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筆法篇)30—筆畫的連接
1.點畫連接
前面講的都是單一點畫,如果兩個點畫連接起來應該怎麼寫的呢?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内容。
我們已經講了橫豎撇捺四大筆畫,如果你一直跟着課程練習,現在可以寫出不少字了。橫豎組成的字,有"一二三十"等等,撇捺組成的字,最簡單,最常見就是"人"和"入"兩個字。橫豎撇捺一起組成的字,如"大丈天夫"等等。寫這些字,最好找一些字帖來研究,選貼要注意三點:第一是王羲之譜系表上代表性的書法家寫的。如王羲之、智永、褚遂良,他們的筆法前後有繼承性。第二是墨迹本,不是黑底白字的拓本。第三,如果有放大本,當然更好,看起來更清楚。
看貼要注意怎樣起筆,怎樣收筆。橫豎是平直兩個方向的線條,但你也不能真的寫得又平又直。你看這個三字最後一橫,其實就是畫波勢。秘訣就是要動手腕。
《陰符經》中的上字,隻有三筆,但每筆怎樣起筆,怎樣收筆,要看得很清楚。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士"字,和褚遂良《陰符經》的"上"字,同樣隻有三筆,但他們的用筆是不同的。
"工"字,中間一豎改成了斜線撇。避免橫豎平直的線條太多,這種手法可以留心。
"臣"字,注意筆順和現在的寫法不同。
"川"字用了三個豎筆。
撇捺是斜線,這是《陰符經》中的"人"字,左右對比非常強烈,從一分開始,寫足三分收筆,注意,捺筆收尾用了按鋒和揭筆。
相比之下,智永《真草千字文》是小字,跟《陰符經》大字不同,小字的動作比較少,
你看《陰符經》中的"入"字,用筆動作多,非常漂亮。注意,一撇一捺都是兩個波形,看清楚了才下筆。
《陰符經》中這個"大"字,一捺出鋒用揭筆,所以尖尾向下,和智永的大字一捺相比,收筆的方法是不同的。
《陰符經》的作者用筆粗細變化大,對比強烈,有骨有肉。
而有些作品,如智永《真草千字文》的"任"字,用筆比較簡單,初學者難度不大。
"本"字,也是橫豎撇捺基本線條組成的,
不過上面一筆一筆寫的,還不算書法,書法要講筆勢,點畫之間彼此有呼應。你看王羲之寫的《平安貼》中的"十"字,一橫和一豎之間,有很明顯的帶筆,給我們看清楚大圈是怎樣組成的。
簡言之
一筆寫完,從空中飛過去聯系第二筆,稱為"飛度"。
飛度是虛筆,可寫出來,也可以不寫出來,一個筆勢中的飛度,是大圈的一部分。
飛度也可以聯系兩個筆勢,你看《陰符經》的這個"天"字,上面兩橫是一個筆勢,下面撇捺是第二個筆勢。飛度把兩個筆勢聯系起來。這些,我們後面講大圈的時候,還要詳細地解釋。
但這個"又"字,看起來是橫撇捺三筆。但橫和撇兩筆是連在一起的,有一個連接點。這就不是飛度了。這個關節點應該怎麼寫呢?要做什麼動作呢?
書法中,兩個筆畫的連接,是經常遇到的問題。你看這個王羲之《蘭亭序》中的"将"字,左右有兩個鈎。右面這個鈎。比較簡單,這一豎是圓弧形,這一鈎隻是圓弧形的收筆。一筆下來就可以連豎連鈎都寫出來了。但左面這一個問題就來了,這個鈎跟一豎屬于兩個筆畫。是兩個筆畫連接在一起,獨立的鈎書法中稱為趯。這個趯怎麼連到上一筆呢?
2踆鋒
"九用"中有解決筆畫連接的技法,這就是踆鋒。
"踆"這個字,有時候寫為"足"字旁一個"存"字。其實本字應該是踆。
我這裡講個小故事,春秋時晉靈公想殺大臣趙盾。放出獒犬追咬趙盾。趙盾的車右勇士叫祁彌明。迎頭上來給獒犬一腳,把這大狗踏死了。
《公羊傳·宣公六年》記載:"祁彌明逆而踆之,絕其颔。""颔"這裡指狗的下巴,祁彌明一腳把獒犬的下巴都踏斷了。
"踆"就是往下踏,因為這個字發音是"音存"。後來有人改寫為足字旁加一個存字,這種現象在漢字中很多。有關的考證這裡不詳細講了,我建議大家用本字"踆"。為了保持原本的原貌,原來的用字我不變。
《玉堂禁經》第五,踆鋒。這樣說:"五曰踆鋒,駐筆下衄是也,夫有趯者,必先踆之,'刀'、 '乛'是也。"最後這個"橫鈎乛",發音[yǐ ],等于乙。我來逐句解釋一下。
第一句"五曰踆鋒",剛才已經講過了。
第二句,定義:"駐筆下衄是也。""駐筆",就是小小的一個停頓,好像樂曲中的休止符。
清代蔣骥《續書法論》說:"運筆時,而意有所顧,因用遲澀出之者,為駐。"意思是運筆時停一停,想一想,出筆慢了一下,這就是駐。"駐"了以後,繼之而來的動作就是"下衄"。往下做一個扭筆心的動作,等于加一個下踏的動作。這個"下衄",不是寫什麼筆畫,隻是引導你去下一筆的起筆位置。
第三句話,舉例:"夫有趯者,必先踆之,'刀'、 '乛'是也。"以前在第十七課中我講過,"趯"有兩個讀音:一指尖鋒行筆,讀"躍",趯鋒。另外一個指分筆獨立寫的鈎,讀[tì]。這裡說,你要寫一個趯,你就要先做踆的動作。好像寫刀'、 '乛'中間的鈎,踆鋒是不可少的。
《玉堂禁經》講永字八法的時候,也講過踆鋒的作用:趯須踆其鋒,還加了一個批注:得勢而出。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了,踆鋒是取勢的。在沒有取得勢之前,不要踢出。
寫趯,等于一踢,你來想想踢球的動作,當你起腳時,必定是先向後再向前的。這向後的動作,就是一個取勢的動作。
3.踆鋒寫法
第三,踆鋒寫法。你看,這是一個豎,挫筆收尾,這是一個鈎,怎麼把它們連接起來呢?重要的是看它們的中線。
豎筆的中線很簡單,兩面換起筆,一直拉下來,一鈎的中線,注意也需要起筆的。根據書法口訣"欲左先右",應
該是反方向起筆。但這兩筆現在拉不上,如果我們在一豎行筆後往下衄鋒。那就等于加了一個圈,這一下就很順利地無縫接軌了。
這個往下衄鋒,就是踆鋒動作。
褚遂良《陰符經》中這個"有"字的趯,就是挫筆後加踆鋒,然後趯出。
顔真卿《告身貼》這個"方"字,你可以看到下面一趯是三個部份的連接。首先一彎下來。然後踆鋒向下扭,看起來好像一個人的腳跟,最後踢出。
下衄的方式有多種多樣,這個"将"字,豎筆下來,是轉了一個小圈,然後寫趯。
橫鈎'乛'的寫法也一樣,我們來看它們的中線。橫筆的中線兩面換起筆,從左到右,然後踆鋒,寫那一個腳跟,最後接上這個趯。
王羲之《蘭亭序》"察"字這一筆,你可以看見它有一個腳跟,這就是用踆鋒寫出來的。
這是《陰符經》"定"字。凡是有這腳跟的,都是踆鋒的結果。
這個課程現在講到哪裡了?用筆包括執筆和用鋒。王羲之系統最核心的五執筆和九用,今天都講完了。下一堂課,我做一次九用小結,深入讨論九用的本質。
踆鋒練習。踆鋒它是連接兩個筆畫的動作,所以你要有兩個筆畫。我們練習,一個是一豎加一鈎,另一個是一橫加一鈎。我們還是先寫中線,一豎,右—左,這時候你手在左邊,駐鋒時候,你手可以稍微右一點點,這樣比較舒服點。好踆鋒,往下扭,這樣加了一個腳後跟。然後是一右一左,這樣就寫完了一個趯。
好,我加粗點,現在是連續寫。兩面換起筆,右—左。駐鋒,踆鋒,一右,一左,這樣就寫完了,寫完一趯。
一橫,它的道理一樣的。兩面換起筆,駐鋒,踆鋒,一右,一左,加粗一點,兩面換起筆。拉過來,駐鋒,踆鋒,一右,一左,這就寫完了今天的練習,謝謝大家。
本節要點:
踆,有些字書上說就是蹲,又有些說就是踢,為什麼不可能?
飛度是不是可以歸入踆鋒?你認為二者分開好,還是合并好?
要點解讀:
思考題:
"按"在九用中稱為"按鋒",為什麼"揭"不叫"揭鋒",叫"揭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