,尤其是在除夕這天,辭舊迎新更替日越是馬虎不得,老祖宗留下很多的傳統習俗,都是祈望自己以後的日子越過越好,越過越順。接下來大家一起來看看,臘月除夕,老傳統習俗中“4要做,3不吃”,指的是什麼?
明日除夕,這4事要做
1、封門
春節貼春聯,也被稱為“封門”。封門就意味着春節的開始,“封”是很講究的,就是一切經濟往來告一段落,讨債者不能上門,這是封門的規矩,自己也要把借别人的錢物歸還,不能外出去别人家,這是不吉利的,自家辦置年貨也要結束,等屋裡屋外衛生打掃幹淨,全家人回來齊全後,才能封門。
封門一般都會由家裡的長者,由大門外向裡貼對聯、福字、年畫,都是圖個“好彩頭”。還有按照習俗,封門之後家裡是不能打掃衛生和倒垃圾,因為怕把“福運”掃走,大門口還會挂上松柏枝,有“藏運”之說。
2、祭祖
除夕年夜飯就餐前,必須要先要準備供品祭祀祖先。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除夕祭祖是中國人過年都有的習俗,很是重視,人們通過祭祀祖先,感謝祖先對舊時的庇佑,并求的來年保佑子孫後代,順順利利、富貴發達。
祭祖儀式一般是在封門,全家人到齊後進行的。在供桌上擺好祖先的遺像,牌位,恭恭敬敬地放上祭品,如豬頭肉、點心、水果、酒水、大饅頭等,随後燒上三柱香,叩拜祖先,随後燒紙,告訴他們明天要迎接新年,祈求保佑子孫後代,平安富貴,這也是人們所說的“送錢糧”。
3、迎竈神
按照傳統習俗,除夕還要迎竈神,或是“接竈神”,有的地方是大年初四迎竈神的。民間傳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竈神上天,報告人間功過,定人禍福。俗語中有“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玉帝會根據竈神的彙報,安排這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得到多少吉兇禍福,因此迎竈神也特别的隆重。
迎竈神是在祭祖後進行的祭祀活動,在家裡的廚房貼竈神位置,恭恭敬敬燃上三柱香,擺放上面條(俗話說:上車餃子,下車面),還有吉祥的水果、糖果、點心等,以表把竈神迎接回家,然後全家人才能上桌吃年夜飯。
祭拜竈神是民間傳承許久的文化,它寄托了老一輩人民的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4、燒松盆
“燒松盆”是在除夕守歲時,給屋外點上的篝火,火一夜不息,越旺越好,意味着益壽延年,香火不斷,咱老百姓稱之為“旺火”。記得小時候,燒松盆下面是粗壯的木材,上面掩蓋着松柏枝,和炮竹都是12點一起點燃,父親和爺爺兩人一夜總是換着,給松盆中添加木材,不會讓火熄滅。
在除夕夜裡,人們講究“燈照火旺”,就是家裡面長明燈要開一夜,不能關燈,屋外篝火不滅,意思是把屋内屋外,各個角落不吉利的東西照跑,老一輩人以此迎接新年,祈求來年大吉大利,希望來年能順順利利,過上好日子。
明日除夕,3物不吃
1、不吃梨
在除夕的時候,家中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和家人團聚,幸幸福福、熱熱鬧鬧過大年,誰都不希望與親人分離。而梨和離是同音,有着“分離”之意,過年寓意好的吉祥水果本來就多,大家沒有必要在除夕吃梨。除夕畢竟是團圓的日子,為了避免尴尬,建議大家盡可不要吃梨。
2、不吃鹹菜
過去,老一輩人認為過年吃鹹菜,是貧窮的象征,尤其是年夜飯,更不允許把鹹菜端上宴席,被視為不吉利,怕來年要過苦日子。
除夕,家裡的大魚大肉,還有各類蔬菜都非常豐富,大家一般都會選擇寓意好的菜品上桌,而鹹菜是過去苦日子中,祖輩人經常吃的,所以家中老人很是忌諱,因此除夕把鹹菜端上桌也不太适宜,和人們期待富裕美滿生活顯得格格不入。
3、不吃甲魚
甲魚又叫烏龜,也稱“王八”,名字不好聽,但營養價值較高,很是滋補,平時吃也沒什麼不妥,而除夕并不等同于其它時候,最重要是吃飯氛圍,菜品都要講究寓意。老一輩人認為“王八”是罵人的,所以除夕吃甲魚很是忌諱。
還有烏龜是延年益壽的象征,以其長壽、有靈性而被當做福、祿、壽、喜、财的吉祥象征,與龍、鳳、麒麟并稱為“四靈”,老一輩人認為除夕吃龜會折壽,所以有的地方除夕會用甲魚來放生,以保平安。
結語:除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大年初一更重要,它是辭舊迎新更替日,老一輩留下很多的傳統習俗,講究喜迎新春、接福納祥,都是祈望來年能過上好日子,我們不妨尊重老傳統,高高興興過除夕。
#紅紅火火過大年#
#這就是年味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