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款奧德賽終于想明白MPV車型需要側滑門、需要照顧第三排上下車與乘坐感受、需要MPV造型,而不是僅需要一個七座。在遙遠的21世紀初期,也就是2005年左右市面上可供選擇的車型有限,MPV車型更是少之又少,基本上20-30萬區間内可供選擇的七座MPV車型最終都鎖定在GL8與奧德賽之間,結果顯而易見,雖然當時的GL8的很慢、很重、很費油,但是它有側滑門,有獨立座椅的第二排、有合理的第三排、有坐滿七人仍有可放置七人行李的充裕的後備箱空間,放到現在仍是一輛合格的MPV車型,加上GL8陸上公務艙響亮的名号,市場占有率說明了一切問題。
當年的奧德賽雖然是很多人的心愛之車和第一輛車,也可以說是一輛合格的産品也很經典,但絕對不是一輛合格的MPV車型。在2014年,奧德賽終于改用了側滑門、獨立座椅等布局,長達七年的時間也終于要迎來了改款,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改款後的變化及着重體驗“尊貴”的第二排是否更加尊貴。
外觀與現款有着顯著變化
改款奧德賽使用了全新的命名邏輯,名字中加入e:HEV。全新的設計語言,全新的設計看不出這是一輛改款車型,大面積的六邊形中網增強了前臉的氣勢,日行燈與進氣格栅相連。
前臉整體迎風面相比老款在視覺上的高度更高,槍灰色中網相比于鍍鉻中網有氣質上的提升,迎面駛來更具氣吞山河的氣勢。前包圍也采用全新的設計,更融入在整個前臉造型中。
改款奧德賽與老款在前部的區别感覺這是一台換代車型,老款較為運動的外觀在新改款上整體變得穩重,也更具氣勢。
尾部示廓燈集中在下半部分,使夜晚的奧德賽的視覺重心更低,營造了穩重的氛圍。改變了老款比較運動的氛圍和較為尖銳的棱角,整體平直、圓潤的線條更加穩重,這樣的外觀融入了一些穩重、行政的味道。
新奧德賽車身側僅在細節處做了些調整,比如取消了D柱與A柱前端的鍍鉻裝飾條。
本次拍攝車型配備了18英寸的輪毂,采用與中網相呼應的槍灰色和黑色雙拼色設計,為下盤穩重的視覺效果添了一份力。輪胎是規格為225/50 R18的優科豪馬輪胎。
點亮後的尾燈更加優雅,細線條與粗線條的搭配組合使辨識度也有所提升。
新奧德賽搭載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由熱效率達40.6%的2.0L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與最大扭矩315N·m的驅動電機的組合而成,綜合最大功率158kW,配合E-CVT變速器。
共有三種動力形式:
1.EV行駛模式(純電模式),隻使用電動機驅動車輛行駛,發動機停止運轉,不消耗燃油。
2. 混合動力模式:發動機驅動發電機發電,電動機驅動車輛行駛。此模式發動機不直接驅動車輛行駛。
3.發動機模式(并聯模式)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輛行駛,在需要時電動機介入,與發動機共同驅動車輛行駛。好處是使電動機與發動機都在相對高效的狀态下運轉,低扭強、起步快、燃油經濟性高。
座椅似沙發 空間可利用性極高 有提升幸福感的設計
MPV車型最重要的地方是在内飾及空間,相對更重要一點的是第二排的舒适度和空間及空間可利用性。不可否認,有一些群體把MPV當作夢想之車,這部分群體中又有一部分幾乎不在乎操控、動力等駕駛方面,隻在乎後排家人的乘坐舒适性,這一部分群體可以允許這輛車不好開、動力不強、但不允許後排不舒服,接下來我們就優先看看這輛靜态奧德賽的重中之重,後排乘坐空間與舒适度。
首先體驗較常用的四座模式,第三排魔術座椅(完全收縮進與地闆齊平)的存在,可以将軌道做得足夠長,将座椅調節至最後即可變身四座模式。
新款奧德賽第二排座椅相比于老款更加厚重、舒适,内側扶手換為封閉式,并且加入了腿托,更有飛機頭等艙的氛圍了。第二排座椅的改動同樣不小,靠背、腿托調節均為電動調節,腿托可一鍵收回;肩部調節為手動,可調節範圍内可有給到肩部足夠的支撐。座椅可調節較為靠後的另一個獨有的優勢就是可以“走”進車裡,也是個别帶有側滑門MPV車型的獨有特點,走進走出的上下車姿勢也讓我非常羨慕。
個人角度來說,魔術座椅對于MPV來說是特别加分的項目,7座與4座的完美變換且擁有4座超大空間的體驗是非常提升幸福感的。相比于四座車型,雖然奧德賽沒有更尊貴更誇張的寬大座椅,但以目前的獨立座椅、腿托、肩部調節、足夠舒适等維度來說,結合售價區間,靜态方面可以達到四座車型的評價标準。
外側可收回的扶手照顧了第二排座椅位置較靠前時的上下車的舒适,可以貼着座椅滑到座位上,下車同樣如此,畢竟這仍是一輛7座車型,對于還有7座使用場景的需求,這樣的設計足夠合理也不需要外側的封閉扶手。内側的扶手上半部分可拆卸,為後續扶手的拓展功能提供升級空間。
雖然座椅的寬度足夠滿足190斤的我,但更窄一些的腿托就無法滿足同時将雙腿放松的放在上面,不過腿托的擡起能明顯的提升大腿前端的支撐,并且感覺很舒服,腿托的配備,不虧!
第三排座椅的釣魚凳坐姿與舒适度比預想中的要舒服很多,首先坐墊很軟,靠背的角度雖然不能調節,但也比較符合正常的坐姿,釣魚凳模式能在某些時刻極大的提升幸福感,比如平日看海看的是海,下雨時,坐在釣魚凳上看海,用後備箱蓋遮雨,看的就是雨與海的交流了,要說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缺少一塊平整的置物闆,比如可以用來放置搭配雨天的功夫茶。
釣魚凳竟然有腿部支撐,并且伸縮幅度很大,其實是因為魔術座椅收回的尺寸問題,就要将頭枕的伸縮範圍變高,新奧德賽的第三排頭枕又比較大,所以放到釣魚凳上就變成了又長又寬的腿部支撐了,另一個好處就是若車身較髒也可不受拘束的使用釣魚凳,不必擔心蹭到褲腿。
整個魔術座椅回收的過程很省力,就算是沒有配備電動回收功能,但縱深不長的後備箱能讓身材較小的女車主也不費力的拉動放倒座椅的把手,所有開關僅需一次即可,将座椅藏在地闆的環節時,摳動座椅下方中部的扳手後,拉動座椅上方中部繩索,即可輕松将座椅翻轉。所有開關力度均與開關大小相符,不會出現由于把手太小産生的硌手等不适情況。但是沒有配備備胎,輪胎也不是缺氣保用輪胎,需要提前準備應對輪胎缺氣狀況的工具。
第三排座椅不可前後移動,僅可調節靠背,深度較深,但想同時裝入兩個28寸行李箱需要調節靠背角度,接下來測試坐滿七人時的空間表現。
測試人身高186cm,體重93公斤,首先将第二排座椅調節至與前排一拳的距離,第二排頭部空間十分充裕。
此時第三排剩兩指的距離,首先吐槽一下奧德賽第二排座椅的背面,是硬塑料的,這裡特别需要有軟質的包裹,因為第三排乘客的體型稍微大一些,膝蓋就容易與硬塑料接觸。由于經常乘坐一些後排空間很小的車型,以個人感受來說,可以接受擠但不接受與身體接觸的地方是硬質,尤其是膝蓋,類似的有F30寶馬三系(短軸)的後排,但類似的狀況比較少,畢竟不會每次前後乘客的體型都比較大。
說回第三排座椅,雖然是第三排但乘坐的感受仍繼承了整車的座椅素質,也很沙發,并且足夠長、還有上揚角度的坐墊能給大腿很好的支撐。靠背角度調節如圖,比較容易找到一個合适的角度,為照顧魔術座椅的屬性靠背高度較矮,但寬大的頭枕能起到一定輔助作用,綜合來說第三排的舒适程度超過了預期,也沒有讓坐在不同前後的乘客感到過度的區别對待。
第三排頭部空間最大的情況是将靠背調節到最後,這樣的情況有兩指的距離,頭發也沒有接觸到棚頂。
第三排有幾種上下車模式:
1. 中間過道,這應該是最高效的同行方式,雖然過道中間稍窄,但是可以不用移動座椅。
2. 使用第二排座椅背面的一鍵放倒靠背與前後移動按鈕,将座椅調至最前,空間可以正常通行,缺點是一鍵放倒後需要重新調試座椅靠背的角度。
3. 打開後備箱,第三排乘客扶穩後将座椅調至釣魚凳模式······
沿用改款前的褶皺座椅,一直以來認為褶皺的座椅僅是一種外觀設計,因為看上去确實比較舒服。但經過仔細分析後,坐上去的感覺特别軟,但座椅皮質不是很軟,是海綿很軟,才恍然大悟原來褶皺是有功能性用途的,還有另一點的好處就是褶皺的座椅不必擔心市面上大部分緊繃皮質座椅長期使用後出現褶皺的問題,好比後期升級的發動機與原廠就已經壓榨到極限的發動機之間的對比,雖再沒什麼潛力,但勝于穩定。
内飾用料與設計均有提升,倒車影像一言難盡。
繼續說回内飾,改款後的奧德賽無論在用料、布置和搭配上都可以稱得上完美升級,是因為上下區域的用料颠倒,從上皮下木變為了上木下皮,木質由亮面變為原木材質,不僅符合目前主流審美,而且還避免了亮面使用中的劃痕。
出風口的位置調節到了分割上下功能區域的中間地帶,整體造型變為扁平出風口,沒有了以往老氣橫秋的出風口氣息,上層區域的輪廓更為貼合整體走線,下層空調控制面闆為相同的無實體按鍵,檔位變成電子按鍵式,方向盤變為更運動的三幅式設計。無論新或老誰更好,但新老交替能看到明顯的改變、用料的升級和更符合時代的設計,從我的視角來說這是成功的改款。
木質飾闆下方是帶有USB充電口的儲物空間。
三幅式方向盤視覺效果很輕盈,儀表是混動信息與時速表的組合,左側空調出風口配有空調杯架。
方向盤後方的換擋撥片實際為調節動力回收系統回收力度的按鍵,左側力度增大,右側力度減小。
方向盤左下方的功能按鍵看起來很繁瑣,可階梯的設計與大小長短不一的排列,僅簡單适應後即可熟練操作。
懸浮式中控液晶屏幕,配備Honda CONNECT 3.0智導互聯系統,手感細膩運行流暢。CarLife、語音識别控制、車聯網、OTA升級等主流實用功能均有配備。
雖然4.8米的車身尺寸不算很極端,但側入側出的功能配備也極大的緩解了對于此車車感不佳的群體,比如家裡不常開MPV車型的家庭成員。
隻不過整個影像的界面顯示與整體操作系統界面顯示格格不入,有點穿越回21世紀初期的錯覺,不禁回想起那時我與MPV的故事······
總結
整車體驗下來最深的印象就是雖4.8米車長不太長,但十分可塑與靈活的空間變動,使空間可利用性極高,最大化的滿足不同乘坐需求。内部通過細節的升級,比如第二排座椅方面厚重感、腿拖、電動調節、肩部支撐的增加,内側的封閉扶手等細節處理,使第二排的乘坐與視覺體驗更加“尊貴”。内部升級的同時也在外觀上做了十分明顯的改變,僅從外觀看更像是換代車型,全新的前後燈組、中網、前部比例、18寸槍黑與黑雙拼色輪毂等,改變了以往直接在原有基礎上做用料和造型升級,就成為了改款車型的慣性思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