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撰文 / 馬斯特
留言整理 / 土豆
編輯 / KY主創們
前幾天我們曾問大家,你和你的咨詢師之間,有沒有過一次讓你畢生難忘的對話。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走入咨詢室都是在經曆了人生最黑暗最迷茫,山窮水盡之時,才最終鼓起勇氣做出這個決定。人們期望着咨詢師能夠幫助ta們,走出令人深陷的沼澤地。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是哪些話語,給了ta們向上的力量。如果你也處在深淵之中,希望這裡也能有治愈你的那一句話。
01.
“愛是不需要證明的,也無法證明。你越想去證明被愛,你就越感覺不到被愛。”
02.
我大學有段時間特别痛苦,很想學習,很想把項目做好,但是一看到電腦我就害怕,甚至都不敢開機。我的心理咨詢師,他并沒有像我的朋友家人那樣,一直勸我不要對自己要求那麼高。他說,追求完美是你最可貴的品質,隻是把追求完美換成精益求精就好了,你會發揮出更大的能量,我很看好你。很短的話,我熱淚盈眶。
03.
開始的幾次咨詢是情緒最低落的時候,咨詢中很多時間在傷心流淚,甚至泣不成聲。難過又懊惱地問咨詢師:我是不是不該哭啊,咨詢的時間都浪費了。
她看向我的眼神平靜又溫柔,然後對我說:“即使你現在不哭,這些眼淚也會在你今後人生的某個時刻流下來。如果你真的很難受,那麼就哭出來吧。”
04.
因抑郁症休學三次,反複又絕望。四五年間我每次發病都有找過同一個心理醫生,他說過一段讓我極其有感觸的話:
“每一種他人看來的‘怪’可能是ta所生存下去的方式。你的一些行為并非是你真正想做的,而是一種本能的保護機制。大道理誰都懂,但道理、知識,這些都是水面一層的意識,每個人實際問題是這之下的冰山。如果大道理都有用,也不至于那麼多人都活不好。”
我到現在還是抑郁症,還沒有走出,心理咨詢價格太高家庭承受不起,隻是他的話很感動很想分享。
【小編: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就抱抱你吧】
05.
劉老師告訴我:不要厭惡自己的過去,不要嫌棄你的曾經,因為那個小小的你用了所能做到的一切來保護你,讓你長大。現在的你可能覺得那些過去很恥辱,那些所作所為很不堪,是那是因為你是現在的你,而她是在當時情況下隻想活下去的你。
06.
“我好怕我會因為各種意外死掉,我坐電梯都會想到它可能會突然下墜。”
“因為你還有很多想做的事還沒有去做。”
半年後,我決定辭職。
07.
高三的下學期,心中實在不堪重負但是父母又覺得心理咨詢是忽悠,于是我瞞着爸媽去尋求咨詢師的幫助。有一次咨詢接近尾聲了,我問他:“醫生,我不想回學校了,想先去逛逛吃完午飯再回學校,但我又擔心這麼做不夠惜時如金,畢竟高考已是咫尺之外的人生大關。”他回答:“想去就去,做點你喜歡的事情再回學校吧。”
是這位醫生在那個懵懂的階段提醒我,自己的感受很重要。感激的是他給我的喚醒自我意識的一課,教會我關照自己的感受,不能時時勉強。同時也感激,遇到了一位懷着善意的陌生人,願意接收并耐心梳理一個不成熟少年的負面情緒。我仍記得那次咨詢結束後,我吃的是日料。
08.
我是一個二胎女孩,出生的時候正值計劃生育時期,小時候常聽長輩們提起,因為我的出生,讓爸爸丢掉了的工作,媽媽被居委會拉去結紮,出了許多的是是非非。
在聽到我說這段經曆的時候,咨詢師和我說:“我感覺到你似乎從出生的時候,就背負了很多。”隻是一句簡單的話語,但我感覺那一刻自己被看見了。
09.
“你不需要馬上給到别人回應,以此去證明你對别人很有用的。”
當我談到我在溝通中會很緊張,為了維護自己靠譜的形象會焦慮,會迫不及待地回應每個問題甚至馬上給到解決方案時,她跟我分享了她在做新手咨詢師時的經曆。她說早期面對來訪者的時候,她也會很急着給到對方一些回應,怕對方得不到及時的反饋會失望,怕自己不值得别人付費。但其實不是來訪會失望,而是她自己當時很焦慮地想要去體現價值。實際上,有些東西要沉澱一下,可以多等一等、多問一問,不明白的也不用急于「答題」。這種真誠的溝通也可以被感受到,也是一種靠譜。
10.
那次咨詢我一直說着自己的情況,咨詢師沒有打斷我,到了最後她說,你在說這些事情的時候,明明那麼痛苦,痛苦到要瘋掉了,你還是一直笑着。
她和我說,“悲傷和憤怒其實是很好的情緒,因為悲傷是第一層的感受。當你被傷害,你就會感受到悲傷,然後就是憤怒,最後則是成長。你真的很優秀,你是先學會了成長,但是沒有悲傷和憤怒的出口,你很難過。我很開心你逐漸學會感受它們。”
就那個時候,哭和憤怒都能好好表達了。
11.
我和父親關系很差,為此我媽和我搬出家租房子住,我以為這樣就不會受父親影響了。但是我爸有一次來我們的出租屋裡吃晚飯了,我也沒有問他為什麼,後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來吃飯,甚至晚上住在這裡。我不敢和他直接對話,我隻覺得自己憋屈又委屈。我和我的心理咨詢師說了這個情況,她問我你自己的感受是什麼?我說,我覺得很傷心而且很憤怒,為什麼父親要來幹擾我的生活。她說,那你反抗了嗎。我沉默了,過了一會兒我說,我不敢。
“你是一個成年人了,你需要去嘗試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再忍讓父親來到你家,去勇敢地反抗,不管是吵架還是冷戰,你都需要先踏出這一步,并為此做好接下來的心理準備。”
我突然醒悟,我可以反抗,我可以不唯唯諾諾。
12.
在荷蘭留學的時候第一次和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對話,當時中度抑郁和重度焦慮的我已經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了。說了我的基本情況以後,那個頭發卷卷的,笑起來很溫柔的醫生告訴我,“你的情況在亞洲來的孩子身上非常常見,我母親是阿拉伯人,我們的文化背景非常像,相信我們一定能把你的問題解決的。”
突然我明白了一個人所經曆的痛苦和對事物的感知,是要透過一層無形的卻又巨大的濾鏡的,這個濾鏡有時叫文化,有時叫家庭。人的出身無法被改變,而看待事物的方法卻可以通過訓練後天習得,改變這層濾鏡。
13.
當我說“我很相信他”時,心理咨詢師說:“不要過于相信一個人,最後你可能會感到十分痛苦,不是痛心于他做了什麼,而是在于信任被背叛了。”
她還說:“也許當下他的承諾是真的,但是人是會變的。”當我回首,恍然大悟。
14.
“愛需要勇氣,不愛也是。”
15.
兩年前經曆了一次“幽靈式分手”後第一次接觸心理咨詢,很幸運遇見了我的咨詢師。從深深的自我否定到慢慢重塑自我認知,一路都是她耐心陪着我。我是個有問題就要着急解決的“強迫症”,問題對我而言就像一個病毒,好像不是它死就是我亡。是她教會我,解決問題不回避是好事,但更多時候我們需要帶着問題生活。我學會不逼自己,學會了慢一點,學會了自我和解。
前年底我也開啟了心理學專業的學習之旅。我被朋友、家人、咨詢師療愈過,希望自己可以快快成長,有能力去幫助更多人。
16.
咨詢後期,自己的狀态慢慢變好,每次表達對她的感謝。她總是告訴我:“要謝謝你自己,是你選擇尋找心理咨詢的方式以自救,是你選擇了堅持并不斷調整自己的認知,所有的進步和改變都是源于你内心的力量。”
17.
今天的心理咨詢課上聊到一個離異家庭個案,我用了“父親抛棄了母親和女兒”這個語句來描述,老師立馬糾正說:“一段關系的破裂是雙方的共同作用,不存在誰抛棄誰。”
我瞬間覺得中性的描述詞,不帶評價性的語句,和中正平和的态度中含有巨大的慈悲。
18.
“不要停,走下去,你遇到的越多,就越不會傷心。”
KY作者說:
大家的留言也讓我想起了曾經的一位咨詢師對我說的話,他說:“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痛苦和磨難,都是你一手造成的。但這也意味着,你同樣把握着讓這一切改變、好轉,讓你自己變得開心和幸福的所有力量。”
這句話剛開始聽上去有些刺耳,但讓當時的我意識到,我的生活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失控,我仍然可以“奪回”屬于我的掌控權,且這個力量就在我自己手裡。
這同時也戳穿了很多人對心理咨詢師這一職業的「神化」。對于很多處在深淵裡的人而言,ta們急需一個拯救者。但很可惜,包括心理咨詢師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成為那個能夠拯救你的人。真正能夠拯救自己的,隻有你自己。
心理咨詢師隻是一個能傾聽你、陪伴你、看見你、助你自助的人,但ta們永遠無法替你做決定。而你來找咨詢師的目的,就是終有一天不再需要ta的幫助,離開ta之後也可以過好自己的人生。
衷心祝願所有人都能夠發掘自己内心的、讓自己走向幸福和獨立的力量。
今日互動:文中有沒有哪句話格外地戳你?除了咨詢師,有沒有一個人的一句話,或一段對話,讓你至今記憶猶新,甚至改變了你的一生?來評論區和我們聊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