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身體的免疫系統,過敏人群的種種不适都是我帶來的
采訪實錄
過敏了,請問應該去哪個科室看看?
過敏涉及到的科室非常多。有呼吸科(哮喘)、五官科(鼻炎)、皮膚科(皮炎、荨麻疹)、消化科(嘔吐、腹痛等)、眼科(結膜炎)、變态反應科……
我們還是先邀請免疫系統給大家講清楚過敏這件事。
我們免疫系統,是守衛人體健康的一支精密部隊,主要有兩個工作:
1,抵禦外敵(外界的病原體及其他有害物質)入侵;
2,免疫監視:随時發現和清除體内(腫瘤細胞、衰老和凋亡的細胞等)威脅。
免疫系統的工作流程:
對各種物質進行識别
↓
→如果判斷對人體有害,立即進入戒備狀态并且展開攻擊。
→如果判斷對人體無害,則放行通過,和平共處。
但有時候,我們的判斷也會出(biàn)錯(tài)
所以就會出現人們常說的“過敏”,今天我們來聊聊~
本期科普嘉賓
金美玲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氣道疾病亞專科主任。
朱亦淳
醫學博士,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
過敏,會出現在身體不同部位
我們免疫系統判斷出錯時,
會把花粉、灰塵、動物毛屑等無害物質,
甚至是對人體有益的食物/藥物
誤認為是敵人,
産生過度反應并發起攻擊,
醫學上被稱作:變态反應。
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過敏”。
由于我們免疫系統遍布全身,
而過敏原又可以通過
多種途徑進入人體,
因此發生過敏的時候,
不同的人,會在全身不同部位
發生各種不适。
累及呼吸道時,會發生……
1、流鼻涕、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
2、咳嗽、喘鳴、胸悶等過敏性哮喘。
提醒:嚴重的哮喘發作、喉頭水腫引起
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是十分危重
需要立即救治。
累及眼部時,會發生……
眼睛發癢、流淚等
過敏性結膜炎的症狀。
累及皮膚時,會發生……
1、瘙癢、紅疹、風團等
特應性皮炎或者荨麻疹;
2、皮膚粘膜腫脹、瘙癢疼痛等
血管神經性水腫。
累及消化道時,會發生……
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過敏性休克
最嚴重的過敏是過敏性休克。
會累及全身的血管,
使得血管擴張、毛細血管内液體外滲,
引起循環血量下降,
組織供血不足,危及生命。
免疫系統的變态反應傷害了身體
當無害物質進入人體後,
免疫系統少數情況下,
會将TA錯判為敵人。
這個“無害物質”被稱為過敏原。
免疫系統會将特定的IgE抗體,
安置在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
這個過程被稱為“緻敏”。
以後再次接觸到這一“假想敵”時,
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
可以借助抗體快速識别出過敏原,
馬上做好攻擊“假想敵”的準備,
免疫系統“變态”了,
身體就開始“遭殃”了。
這個時候,包括組胺、激肽原酶、白三烯、前列腺素D2、血小闆活化因子等武器就會被釋放,引起機體内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及通透性增強、粘液腺體分泌增加等現象。這些反應通常在接觸過敏原後,數秒内發生,可持續數小時。
在接觸過敏原後4-6小時左右,
免疫系統還額外招募:
Th2細胞、嗜酸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嗜堿性細胞等
加入免疫部隊主力軍,
将局部的戰争進一步擴大,
從而産生更持久的炎症反應,
可持續數天甚至更久。
所以,解決過敏有一個簡單又根本的方法
就是:遠離過敏原!
怎樣找到自己的過敏原?
1、過敏原檢測
目前臨床常用的過敏原檢測,一般涵蓋常見的數十種食物和環境過敏原,主要有兩種方法:
皮膚測試:通過點刺或皮内注射等方法将過敏原引入患者皮膚中找到過敏原。皮膚測試多數情況下是安全的,但也偶爾會引起少數高度敏感者的全身過敏反應。
血清特異性IgE檢測:通過抽取患者的血液,檢測血清中針對某種過敏原的特異性IgE分子,從而判斷是否對該種過敏原過敏。
如果你的過敏原檢測報告顯示某種過敏原陽性,并且實際生活中接觸了這種過敏原後的确會出現過敏反應,那麼就可以确定你對這種東西過敏了。
2、生活中觀察
能夠檢測到的過敏原種類一般隻有最常見的數十種,而生活中可能引發人體過敏的物質卻是無窮的。
過敏原檢測呈陽性,也不代表接觸這種物質一定會引起患者出現過敏症狀,每個過敏患者的過敏原又不盡相同。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通過生活中的細緻觀察,
也可以幫助你鎖定過敏原!
假如你發現接觸了某種物質
會出現過敏症狀,
而遠離之後症狀減輕,
再接觸又會出現症狀,
三步就基本可以确認
這種物質就是
引起你過敏的罪魁禍首了!
常見的過敏原
空氣中的過敏原:例如花粉、塵螨、黴菌、動物皮屑等,較多引起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及過敏性結膜炎。例如春季外出後經常出現過敏,需懷疑花粉過敏可能;晾曬被褥或掃地後出現症狀,需懷疑塵螨過敏可能;飼養寵物後出現過敏,需考慮動物皮屑過敏可能。
食物過敏原:常見包括海鮮、肉類、雞蛋、牛奶、谷物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較多引起腹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及荨麻疹、特應性皮炎等皮膚過敏表現。
皮膚接觸的過敏原:例如橡樹、漆樹、常春藤毒液、化妝品、染發劑、油墨等,可引起皮膚瘙癢、發紅、脫皮等表現。
昆蟲叮咬後進入人體的毒液也可引起過敏,多數可引起荨麻疹等皮膚過敏,嚴重時可出現咽喉部和胸部緊縮感、胸悶、氣喘等,甚至過敏性休克。
藥物過敏:任何途徑進入人體的各類藥物都可能引發過敏,最常見表現為皮膚過敏,嚴重時可出現哮喘、過敏性休克。常見引起過敏的藥物包括青黴素、頭孢、磺胺等抗生素以及碘造影劑等。當然,極少數情況下治療過敏的藥物也可能誘發過敏
過敏的診療
1、避免接觸過敏原
2、脫敏治療
脫敏治療的原理
過敏是因為免疫系統“認友為敵”引發的,那麼如果還“過敏原”清白不就行了?脫敏治療,又稱為特異性免疫治療,目标是使免疫系統逐漸“适應”外界過敏原,從而抑制過敏症狀。
最常用的是皮下注射脫敏,一般由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過敏原劑量和濃度,使機體對過敏原耐受。這個過程一般需要3-5年。
3、抗過敏藥物治療
一旦發生了過敏,
可以全身或局部
使用藥物緩解過敏症狀。
過敏的相關藥物
常用的抗過敏藥物
大緻為一下幾類:
抗組胺藥:組胺是引起過敏反應的關鍵因子,抗組胺藥物可以阻斷組胺的作用,從而減輕過敏反應,常用的口服抗組胺藥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氯苯那敏等,局部抗組胺藥包括氮卓斯汀鼻噴劑/滴眼液、佐卡巴斯汀鼻噴劑/滴眼液、苯海拉明乳膏等。
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等,主要用于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等。
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過度的免疫反應,抑制過敏性炎症。包括口服或靜脈使用的全身激素,以及氣道吸入、鼻噴、滴眼、外塗的局部激素制劑。盡管大家可能聽聞激素有很多不良反應,但是随意減量或停用激素會引起病情的反複甚至加重,因此強烈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激素藥物的調整。
其他藥物:色甘酸二鈉、酮替芬等可穩定肥大細胞膜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炎症介質;腎上腺素可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緩解哮喘症狀,可使外周毛細血管收縮抗休克;葡萄糖酸鈣、氯化鈣、維生素C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及皮膚黏膜炎症反應。
生物靶向治療:利用單克隆抗體,有針對性抑制過敏反應中上遊啟動環節的關鍵因子,從而使過敏反應被中斷,而不是在出現過敏後抑制下遊的效應分子。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藥物是針對IgE的奧馬珠單抗,可以與體内遊離IgE結合,從而阻斷過敏的級聯反應。此外還有針對白介素-4、白介素-5、白介素-13等的多種單克隆抗體。
過敏性體質人群的自我防護
最重要的就是:
避免接觸過敏原。
1、經常發生過敏的人群,
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
身邊常備一些抗過敏的藥物,
比如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等,
對于曾出現過敏性休克等
嚴重過敏反應的人群,
還建議備用腎上腺素注射液。
2、如為慢性過敏性疾病,
例如過敏性哮喘患者,
要在醫生指導下
規律使用維持藥物治療
(吸入糖皮質激素和支氣管舒張劑等),
切勿自行随意減量或停藥。
常見問題和誤區
Q:
脫敏治療适用于哪些人群?
A:
目前常用的脫敏治療有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主要針對最常見的塵螨過敏。适用于:
1)塵螨過敏引起的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患者;
2)血清塵螨IgE升高或皮膚點刺試驗塵螨陽性;
3)過敏性哮喘患者病情尚穩定,半年内無嚴重發作。
Q:
用了脫敏治療,是否就可以馬上停用其他藥物?
A:
不可以。因為脫敏治療起效相對緩慢,有些患者在使用脫敏治療初期還可能有症狀加重的現象,因此在脫敏治療的早期,仍然需規律使用藥物控制過敏症狀,在脫敏治療起效後,可逐漸減少控制藥物,有部分病人可以停用控制藥物,但仍有相對較多的病人需要小劑量控制藥物(如吸入低劑量糖皮質激素)維持治療。
Q:
過敏性哮喘患者如無不适症狀,是否可以自行停藥?
A:
不可以。過敏性哮喘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規律治療,用藥的目的一方面是緩解症狀,另一方面是減少急性發作的風險。過敏性哮喘的評估不僅包括患者的主觀症狀,還需根據肺功能等檢測結果進行客觀評估。因此,過敏性哮喘患者即使自覺症狀改善千萬不能擅自停藥,一定要讓專科醫師進行綜合評估後,再決定是否減藥或停藥。很多患者需要長期低劑量吸入糖皮質激素維持治療。
Q:
抗過敏治療後是否就可以随意接觸過敏原?
A:
不可以。抗過敏治療隻能緩解過敏反應引起的不适症狀,但不能預防過敏的發生。避免接觸過敏原,才是從源頭預防過敏的發生,防患于未然。
Q:
身患多種過敏性疾病,是否需要同時進行治療?
A:
需要。多種過敏性疾病經常會在同一個患者身上發生,例如在過敏性哮喘患者大概有一半人合并過敏性鼻炎,1/3合并特應性皮炎。因為不同部位的過敏發病機制相似,可以認為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在不同器官的表現。當患者診斷為一種過敏性疾病後,還應評估是否合并有其他部位的過敏性疾病,需同時治療。
Q:
過敏體質人群能吃海鮮嗎?
A:
海鮮是常見的食物過敏原,但并不是所有的過敏體質人群都對海鮮過敏。如果既往吃海鮮無不适,那麼就可以吃。如果既往沒有吃過這一類海鮮,不确定自己是否會過敏,建議少量食用,一旦出現過敏症狀建議及時就診,今後避免食用這一類海鮮。
Q:
自己平時多接觸過敏原,是不是就可以達到脫敏的目的了?
A:
不可以。脫敏治療是一個比較長期的循序漸進過程,至少需要2年以上,而且脫敏治療過程中有引發過敏發作的風險,因此應在醫生嚴密觀察和指導下進行。自己随意接觸過敏原進行“脫敏”,不但無法達到根治過敏的目的,還存在誘發哮喘發作、過敏性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
總結
常見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荨麻疹、特應性皮炎、食物過敏等。嚴重的過敏反應可引起過敏性休克、重度哮喘發作、喉頭水腫等,可危及生命。
過敏患者的自我管理很重要,需要做到:避免接觸(避免接觸過敏原),規律用藥(規律使用維持治療藥物),有備無患(備用急救藥物),定期随訪(定期至相應門診評估随訪)。
來源: 上海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