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書法悟和化的區别

書法悟和化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4 12:28:13

書法中的"精熟"原來是這個意思

"精熟"一詞的意思是精通熟悉,也可以理解成精湛純熟,是一個人對某種業務熟練程度的表達之意。在書法中,古人也經常用精熟來表示對書法書寫中的熟練程度,隻有熟練了,才可能能達到技法上的進一步巧妙,"熟能生巧"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書法史中最早提出"精熟"一詞的是東晉時期的王羲之,隻可惜,由于資料保存或曆史太久的緣故,他本人提出的原文沒有資料可以映證,隻是後來的書家在文獻資料中進行了引證,因此,"精熟"被認為是王羲之所說。

書法悟和化的區别(書法中的精熟并非你所理解的意思)1

張彥遠是唐代著名的大畫家,也是書法理論家,他在《法書要錄》——《晉王右軍自論書》中記載了這麼一段話:"吾書比之锺、張,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這一段話的核心意思是王羲之說張芝的書法是非常精熟的,功力深厚,這都得益于張芝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以至于将池水也給染黑了。從曆史資料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王羲之認為他的楷書要比锺繇寫得好,但草書未必就比張芝寫得好,這個說法可以從《宣示表》的故事中進行證明(據說我們目前看到的《宣示表》是王羲之的臨本)。

書法悟和化的區别(書法中的精熟并非你所理解的意思)2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王羲之提出的"精熟",是針對對書法的學習、臨摹以及後來的輕車熟路的學習方法和書法效果而言,為了進一步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簡要回顧一下某一個曆程的書法史:張芝是東漢時期的書法家,他留給後世的作品主要是草書作品,如《冠軍帖》、《二月八日帖》等,現在我們想想,兩漢時期主要是以隸書為主,在此基礎上,隸書分流為草書和楷書,而張芝對章草特别擅長,後來他又将章草演變成為"一筆書"的狂草書法,可以想象,在那個年代,一個人想要對當時流行的隸書或章草進行改造,是多麼地不易,更需要下多大的功夫來完成這件事。锺繇時期,也就是漢末至三國時期,他将隸書改造成規範的楷書,也是需要足夠的精力和功力的。王羲之對上述二人的書法都以此為師,因此他認為,張芝的草書他是不及,因為張芝的書法已經達到了"精熟"的地步了,而對鐘繇的楷書他則是不以為然了。

書法悟和化的區别(書法中的精熟并非你所理解的意思)3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書法中的"精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字體演變時期的一個改造過程,另一方面是通過改造後所形成的一種規範化的模闆,或是楷模。曆史上對張芝譽稱"草聖"一點也不為過,對鐘繇稱為"楷書鼻祖"也是很有道理的。

曆史已經過去,但我們要從曆史中的故事中得到學書的有益啟示,化古為今,書寫時代精神。在今天,我們不可能去完成改造某種字體成為"書聖"、"鼻祖"之類的人物,但在學習書法中,總需要有一種鑽研精神,更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勤于思考,善于發現新問題,通過對古人字帖的臨摹、學習,提高書寫技巧和能力,提升自己的藝術思想境界。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台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