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11:09:35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1

(作者:趙輝)解開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發展曆程,破解華夏文化的起源,确立夏王朝的具體存在,是我們國家與民族的曆史使命。經過筆者的不懈努力,排除萬難,在堯舜禹開創的華夏文化精神指引下,中華文明的曆史光輝,終于再現曙光。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傳承不斷,中國悠久的曆史傳說與豐富的文獻典籍,組成了中華文明完整的發展史,是華夏文明的精與髓,是華夏民族曆史與文化自信的根本,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基礎。試圖獨立地以西方考古學術體系,抛棄中國豐富的曆史文化記載,單純地以發現的、可見的古迹古物遺址遺存來破解夏王朝的曆史文化,隻能是勞民傷财,無果而終。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2

夏王朝在哪裡?大禹治水在哪裡?夏文化的發源地在哪裡?至今是中國考古界、曆史界無法解答的問題。以考古發現的考古遺址為基礎,建立起的中華文明起源說“中原中心說”“多元一體”學術理論,如盲人摸象一般,無法涵蓋中華民族中華曆史文化的基本内涵,終将被徹底摒棄。以“二裡頭夏都遺址”進行的六十年考古研究,集中國六十年考古精英所展現的考古成果,不僅不能令考古者自己相信,更難以讓國人相信、令世界信服。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3

天下、中國、華夏、黃帝、堯舜禹、大禹治水、夏朝或夏國、《史記》、《詩經》是中華民族的有機組成部分,刻錄在中華曆史與文化的機體内,是中華曆史文化傳承的DNA。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曆史與文化必然包含在其中,是我們由點到面破解夏王朝夏文化的基礎。

在殷商甲骨文中沒有發現“夏xia”字的存在,是國内與國際一些學者否定我國夏王朝存在的一個根本理由。被中國考古界寄予厚望的“二裡頭夏都遺址”,六十年考古無法發現與夏王朝國都相匹配的遺址遺物,也是一個根本原因。顯然,以中原“二裡頭夏都遺址”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夏文化研究,基本走入窮途末路,無法完成中華文明探源的基本目标。繼續抱殘守缺,不能集思廣益,浪費的不僅是考古精英的學術生命,而是耽誤了中華文明的偉大複興進程。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4

《史記》“當帝堯之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孟子》“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迹之道,交于中國。”;“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于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餘。’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5

堯舜禹時期的天下中國,是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曆史時期,也是天下、中國概念的産生時期。當時的中國人,面對的主要是人與自然的矛盾,是華夏民族改造自然、戰勝自然,奠定華夏民族穩定生存狀況的時期。“當帝堯之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中的“下民”含義隻是下等民衆、普通民衆嗎?顯然不是。堯、舜、禹、孟子是倡導天下為公,踐行“民為天”的中華民族先賢,司馬遷顯然不會将堯舜禹與天下人民分為三六九等,将遭受洪水的人民稱之為“下民”。在筆者看來,“下民”必有其被淹沒于中國曆史文化中的深層意義!

“下xia”與“夏xia”在語音上相同。大禹治水于淮河塗山,淮河塗山為四方水彙之地,“禹會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夏之興也以塗山”,淮河塗山是否就是禹之子啟王建立的夏國夏王朝之地呢?司馬遷記載的“下民其憂”飽受洪水侵害的“下民”是否就是我們數千年間一直在尋找中的“夏民”呢?答案是肯定的。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6

淮河塗山地區,在西周時期一直被稱為“南夷”“淮夷”“南淮夷”“南土”“南國”。這些稱謂頻繁地出現在西周時期的青銅器銘文中,成為西周時期曆史與文化發展的見證。其中禹鼎穆公鼎與兮甲盤就是最重要的代表。

【禹鼎穆公鼎銘文】禹曰:“不(丕)顯(桓)皇且(祖)穆公,克夾(紹)先王,(奠四)方,(肆)武公亦弗叚朢?(遐忘朕)聖且(祖)考幽大弔(叔)、弔(懿叔),命禹仦?(肖朕)聖且(祖)考政于丼(邢)邦。?(肆)禹亦弗(敢惷),睗(錫)共?(朕)辟之命。”烏虖(嗚呼)哀哉!用天降大喪于下或(國),亦唯噩(鄂侯馭)方。(率)南淮屍(夷)、東屍(夷)廣伐南或(國)、東或(國),至于歷内,王廼命西六(師)、殷八(師)曰:“(撲)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肆師)彌?匌?(怵會恇),弗克伐噩(鄂)。?(肆)武公廼遣禹?(率)公戎車百乘、斯?(厮馭)二百、徒千,曰:“于??(匡朕)肅慕,叀(唯)西六(師)、殷八(師)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雩)禹(以)武公徒?(馭)至于噩(鄂),?(敦)伐噩(鄂),休,隻氒(獲厥)君?(馭)方。(肆)禹又(有)成。(敢)對(揚)武公不(丕)顯耿光。用乍(作)大寶鼎。禹其萬年子子孫寶用。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7

【兮甲盤銘文】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餘吾),兮甲從王,折首執訊,休亡敃(愍),王賜兮甲馬四匹、軥車,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責(積),至于南淮夷,淮夷舊我帛畮(賄)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責(積)、其進人,其賈,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則即刑撲伐,其隹我諸侯、百姓,厥賈,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蠻宄賈,則亦刑。兮伯吉父作盤,其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8

禹鼎中“用天降大喪于下或(國),亦唯噩(鄂侯馭)方”,明确記述了因為噩(鄂侯馭)方國的入侵,“下國”遭受了大的浩劫,西周天子“王廼命西六師、殷八師,曰:“撲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率南淮夷、東夷廣伐南國、東國至于歷内”。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下國”所遭受的大災難,正是因為噩(鄂侯馭)方入侵了南國東國,讓周王調集傾國之軍隊,并聯合南淮夷、東夷廣伐南國與東國,并對噩方進行滅國滅族。換一種角度解讀,嗚呼哀哉!噩方讓我們的“下國”“夏國”遭受了災難,隻是因為鄂侯國的原因,南淮夷、東夷所在的南國、東國等組成的“夏國”是無辜的,西六師殷八師是前來解放“夏國”的。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9

《史記》中的“下民”與禹鼎中的“下國”,在不同曆史時期遭分别受了大洪災與大戰亂,大禹治水與周王平亂,讓“夏民”與“夏國”國泰民安,讓天下中國的文化與文明穩定發展,最終奠定了西周後期文化的蓬勃發展,中華民族由此走入信使時代。

為了紀念周王“命西六師殷八師”“率南淮夷東夷廣伐南國、東國至于歷内”的平亂,給“夏國”“夏民”帶來的安定安康,在淮河塗山、四方湖古城地區這個《詩經》采集者尹吉甫為官的地方,誕生了大量歌頌此次大規模平亂的《詩經》作品,并為尹吉甫所采集,收錄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作品裡,如《民勞》《蕩》《桑柔》等。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10

《民勞》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無縱詭随,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國,以為民逑。無縱詭随,以謹惛怓。式遏寇虐,無俾民憂。無棄爾勞,以為王休

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無縱詭随,以謹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民亦勞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國,俾民憂洩。無縱詭随,以謹醜厲。式遏寇虐,無俾正敗。戎雖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勞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國,國無有殘。無縱詭随,以謹缱绻。式遏寇虐,無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11

《蕩》

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彊禦?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興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義類,彊禦多怼。流言以對。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屆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國,斂怨以為德。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既衍爾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晝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喪,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國,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12

《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不殄心憂,倉兄填兮。倬彼昊天,甯不我矜?

四牡骙々,旟旐有翩。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燼。于乎有哀,國步斯頻

國步滅資,天不我将。靡所止疑,雲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誰生厲階,至今為梗

憂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靡所定處。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為謀為毖,亂況斯削。告爾憂恤,誨爾序爵。誰能執熱,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載胥及溺。

如彼溯風,亦孔之僾。民有肅心,荓雲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維寶,代食維好?

天降喪亂,滅我立王降此蟊賊,稼穑卒癢哀恫中國,具贅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蒼。

維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猶,考慎其相。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穀。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維此聖人,瞻言百裡。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複。民之貪亂,甯為荼毒。

大風有隧,有空大谷。維此良人,作為式穀。維彼不順,征以中垢。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複俾我悖。

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既之陰女,反予來赫。

民之罔極,職涼善背。為民不利,如雲不克。民之回遹,職競用力。

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涼曰不可,覆背善詈。雖曰匪予,既作爾歌!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13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京師,以綏四國”“惠此中國,俾民憂洩”“天降喪亂,滅我立王降此蟊賊,稼穑卒癢哀恫中國,具贅卒荒”“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通過對《史記》《詩經》《孟子》等中國古典文獻典籍的記載,與《禹鼎銘文》《兮甲盤銘文》的對比解讀研究,刻錄在中華民族記憶中的天下、中國、大禹治水、夏國、夏民、夏文化等等,構成中華文明曆史與文化的基本内涵,正是産生形成、發揚光大于淮河流域中遊的塗山地區、四方湖地區,即文獻記載中的南淮夷地區、淮夷地區、南國地區、東國地區。中華民族的曆史,即是“曆内”的文與史;探源中華文明的考古,即是考證四方湖古城的工作。(作者:趙輝)

大禹治水具體地點(終于發現夏王國的具體位置)1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