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文學史,你會很輕易地在晚唐文化中搜索到溫庭筠的名字。他雖然不如唐宋八大家那麼如雷貫耳,也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那麼婦孺皆知,但是,卻因領導了晚唐時期的文化潮流,推動了詞的發展,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受到後人的崇敬和愛戴。他把民間詞轉化成了文人詞,使詞的内涵上升了一個層次。"詞",作為一種文學載體,得到了五代十國以及宋金時期文人墨客的弘揚和發展。因此溫庭筠被喻為花間詞的開山鼻祖。
溫庭筠,名岐,字飛卿,唐朝晚期著名詩人、詞人。生于801年,(唐德宗皇帝貞元十七年),卒于866年(唐懿宗鹹通七年),享年六十六歲。在六十六年的人生中,溫庭筠前後淋浴了十任皇恩,搞得一千多年後的我們眼花缭亂。一個個皇帝一閃即逝,一個個年号更改不疊,李氏江山分明已到了風雨飄搖的地步。
溫庭筠是唐初宰相溫彥博的後人。溫彥博,字大臨,隋朝至唐初祁縣會善村人,他的兄長叫溫大雅,弟弟叫溫大有,三兄弟皆以品行、學識、文章聞名鄉裡,并以"三溫"著稱。
溫彥博于唐武德元年歸順唐朝,一直在朝中為官。武德八年(625),東突厥舉兵南下,溫彥博被任命為并州道行軍長史,與并州道理行軍總管、右衛大将軍張瑾率兵抵抗突厥,因戰敗,溫彥博被俘,做了突厥的階下囚。貞觀元年,唐太宗與颉利在渭水橋下訂立互不攻戰盟約,溫彥博得以重返大唐,并得到了唐太宗的高度贊賞。溫彥博後來官居宰相,每當唐太宗問及各地風俗民情時,他都能對答如流,深得太宗的信任。
溫庭筠出生的時候,溫氏家族已經沒落,但是溫家人的身上依然保留着貴族血統和生活習慣。溫庭筠少小即敏悟,對音律有着特殊的愛好。據《舊唐書》本傳描述:"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意思是說溫庭筠啊,喜歡做一些老百姓認為的凡塵小事,不講究衣着穿帶,行為舉止比較随便,用一個成語形容就叫"不掬小節"。凡是有弦的樂器他都能彈出美妙的樂章,凡是有孔的樂器他都能吹出動聽的曲子,可以算是一位藝術型人才了。但是他最擅長的還是填詞,他能把一首首恻隐清豔的小詞填到讓街頭巷末争相傳唱,文人雅士自歎弗如的美妙境界。
孫光憲在《北夢瑣言》中形容溫庭筠:"才思豔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可見溫庭筠是個才思敏捷,用詞新穎之人。他以小賦見長,參加律賦考試時,卷子答得快到了驚人的地步,隻一叉手的工夫就能吟成一韻,八叉八韻一蹴而就,被人稱為"溫八叉"。
憑着八叉八韻的功夫,溫庭筠在晚唐脫穎而出。他的詩辭藻華麗,秾豔精緻,與同一時期的并駕齊驅,時稱""。他的詞藝術成就更高,位居晚唐諸詞人之上,為""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其後的并稱""。
早年溫庭筠經常出入相國府,他與當朝宰相令狐綯的兒子令狐滈交好,受到了相府很優厚的待遇。令狐宰相是個不學無術又極具溜須拍馬,阿谀奉承之能事之徒,他知道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就暗地裡求溫庭筠幫他寫了一首獻給皇帝附庸風雅,得到了宣宗皇帝的高度贊賞。溫庭筠的《菩薩蠻》簡直填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留傳至今的《花間集》裡收錄了十四首。
溫庭筠的小詞填得脍炙人口,流傳千年依舊喜聞樂見。我們所熟悉的電視連續劇《甄嬛傳》的主題歌就是溫庭筠的《菩薩蠻》,這首歌被演繹得纏纏綿綿的,聽着就讓人的内心産生一種憂愁孤獨的感覺,仿佛真的回到了那個時代:
小山重疊金明滅,鬓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鹧鸪。
我們的眼前頓時出現了一位古代女子起床梳洗時的嬌慵姿态,以及妝成後的動人情态。溫庭筠隻用了寥寥幾句小詞,便通過情态的描述,暗示了女子孤獨寂寞的心境,手段之高超實令後人望塵莫及。
恃才傲物行路難
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卻數舉進士不第,一生都在外地漂泊,真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為什麼呢?原因有二,一是原于朝政的腐敗;二是個人的性格使然。
晚唐的國力已經開始由強盛滑向衰退。雖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是随着朝庭的腐敗日驅深重,朋黨之争愈演愈烈,再大的駱駝也有被一根稻草壓死的那一天,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下,哪任皇帝還有閑情關注一個文人的命運啊,朋黨之争已經鬧得他焦頭爛額了吧。
牛李黨争從表面看隻不過是朝庭中庶族官僚與官僚之間的鬥争,歸根結底是對禮法﹑門風等文化傳統的态度不同而造成的政治鬥争。為了維護派系内部的利益,他們甚至以犧牲國家利益為代價。連堂堂的文宗皇帝都感慨:"﹐"。可見朋黨之争已經發展到多麼可怕的地步了。
溫庭筠隻是一介書生,即沒門第也沒實力,按理說不應該陷入任何派系。可是溫庭筠又是個愛憎分明的人,他恃才傲物,蔑視權貴,經常在無意間觸及當權者的忌諱,并且時常縱酒放浪,不受羁束,因此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朋黨鬥争的濁流中。
從門第觀念上說,溫庭筠的祖上曾經做過唐初宰相,沾了名門望族的邊兒,他的思維觀念肯定與李德裕一派的氏族觀念相接近。從溫庭筠的許多詩作中我們都能發現,他對李派代表人物李德裕有着較好的印象。溫庭筠的代表作之一《提李衛公詩二首》,曾被世人認為是對李德裕贊賞有嘉的證據之一。李系人數較少,且為人正值,胸懷坦蕩者居多,并且他的童年好友李紳也是李黨的要員,這就更加密切了他與李黨的關系。841年,溫庭筠還專程到淮南去看望了李紳,所有這些,不可能不引起牛黨人士的不滿。
早年的溫庭筠跟牛黨的令狐綯走得也很近。令狐綯求他幫填一首《菩薩蠻》獻給唐宣宗時,曾經一再囑咐他别把代筆的事說出去。可是溫庭筠并沒有記住許下的承諾,事過沒多久,他就把代筆的事兒給捅了出來。溫庭筠以"玉條脫"解了唐宣宗"金步搖"的對仗之苦後,令狐綯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又來問溫庭筠,溫庭筠告訴他,玉條脫出自《南華經》,并說,《南華經》并非僻書,相國公務之暇應該看一看。溫庭筠經常對人說:"中書省内坐将軍",明白人都知道他是在譏諷令狐綯的不學無術。溫庭筠的做法引起了令狐綯的極大不滿,因此,為他冠上了人品不好的罪名,以至于後來溫庭筠有事求他的時候,他不但沒做雪中送炭的好人,反到落井下石害了他一把。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年近四十的溫庭筠開始應舉。一試未中,隻在京兆府試以榜副得貢。據說這次落榜是受到了宮中政治鬥争的影響。855年,溫庭筠又去應試,依然未中。原因是,溫庭筠曾經在考場作弊,幫助左右考生傳題,因此有"救數人"的綽号。這次春闱的主考官沈詢,為了避免溫庭筠再次擾亂考場,特意安排他在簾前應試,因此而引發溫君大鬧科場。
愛情擦肩書憾事
在溫庭筠的生命中閃亮了一段短暫而耀眼的愛情,這段愛情卻像毒蠍一般刺痛了雙方。
唐武宗會昌二年,長安城郊一位魚姓人家生養了一個女孩子,長相可愛,而且聰明伶俐,從五歲開始,就在她的父親的刻意調教下背誦詩章,七歲開始學習作詩,到了十一、二歲的時候,她的習作就已經在長安文人堆裡被傳誦開來了,讀到她的詩作的詩人都為她樹起了大拇哥。
這個小女孩名叫魚幼薇,他的父親飽讀詩書卻一生沒有謀求到功名,就把希望都寄托到了她的身上。
魚幼薇成了文人茶餘飯後評論的焦點,自然也傳到了溫庭筠的耳朵裡,并引起了他極大的關注。在一個暮春的午後,溫庭筠專程前來尋訪魚幼薇。溫庭筠找了很久,才在一座破敗的小院子裡找到魚家。這時候魚幼薇的父親已經因病去世了,魚幼薇和母親生活在極度困難的環境中,每天隻能靠母親給附近青院的昌家做些縫縫補補,洗洗涮涮的活計來維持母女倆的生活。
十三歲的魚幼薇天姿聰穎,活潑可愛,跟她生活的環境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一切看在溫庭筠的眼裡頓時引起了他如父愛般的憐惜之情。溫庭筠說明來意後,魚幼薇落落大方地請他入座,并拿過紙箋讓他出題。溫庭筠想了一下,在紙上寫下了"江邊柳"三個字,遞到了魚幼薇的面前。小幼薇以手托腮思考了一會,便提筆在紙箋上寫了一首詩: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春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洞,枝底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複添愁。
這首無論意境抒情,潛詞造句都屬上乘的小詩,讓溫庭筠看了興奮不已,此後他便經常光顧魚家,指導魚幼薇學習詞賦,并從自己不多的薪水中拿出些許補貼她們母子的日常生活。
不想,溫庭筠的關愛竟在魚幼薇幼小的心靈裡萌發了一棵依戀之情的種子,這種感情不久就轉變成了愛情。溫庭筠離開長安後,魚幼薇夜不能寐,她輾轉反側寫了一首五言律詩,述說了心中的思念之情,小詩以溫庭筠的字為題,《遙寄飛卿》:
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霧清; 月中鄰樂響,樓上遠日明。 枕簟涼風著,謠琴寄恨生; 稽君懶書禮,底物慰秋情。
可見,打動女人的不隻是華美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東西,滿腹經綸,絕對比繡花枕頭更持久,更讓人牽挂。
接到魚幼薇寄來的情詩,溫庭筠砰然心動,他的眼前出現了與學生相處的一幕幕畫面。
溫庭筠離開長安後,魚幼薇懷着對老師的思念在庭院中栽下三棵小樹,每當想念老師了,她就走到小樹的跟前,向它們吐露自己的心聲。小樹在幼薇的經心照顧下長得郁郁蔥蔥的。時隔數月,溫庭筠回長安探親,又去看望學生,見到老師的魚幼薇欣喜若狂,她拉着老師的手,把他帶到了三棵小樹前,魚幼薇問老師:"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溫庭筠搖了搖頭。魚幼薇指着小樹認真地說:"它們的名字叫溫、庭、筠!"
真想跟她演繹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啊。可是不能啊。在溫庭筠的眼裡,魚幼薇尚且是個孩子,她對自己的依戀摻雜了戀父情結,自己是一個比她年長近三十歲的老醜男人,并且已經有了家室,女兒都比幼薇大了很多。自己在仕途上也沒有個良好的發展方向,拿什麼來回饋魚幼薇的愛情呢?
溫庭筠處處為魚幼薇着想,并為她介紹了年齡相當的李憶,誰料到這個信誓旦旦的青年才俊卻是個靠着裙帶關系步入仕途的纨绔子弟,他以欺騙的手段博得了魚幼薇的愛情後,卻因為畏懼妻家的勢力,把魚幼薇送進了道觀,而揚長而去。從此人世間少了一個魚幼薇卻多了一個"魚玄機"。
看破紅塵的魚玄機公然在道觀的牆上貼出了告示,願與天下才子吟風詠月。心底流血的溫庭筠依然以老師的身份面對魚玄機,始終在學生的面前保有師者風範,使因為争風吃醋而犯下殺人之罪的魚玄機最終以一聲長歎結束了自己二十六歲的生命:"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唉!
那個老醜的男人用冷漠的外表掩蓋了心底熊熊燃燒的烈火,卻無法阻擋滾滾而來的詩潮,那一首首《菩薩蠻》,一首首《望江南》将一顆顆充滿情愛的心,赤裸裸地暴露在千年的吟唱中,讓後人讀懂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柔情似水。
梳洗罷, 獨倚。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晖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清詞麗句留後人
在詩詞包裹下的溫庭筠渾身散發着彩虹似的光芒,如騰雲駕霧般輝煌在後人面前。當我們穿過曆史長河站在時空的彼岸與之對視時,卻發現他的一生竟是那麼凄涼、坎坷,一直沉浮在政治的激流中,不由得不讓我們掬一把同情的熱淚。
溫庭筠一生隻做過縣尉和國子監助教等級别很低的小官,他的一生,絕大多數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
六十五歲時,溫庭筠出任國子監助教,第二年主持了國子監考試。溫庭筠嚴格考場紀律,堅持以文判等,杜絕了因人取試的不正之風,一時被傳為美談。以溫庭筠數年來在科舉考試中的遭遇,他十分想糾正考場存在的不正之風,因此,采取了将所試詩文張榜貼出,讓所有看到試卷的人監督考紀的做法。并對指斥時政揭露腐敗的詩文大加贊賞。如果是當代,溫庭筠的做法一定會赢得全社會的高度贊賞。可是溫庭筠的思維離那個時代太遙遠了,他的作法,又一次觸及了權貴的利益,遭到了忌恨和打擊。宰相楊修惱羞成怒,複請皇上将溫庭筠貶為方城尉。"鳳凰诏下雖沾命,鹦鹉才高卻累身"。飽經滄桑的一代才子,終于死在了赴方城尉的路上。沒有用武之地的英雄,以可悲的下場結束了六十六歲的生命。
溫庭筠的詩詞多以閨中女子為主人公,通過花前月下,閨情绮怨,展開了對這一弱勢群體情感心路的描寫,從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反映了現在生活,揭露了社會的黑暗。
後人評價溫庭筠的詩詞,"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溫庭筠的詞,"下語鎮紙,端紙揭響入雲。"開了花間體的先河,對五代以後詞的發展起到了強烈的推動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