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河池市,不少士兵退伍返鄉後,不等不靠,大膽創業,宜州籍的覃波就是其中之一。
1983年出生的覃波是個标準的“80後”有為青年。2002年應征入伍,2007年退伍後,他謝絕推薦工作,自主創業。他先後投資做過邊境貿易、建築材料等生意,但由于經驗不足等原因,均以失敗告終。
雖然多次投資失敗,但覃波始終沒有放棄自主創業的想法。經過多方考察後他發現,在河池市宜州區,桑蠶産業迅猛發展,但當地蠶農環保意識不高,缺乏相應的處理技術和處理機制,每年産生的蠶沙等廢棄物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對當地桑蠶産業乃至生産和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其中桑園受到的污染最大,給當地桑蠶産業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損失。
覃波認為,有問題就有商機。眼光獨到的他把目光放到了這些廢棄物上。2015年12月,他與幾位退役的戰友在宜州區慶遠鎮太平社區三灣村寺背屯共同創辦了河池桂恒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通過與河池市農業生态與資源保護站、廣西大學農學院等科研部門合作,自主研發出蠶沙無害化處理技術、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肥生産技術等,打造“桑蠶産業廢棄物資源無害化治理資源化循環開發利用項目”,綜合利用蠶沙生産有機肥料,緻力于發展綠色環保産業。2016年10月份該項目正式投産後,不僅大大減少了宜州區因桑蠶産業廢棄物帶來的環境污染,還提高了農民種桑養蠶的經濟效益,蠶農年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生産出的優質有機肥料施用在桑樹、猕猴桃、柑橘等作物上,均獲得良好效果,惠及其他種植業。
覃波在擴大自身事業的同時不忘帶動更多的貧困戶、退伍軍人、大學生、返鄉青年加入到蠶沙治理這個行業,為他們提供平台,帶動他們創業、就業。覃波在每個區域(村屯)安排1~2人(貧困戶)負責收集和治理蠶沙,目前已輻射40個村屯,需用人工80人左右,每人年增收2250元以上;蠶農通過将養蠶過程中産生的蠶沙轉讓給公司,每戶年增收2340元以上,解決了蠶沙的處理問題,改善了桑園環境,種桑養蠶的經濟效益提高10%~15%。2016年,覃波還成立農資電子商務運營中心,組建了以大學生、返鄉青年為主的電商運營團隊,以蠶沙、廢菌包為原料新研發生産出适合全國庭院農業使用的蠶沙營養土、蠶沙小包裝有機肥在網上銷售。當年12月5日,産品正式上線銷售取得開門紅,從12月5日到12月8日短短4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有近3000單,銷售額近4萬元。
覃波說:“我一個人富了不算成功,能帶動更多的百姓脫貧緻富才算成功。我要努力把‘公司 互聯網 合作社 基地’的經營模式拓展到更多産業,在擴大自身事業的同時帶動更多人緻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