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20日電(中青在線記者李想)幾個月前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24個中國傳統節氣串起的倒計時數字,美得吸粉無數。作為我國上古農耕文明的産物,人們見識了它的“顔值”,但可能很少想到,當它變成一首首歌曲,聲音也是如此靈動——今天,它被“唱”了出來。
自6月21日夏至節氣開始,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将陸續發布24首《我的節氣我的歌》原創中國節氣主題音樂作品,與你一道品味中國人獨有的浪漫與智慧,感受詩意般的時間哲學。
二十四個節氣又一個春秋,它在四季輪回中流轉不息。看,“驚蟄四起,夜闌珊裡”,聽,蟬鳴蛙叫響起,山野晚風吹來;當梧桐葉落下,秋天奏響樂章,“金黃灑在這大地,開滿了豐收”;草木凋零,大雁南飛,大雪紛飛,遠山染白,《立冬以冬》正在發問,究竟是“誰在溫一碗熱湯”?這些情景,分别收錄在《我的節氣我的歌》專輯裡,多位國内知名音樂創作人邀你感受四季之美。
歌中藏有古人的智慧。詩人白居易曾寫下一首《歲晚》,開篇頭一句“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給了詞作者很大的靈感,于是,便有了歌曲《木歸山》——眼前是霜降節氣的自然景緻,晚秋,雖肅殺,但也不過是生命經曆秋收冬藏的必然時期。歌曲告訴人們,每個人的命運不同,能坦然面對人生之路,心态便會更加平和,這便是老子清靜無為的思想。
“所謂生活自有詩意。”《盛夏已至》的詞作者趙景怡說,“歌詞涵蓋了許多生活中常見的意象,希望能帶大家多多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美好,歌中自有時令美。”
二十四節氣在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因此,琵琶、編鐘、箫笛、琴瑟等傳統樂器成為主調,《我的節氣我的歌》音樂專輯大膽混搭,又融入了流行、說唱、民謠等音樂和唱法。據中青報有關負責人介紹,在中國傳統民歌、民樂中融入西方樂派和樂器,希望探索打造一部青春元素與文化内涵兼具的原創音樂專輯,讓聽衆耳目一新,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曆史文化,聽懂中國人的浪漫與智慧。
責任編輯:王俊秀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