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09:05:39

又是一年豔陽高照日,你的手機還燙手嗎?

盡管相比工地的磚頭,手機的溫度不算太熱,但握在手中始終如同一個小火爐,即便什麼都沒做,它也在溫暖着你,尤其是玩遊戲的時候,背後的原因令人暖心。這時候散熱背夾的重要就體現出來了,而且今年618,散熱背夾銷量較去年成倍增長,霸榜電商平台。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1

哎,怎麼今年散熱背夾會賣得這麼好,怎麼肥四呢?

目前主流的幾款散熱背夾還是遊戲手機廠商推出的,例如黑鲨和紅魔,但今年有了更多廠商加入,但價格大多在100元到200元之間。有網友提問:“那我某寶上買的十幾塊的散熱背夾能否一戰?”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2

為了驗證不同價位散熱背夾彼此的差異,我們湊齊從13.9到299元不同價位具有代表性的産品,黑鲨有3款,包括白色黑鲨散熱背夾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黑鲨冰封制冷背夾2磁吸版。紅魔選擇了新出不久的渦輪散熱背夾通用版,還有今年的新秀一加18W冰點散熱背夾iQOO極風散熱背夾Pro,以及購買自某寶10萬銷量的風扇散熱背夾,共計7款。

測試項目包括空載最低溫度、遊戲測試、設計、擺放、交互共5個維度。

空載最低溫度極限

顧名思義,這個項目是測試散熱背夾在開啟最大制冷擋位,不裝配手機所能達到的最低溫度,溫度越低,代表制冷能力越強,這裡為了控制變量,将所有散熱背夾表面的起始溫度都盡量控制在25℃,每隔5秒測一次溫度,當溫度穩定後在進行3分鐘持續空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風扇背夾沒有所謂制冷接觸面,不參加本項測試,所以本環節隻有6款采用半導體制冷方案的背夾參加。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3

六款散熱背夾溫度變化曲線如上圖所示,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降溫速度最快且溫度最低,在15秒後,溫度開始區域穩定,穩定0.5度左右并在保持在這一水平,3分鐘後,背夾中心溫度最低,降到了-0.7℃,邊緣溫度為0.4℃。

其次是黑鲨冰封制冷背夾2磁吸版,降溫速度快,在35秒時中心最低溫度為1.6℃左右,65秒時降到0.9℃,但在80秒又回到1.3℃,3分鐘後再度降回0.7℃。出現了溫度波動,但仍處于一個很低的水平。之所以空載溫度低,很大程度和磁吸版本身較小的散熱面積有關。

一加和iQOO最後的空載溫度相同,均為3.0℃,但是前者降溫速度要比後者快得多,例如在25秒時,一加最低溫度先降到10℃以下。

白色黑鲨散熱背夾溫度最高,為6.4℃,但畢竟是早期産品,倒也情有可原。

可見,雖然上述背夾同為半導體散熱方案,但和手機一樣,料堆得夠狠,彼此之間的制冷效果依然可以形成差異。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4

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空載中心和周邊溫度

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降溫效果最好,一方面内置了1404mm²超大制冷晶片,其他散熱背夾面積依然為标準的30 x 30 mm,制冷面積大。

另一方面在于功率,黑鲨這款功率最高能達20W左右,但前提是使用的是20W以上兼容PD和QC協議的充電頭,這就對充電頭的選用形成了一定的要求,如果你的充電頭不支持上述協議,那麼很難達到這樣的功率,制冷速度可能也會受到一點影響。

一加屬于比較特别的那種,背夾内部一口氣塞入了兩個30 x 30 mm規格的制冷晶片,有兩個最低溫度點,相當舍得堆料,加上風扇轉速高,降溫速度自然也快。

至于購買自某寶的散熱背夾,由于采用的風扇方案,也沒有半導體方案所謂的“制冷面積”一說,不參與本項測試。

僅從最終溫度出發,從低到高排列依次是黑鲨制冷背夾3 Pro、黑鲨制冷背夾2磁吸版、一加散熱背夾(降溫更快)、iQOO散熱背夾、紅魔渦輪、白色黑鲨散熱背夾。

對于遊戲體驗的影響

空載測試的結果隻是一方面的,最終還是要看裝備手機後的散熱表現。

手機我選用了小米12 Pro素皮版本,素皮材質本身散熱性不及玻璃和陶瓷,反而更能考驗散熱背夾的散熱效果,它還搭載了今年炙手可熱的骁龍8。測試時僅開啟性能模式,《原神》開啟最高畫質 60幀模式,單次測試時間為35分鐘,場景依舊是負載較大的璃月城跑圖、場景切換加載和戰鬥場景,散熱背夾的風速均為最大檔。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5

在不使用散熱背夾的前提下,手機平均幀數48.38幀,4分鐘後出現降頻鎖幀,30分鐘分手機背面最高溫度為47.2℃,中框握持區域最高溫49.6℃,有明顯燙手的感覺。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6

上圖是裝配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後的幀數圖,平均幀數55.95幀,基本全程都在頂着60幀運行,沒有降頻鎖幀,幀率曲線有一段範圍較大的掉幀為場景切換,并非遊戲時的幀數。30分鐘後背面最高溫度為38.9℃,中框握持區域最高溫42.8℃。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7

上圖是裝配紅魔渦輪散熱背夾後的幀數圖,平均幀數55.37幀,30分鐘後背面最高溫度為40.7℃,中框握持區域最高溫43.1℃。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8

上圖是一加散熱背夾的幀數圖,平均幀數55.14幀,30分鐘後背面最高溫度為40.3℃,中框握持區域最高溫44.4℃。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9

上圖是使用iQOO散熱背夾的幀數圖,平均幀數55.39幀,30分鐘後背面最高溫度為39.9℃,中框握持區域最高溫44.8℃。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10

上圖是白色黑鲨散熱背夾的幀數圖,平均幀數52.95幀,30分鐘後背面最高溫度為40.7℃,中框握持區域最高溫44.1℃。畢竟是2年前的散熱背夾,其功率和制冷面積與今天的同類産品已經有所差距。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11

上圖是黑鲨制冷背夾2磁吸版的幀數圖,平均幀數53.72幀,30分鐘後背面最高溫度為41.7℃,中框握持區域最高溫46.6℃。關于這個磁吸背夾,雖然空載制冷效果出色,但是散熱面積相較于夾具式有點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實際制冷效果,導緻溫度稍高于其他産品。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12

測試結果最讓人意外的是購買自某寶的風扇散熱背夾,遊戲平均幀數也有55.75幀,背面最高溫度為40.2℃,中框溫度47.7℃。遊戲幀數與采用半導體散熱的沒有拉開有明顯差距。

這款散熱背夾采用風扇散熱,效果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環境溫度,一般來說當環境溫度高于25℃時,散熱效果便會随環境溫度上升而下降,因為這種環境下,它吹向手機的是熱風。如果你大多在涼快的環境下使用散熱背夾,那麼買它倒也能用。

另外,即便是在室溫25℃左右的環境,手機中框溫度依舊偏高,單純的風扇散熱壓骁龍8還是有點吃力。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13

從測試結果來看,即便套上不同的散熱背夾,彼此遊戲幀數差别不大,仍在誤差範圍内,背面最高溫度均控制在40℃上下,真正體現出差别的是中框溫度,這也是選擇散熱背夾一個需要重視的點。

散熱背夾裝備于手機背面,背面溫度基本都能降低到一個較低的水平,但中框部分不一樣,由于不直接接觸,有一個溫度傳導的時間,這就很考驗的背夾的制冷能力了。而且手機中框也在橫屏玩手遊的握持區域内,我們會感知到“燙手”,一般也來自這一區域。

中框溫度最低依舊是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為42.8℃,這算是一個相對舒适的溫度,紅魔渦輪散熱表現也不錯,中框溫度43.1℃,其他散熱背夾大多控制在44℃左右,風扇散熱背夾和黑鲨制冷背夾2磁吸版溫度較高,分别達到47.7℃和46.6℃,已經有點難頂了。

綜合來看,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表現較為突出,其次是紅魔渦輪,風扇散熱背夾和黑鲨制冷背夾2磁吸版偏高,其他符合正常表現。

設計合理性值得深究

制冷效果是衡量一款散熱背夾的重要指标,我将空載溫度和遊戲實際測試兩個環節前置,但除了散熱,還需要一個好的設計。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提到的設計不單指外觀,出風口方向、重量等,如果設計不合理,那用起來會有點不方便。

·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這款較前代體積更大,黑鲨将PCB主闆放置在散熱片上方,相當于制冷和本身熱源區隔開,熱量直接随風扇帶走,冷凝水自然也少了。取消了溫度顯示,出風方向改成了上下出風,不吹手。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14

背夾重量114g,說實話這個重量有點偏重了,如果你的手機本身也在200g以上,時間久了雙手還是會感到疲憊感。隻能說這也是堆料帶來的必然代價吧。有個小細節,這款背夾的夾具阻尼控制得非常順滑,手機很容易就嵌進去了,增加了幸福感。

·紅魔渦輪散熱背夾:在前面的空載測試和遊戲實測環節中,紅魔渦輪散熱背夾的表現顯然沒有它家手機那麼亮眼,這在一定程度上它的設計有一定關系。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15

紅魔渦輪散熱出風口在上方,但整個機身也隻有這一個出風口,相當于所有的熱量都隻能集中在這裡排出,出風口溫度不低,可以達到42.2℃,作為對比,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上下兩個出風口溫度分别為33℃和32℃。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16

問題在于這款背夾的制冷片也放置在上方,而非常規的中心位置,官方之所以這樣設計,大概率是為了壓縮厚度和重量,92.4g的重量,的确很輕,風扇也因此放置于下方。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17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18

這就導緻這款背夾的最冷處和溫度最高處,在同一方向的兩側,可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背夾散熱效果,盡管本身實際制冷效果也不錯。

用一種很PUA的說法是,你還能做得更好。

不同于其他散熱背夾,紅魔渦輪散熱的外觀設計有點類似飛機,有兩個小翅膀向外延伸,好處在于增大的接觸面積,提升制冷效果,順手擡了一手辨識度。缺點在于可能會影響操作,尤其是當手機影響模組比較大的時候。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19

把手機換成五攝模組的華為Mate40 Pro 後,這個問題就很明顯了,較大的圓形鏡組與紅魔的小翅膀存在一點“小沖突”,如果要不影響到鏡組,隻能調整背夾的位置,但是調整位置又會影響到雙手的操作空間。

如果你的手機鏡頭模組偏大,就不太建議使用紅魔,還是優先選擇常規造型。

紅魔渦輪和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有點像兩個極端,前者設計用決定功能,設計優先,制冷适中;後者用功能決定設計,制冷優先,再根據功能設計外觀。但出于操作的考慮,建議紅魔下一代換新的設計。

·一加&iQOO散熱背夾:一加是本次所有散熱背夾中唯一一款外觀設計理性的,但重量向黑鲨看齊,為113.1g,重量偏重。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在于一加這次的堆料相當狠,内置兩塊标準規格的制冷晶片,這一點在同類産品中極為少見,機身也因此較為寬大。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20

值得注意的是,一加散熱背夾在設計上有那麼一點小尴尬,在于它的風扇處。手指可以輕易地伸進去,盡管一般人不會這麼做,但遇到孩子或是好這口的人,多多少少會有點安全隐患,就像有時總忍不住想去觸碰正在轉動的電風扇。

一加散熱背夾采用左右出風,這本身沒什麼,但在于出風口的風速快,風量有點大,溫度也不低,加上熱風直接吹手,這就很影響用戶體驗了,同樣左右出風的iQOO的散熱背夾也有類似的問題,不過iQOO對一加的優勢在于重量更輕,為92.4g。

另外,一加的最大檔風扇噪聲是這幾款最大的,有點吵了。

·白色黑鲨散熱背夾:這款背夾同樣是左右出風,但是風速較小,對手部的影響遠沒有一加和iQOO那麼大,加上做工精緻,62g的重量,以及還不錯的制冷效果,至今仍然可以成為爆款,自然也就好理解了。

·黑鲨制冷背夾2磁吸版:當你看到它的外觀,大概就能想到它主要是為誰設計的。由于是磁吸,這款也是本次所有背夾中用起來最優雅的,73g的重量用起來也較為無感。但是問題在于這款背夾更适合支持Magsafe的iPhone 12/13系列使用。

·風扇散熱背夾:它同樣是左右出風,風力大,噪音也不小,做工不拘一格,就13.9元,典型的給多少錢辦多少事。

在設計上,這幾款散熱背夾有點像10年前的智能手機市場,都在盡可能表現出自己産品思路,除了更适合iPhone的磁吸版,要考慮鏡頭模組大小的紅魔渦輪散熱背夾,其他幾款都有很好的通用性,由于背夾重心後置,重量帶來的體感沒有數字差異那麼明顯,裝備在手機後,都有很好的體驗。

使用與擺放是否跟上時代

手機裝備散熱背夾後,會帶來一個問題——如何放置。

建議手機屏幕朝下放置,散熱背夾的大号夾具足以撐起手機,讓屏幕與平面保持距離而不傷及屏幕。如果反之,則會遮擋進風口導緻熱量無法散出,損壞散熱背夾内部的元器件。雖然部分散熱背夾有過熱保護,但不是每個背夾都有,沒錯,你得加錢。磁吸背夾倒是可以充當手機的支架,當然前提也是将充電口朝上,如果需要它散熱的話。

至于交互,沒想到吧,現在散熱背夾也能有交互,和手機一樣也是鐵闆烤鱿魚——卷起來了。散熱背夾交互方式主要有2種——APP控制和實體開關。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21

這7款散熱背夾中隻有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和紅魔渦輪散熱背夾通用版支持APP控制,連接方式簡單。連接後,用戶可用APP控制散熱背夾的風速、RGB燈、定時開關等,這兩款散熱背夾均支持智能溫控,不過在使用中發現了一個小彩蛋。

紅魔散熱背夾連接速度快,連接一次後,第二次再開啟APP會自動連接。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也很快,但也沒完全快,當我用華為手機連接這款背夾時,有概率出現連接不上,搜索不到設備等情況,但如果連的是小米手機,例如小米12 Pro,配對速度相當快,使用體驗好了不少,目前沒有出現連接不上的情況。

另外,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機身表面也有一個實體開關。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22

一加和白色黑鲨散熱背夾采用實體按鍵開關控制,一加的開關甚至還是三段式按鍵,代表三個檔位的風速,它真的,我哭死。

值得注意的是,紅魔、一加、iQOO内置霍爾傳感器,隻有通電并裝配到手機後才會開始工作,好處是避免空轉産生冷凝水,壞處是如果手機寬度不夠或背夾位置不對,風扇同樣不會轉動,需要手動調整一下。

iQOO額外支持數顯,顯示當前背夾溫度,但是實際用處不大,希望之後把這個模塊扣掉,出個更便宜的版本,還更實際一點。

3款黑鲨散熱背夾和風扇背夾都是通電便能工作,盡管從認知來說,有霍爾傳感器自然更好,但落到實處,它的重要性顯得沒那麼大,屬于有更好,沒有倒也無妨。

總結與購買建議

綜合各方面表現,可以對每款散熱背夾做一個總結。

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

參考價格:249元

優點:制冷能力強、噪音小、上下出風不吹手、冷凝水少

缺點:價格偏貴,重量偏高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23

作為黑鲨最新的散熱背夾,黑鲨冰封制冷背夾3 Pro制冷表現是這幾款中最好的,冷凝水少也不用太擔心手機進水,但是價格貴,一分錢一分貨嘛,适合對價格不敏感追求制冷效果的玩家選擇。

一加18W冰點散熱背夾

參考價格:199元

優點:制冷速度快、三擋風速調節

缺點:重量高、噪聲大、價格貴、最大檔熱風吹手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24

這是一加第一款散熱背夾,堆料足,三擋風速滿足不同散熱需要,制冷速度快且效果也不錯,雖也有重量偏重,夾具阻尼偏大的問題,但總體依舊值得推薦。

紅魔渦輪散熱背夾(通用款)

參考價格:169元

優點:重量較、顔值高、噪音小

缺點:制冷效果不夠突出、小翅膀設計影響操作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25

這是紅魔新推出的散熱背夾,本身表現不錯,制冷效果也能滿足高負載遊戲的需要,但是對比黑鲨,同為遊戲手機廠商推出的散熱背夾,就顯得有些中規中矩。

iQOO極風散熱背夾Pro

參考價格:199元

優點:噪音小、有數顯

缺點:通用性一般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26

之所以說通用性一般,是在于它随包裝附贈一根轉接線,讓手機給散熱背夾直接供電,但是基本隻有iQOO手機輸出的功率能帶動,性價比不高,是一款指向性很強的散熱背夾。

白色黑鲨散熱背夾

參考價格:129元

優點:做工精緻、輕盈小巧、第三方價格便宜

缺點:制冷效果一般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27

這真是散熱背夾品類的常青樹,至今仍是爆款,除了本身素質還不錯外,現在第三方店鋪價格便宜,基本上100元以下就能拿下。

黑鲨冰封制冷背夾2磁吸版

參考價格:299元

優點:造型小巧精緻,磁吸使用方便

缺點:實際制冷效果和通用性一般,定制版價格偏高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28

制冷效果一般來自于本身有限的散熱面積,這款背夾更适合iPhone 12/13系列用戶使用,基本屬于量身定制的那種,安卓用戶不建議購買。本次測試的這款屬于高達定制版,價格偏貴,标準版現在到手價179元,功能參數一緻,就是顔值會稍差一點。

風扇散熱背夾

參考價格:13.9元

優點:風速大

缺點:噪音大、塑料味道較大、散熱效果依賴環境

手機背夾散熱橫評(從13.9到299元有什麼區别)29

風扇方案的制冷效果更看重環境溫度,環境溫度高于25℃基本處于心理安慰的水平,噪音大,塑料味道重,不推薦購買。雖然它隻要13.9元。

從13.9元到299元的散熱背夾,雖然看起來大同小異,但是用起來隻能說毫不相幹,就像奶蓋奶茶一般,上下完全不是一個味,一分錢一分貨。

使用散熱背夾不用擔心手機由于外設原因溫度降低而傷害電池,反倒是手機處于長時間高溫狀态,手機元部件老化得更快。至于冷凝水,隻要手機外殼沒有破損或手機密封性比較好,那就完全不用擔心冷凝水或水霧現象。

盛夏到了,玩遊戲時還是推薦大家配一個散熱背夾,既能提升遊戲體驗,又能降低手機溫度,延長元器件壽命。又是一年豔陽高照日,你不用散熱背夾,我不是很認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