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路上沒車,導航非要告訴我道路擁堵,像見鬼了一樣,要是在半夜我都不敢走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上述的情況,明明路上隻有寥寥幾輛車,導航地圖上非要顯示當前為擁堵路段,讓很多不清楚具體情況的朋友選擇了繞行該路段。
恰好正值春節期間,大家都開始往老家出發了,在我身邊就有一些朋友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對這件事提出了疑問。
我又問了身邊幾位經常開車的同事,确實,目前主流的導航軟件幾乎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如果有人在半夜出行,遇到這樣的情況的确會吓人一跳。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了手機導航的擁堵信息“真假難辨”?
别急,如果我們要弄清楚這件事情,還要從導航軟件“路況信息”的原理聊起。
導航軟件想要知道路況的詳細信息,并且智能分析出路段是否擁擠,其實并不難,在原理上很簡單,最主要的還是“用戶數據”這一環節。
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個人在打開App獲取便利的同時,也要進行“等價代換”,付出相應的信息才能免費使用,那麼在導航層面,我們付出的就是我們的行車數據。
這裡指的行車數據是車輛的行駛速度和行駛路線,通過我們手機GPS信息,系統就能獲取到行駛速度、位置、方向等信息,并将這些信息轉化為車流量信息,這樣,導航系統就能通過大數據準确判斷該路線是否擁堵等情況了。
如果GPS的位置信息停留在某條線路上時間過久,那麼系統就會懷疑這個位置是否出現了堵車、事故等情況。如果系統難以确認,甚至還會彈出通知,詢問你是否遇到交通擁堵或者出現交通事故,讓我們選擇是或不是。
當然了,大數據并非是用“個體數據”來進行整體判斷的,它也會将所有在這條道路上的所有用戶信息進行整合。比如有十個信号出現在這條路上,并且十個信号都處于緩慢行駛的狀态,那系統基本就會判定這條道路為堵車狀态,讓其他用戶避開這條擁堵路線。
可能有些朋友覺得這樣得來的數據并非準确,但事實上,已經有足夠的樣本為導航系統提供數據了,而這也是這些導航軟件的“底氣”所在。
目前的導航軟件用戶量非常龐大,僅在2021年4月份,高德單平台的平均日活就已經超過了一個億,況且目前的頭部導航軟件并非高德一家。在2021年,高德的市場占比為33%,百度地圖為32.7%,兩者加一起就占足了60%以上的用戶。
除了導航軟件,大部分的車機導航也是和這些導航平台進行合作來獲取的地圖信息,與此同時也會将你的行車信息上傳到服務器當中,所以,在數據的數量上,這些平台有着足夠的“底氣”。
對于驗證用戶數據是否準确,這些平台也有其它的渠道。比如這兩年新興起的AR導航,在為我們進行導航的同時,也會偷偷看我們的路況信息,和服務器信息是否一緻,進一步确保信息的真實性。
我們剛才說到了,用戶大數據是主要原因,那還有其他的數據來“輔助”信息的真實性嗎?
答案是有的,而且不止一個,這些數據和用戶大數據不同,這些數據都是從公開渠道獲取而來,整體總結下來大緻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我們剛才說的用戶數據,作為導航平台數據的根本來源,用戶數據能夠提供更全面的路況信息,比如一些小路、陌生路,或者沒有監管的路,用戶數據都能給出不錯的答案。
第二類,就是來源于營運車輛的GPS信息了,比如公交車、出租車上的GPS信息,都能比較真實的反應出道路情況,并且由于公交車在固定路線出行,經過長時間的信息驗證,不用擔心道路數據的準确性,甚至還能反推出未來幾天的道路信息情況。
第三類,就是和交警部門合作,獲取實時路況監控信息,通過路上的識别攝像頭讀取道路車牌信息,算是比較權威的官方數據,但這類數據也有着比較明顯的缺陷,就是存在一定盲區,很多路段都沒有可以識别信息的攝像頭,隻能說是某條路段存在修路或者重大事故這類信息,可以準确識取。
将這三類信息整合起來,就構成了目前導航平台的信息網,完整分析出附近的路況。
但這樣整合來的信息準嗎?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了手機導航的擁堵信息“真假難辨”?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導航平台有着衆多信息來源,讓它的信息擁有了極高的真實性,但智能算法隻能進行一些淺層次的識别,正是如此,讓它很難理解一些人類行為。
有些時候出現的“靈異事件”,很有可能就是幾輛在路邊停靠的車輛打開了導航,讓系統誤以為是道路嚴重堵車,讓很多需要通過這條道路的司機進行了“誤判斷”,白白多繞了一段路。當有用戶以正常速度通過這條路段的時候,系統發現錯誤,又秒速調整為通暢路段。
這很可能就是“靈異事件”的真正面目。
前幾天,就有一則利用這種系統漏洞謀取利益的新聞,據南陽日報“直播南陽”報道,一些上海的網約車司機将大量手機集中在一起,全部打開手機的駕車導航功能,然後放置在地面不動。這樣,導航系統依靠大數據可以判斷有許多車輛在該路段緩慢行駛或停止行駛,從而自動為該路段标紅,設置為擁堵路段。
其它不知情的司機看到地圖上的擁堵路段,便會做出決策,不接周圍的訂單。這樣造假的司機便會順利拿到訂單。
在2020年,國外也有網友用這個系統“盲點”做了一場行為藝術,用一個紅色小推車裝了99台智能手機,将智能手機全部打開Google地圖導航,拉着小推車向前緩慢行駛。在地圖上,該條線路變得越來越“紅”,越來越擁堵,然而實際上街道空無一人。
近兩年,導航平台已經有着不錯的準确度,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無法給出哪個平台更“好用”的結論,說到底,還是因為算法,隻是能說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智能。
盡管現在這些軟件搜集到了足夠的信息,來輔佐數據的真實性,但算法畢竟不能理解人類的全部行為,希望廠商能夠找到更好的改進方向,讓急着趕路的人不用再受到錯誤的引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