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的斷裂和壓縮就是“動骨”。“傷筋”中的“筋”在傳統醫學中常常出現,但現代醫學中,沒有“筋”這個概念,可以理解為指肌肉、韌帶、肌腱之類的軟組織。這些組織的拉傷或斷裂,都可以理解為“傷筋”。那麼,“傷筋動骨一百天”的說法是否科學?
在運動或者生活中
由于不小心受了傷
發生了骨折或者拉傷時
會聽到有人勸你多休養
畢竟“傷筋動骨一百天”嘛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什麼是傷筋動骨?
骨頭的斷裂和壓縮就是“動骨”。“傷筋”中的“筋”在傳統醫學中常常出現,但現代醫學中,沒有“筋”這個概念,可以理解為指肌肉、韌帶、肌腱之類的軟組織。這些組織的拉傷或斷裂,都可以理解為“傷筋”。那麼,“傷筋動骨一百天”的說法是否科學?
骨折後,局部會出血,形成血腫,6~8小時内血腫開始變成凝血塊。周圍的毛細血管逐漸長大,細胞随之侵入血腫,在吸收凝血塊的同時,形成纖維結締組織。2~3周後,骨折斷端初步連接在一起,但此時隻能承受很小的載荷。随後的4~8周,纖維結締組織逐漸轉化成軟骨,繼而骨化,同時骨膜下也有新骨形成,構成比較堅固的原始骨痂。原始骨痂内漸漸有新生骨小梁形成,使骨折斷端形成骨性連接。直到此時,骨折的堅固愈合才算完成,全程一般是8~12周。
随後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對骨痂不斷改建,以恢複到與正常骨骼完全一樣的結構。而肌肉、肌腱、韌帶在斷裂後需要長出瘢痕,把斷裂或撕裂的地方連接起來,稱為瘢痕愈合。這期間大概也需要100天的時間。
從上述情況看來,“傷筋動骨一百天”的說法是有些道理的。但是,骨折或肌腱韌帶損傷的部位、創傷的範圍、患者的年齡甚至性别,以及治療是否恰當等,都會影響愈合的速度和質量。
其實受傷後要達到真正的恢複,不僅僅要使斷骨或斷筋連接起來,而且要使連接達到足夠強度。即使骨與“筋”斷裂後完全愈合,也并不代表患者可以完全恢複原有功能。
因此,與修複治療同步的康複訓練同樣十分重要。為了使患者能夠早期進行必要的鍛煉,有時需要采用手術固定骨折或用夾闆、石膏固定傷肢等措施,使傷者可盡早開始肌力和關節活動訓練。
如果您認為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點贊轉發。正骨傳承網分享正骨手法,傳承和發揚正骨文化,歡迎更多正骨行業的老師及愛好者一起加入,分享、交流、學習!(以上内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其它用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