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一到深夜就emo。
“emo”就是“emotional”,隻要留意互聯網,就不難發現,現代人的emo通常發生在夜晚,尤其是深夜。畢竟,在白天,我們被所有需要我們關注的事物和人所消耗,比如工作和學習。而到了晚上,我們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會把我們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放大。
實際上,抑郁或悲傷的情緒通常也會在晚上變得更糟。一方面,經過一天的勞累之後,累積的疲憊使我們更難去處理我們的負面情緒;另一方面,白天我們經常被同事和家人等其他人包圍,而深夜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一個人,就很容易被孤獨感占據。這也是為什麼失戀的人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感覺更難受更痛苦。
顯然,emo不是一種良性的情緒,對于如何想要擺脫emo,現在,研究人員給出了一個好的方案。簡單但也直接,即睡覺。
來自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大腦可以在睡眠中對情緒進行分類處理,鞏固積極的情緒同時抑制消極的情緒。
實際上,研究人員已經多次強調,睡眠在心理健康中非常重要。處理好不同的情緒,區分危險和安全情緒是動物生存必需的技能。負面情緒一旦過多,很容易導緻創傷後應激障礙、焦慮症等病理狀态。
而這一情緒處理過程很可能離不開快速眼動(REM)睡眠階段,這一睡眠階段中的夢境會伴随着許多強烈情緒。但一個相關的疑惑是,前額葉皮層在白天處理這些情緒時很活躍,但在REM睡眠期間卻異常的安靜。
為了研究快速眼動(REM)睡眠階段情緒的變化,研究者選取了一批小鼠并讓它們不斷識别安全和危險相關的聲音,讓小鼠累積不同的情緒。相應地,兩種刺激帶給大腦神經元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随後,它們開始記錄小鼠清醒和睡眠時,神經元活動的變化。
神經元作為一個複雜的結構,有着接收信息的樹突,整合信息的細胞體,以及輸出信号的軸突。但是在REM階段,前額葉皮層神經元的不同部分工作狀态卻不一樣,此時盡管它們的樹突被激活,細胞體卻保持着沉默狀态。
也就是說,在REM睡眠期間,大腦能夠在神經元樹突部分區分不同的情緒種類,但是抑制了我們對情緒的過度反應,尤其是減少了對負面情緒的反應。研究指出,這種神經元脫鈎機制有利于讓我們保持身體狀态的穩定,如果睡覺的時候仍然對許多恐懼、焦慮情緒有過度反應,那麼很容易患上各種精神疾病。
顯然,充足的睡眠不僅對于生理活動來說是重要的,對于情緒反應來說也是必要的,為了深夜不emo,睡覺會是很好的選擇。
(作者為知名科技作家陳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