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敕勒歌授課教案

敕勒歌授課教案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3 17:17:03
分析古詩前,先閱讀古詩↓↓↓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敕勒歌》:敕勒(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在的山西、内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陰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區北部。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籠蓋四野:籠蓋草原的四面八方。天蒼蒼:蒼蒼:青色。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見(xiàn):同“現”,顯露。

古詩翻譯:

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隐時現。

敕勒歌授課教案(小學古詩敕勒歌教案)1

敕勒歌賞析: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陰山為背景,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環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将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天蒼蒼,野茫茫”,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顔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雄闊宏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天野之恢宏。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貌圖。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着眼,作總體的靜态的勾畫,沒有什麼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過于豐茂,牛群羊群統統隐沒在那綠色的海洋裡。隻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現,到處都是。于是,由靜态轉為動态,由表蒼一色變為多彩多姿,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後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于“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字,備加欣賞。

敕勒歌授課教案(小學古詩敕勒歌教案)2

教學設計:

教學目标:

知識與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并默寫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标:

多方式朗讀,合作探究,理解詩句的意思,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目标:體會詩人的情感,培養正确的審美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談話引出課題。

教師:我們祖國風光秀美,山川壯麗,古代流傳下來大量贊頌祖國山川的

優美詩篇。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大草原的古詩:闆書:敕勒歌

齊讀課題。

今天老師先帶你們到遼闊的大草原去看看。播放敕勒川草原風光視頻。

感受大草原的美。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範讀後,學生自讀。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請你們自己讀讀這首詩,遇到不認識的字把它畫下來,再看拼音多

讀幾遍,把它記住。

2.同桌互讀詩句,糾正字音,再把課文讀通順。

3.指名讀課文。提醒“見”的讀音。

三、熟讀課文,理解詞語。

學生齊讀課文

教師:想想詩中寫了哪些景物?你讀懂了哪些詞句,還有哪些詞句不明白,把它畫下來。同桌交流。

指名說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學生:藍藍的天空,遼闊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壯的牛羊。

教師講解:

川:指平原。

《敕勒歌》:敕勒(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在的山西、内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陰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區北部。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籠蓋四野:籠蓋草原的四面八方。天蒼蒼:蒼蒼:青色。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見(xiàn):同“現”,顯露。

四、細讀詩文,體會詩意。

教師引導學習第一句。

指名讀第一句,說詩意。

教師補充:美麗富饒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陰山腳下鋪展。天空像一頂巨大的圓頂帳篷

籠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敕勒歌授課教案(小學古詩敕勒歌教案)3

教師引導學習第二句。

指名讀第二句,說詩意。

教師補充: 藍藍的天空下是遼闊的大草原,一陣陣微風吹過,使草兒低伏,現露出一群群肥壯的牛羊。

教師引導欣賞意境: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讓我們看到了天地相連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們的生活。

教師:這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學生思考:比喻。

“天蒼蒼,野茫茫。”

讀了這句,讓我們看到了蔚藍色的天空下那遼闊的綠色大草原。

“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一句把草原寫活了。讓我們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時隐時現的肥壯的牛羊。

總結:這首詩就像一幅鮮活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再想象一下詩中壯美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作業布置:

1、背誦古詩

2、抄寫本課生字

同學們,下課。

感謝您看到了最後,讓我的每一個文字都充滿了意義,請動動你的手指頭,在文章右下角給我點個“贊”,這個“贊”對我非常的重要,謝謝您的支持。

記得關注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