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形式和形态是随着社會發展而不斷演變的。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進入農業社會,教育形式也從原始的口耳相傳教育發展成了适應農耕時代的教育。
農業社會的教育形态整體上是以家庭教育為主體,通過日常生活和生産中接受一些樸素的教育,有的也通過師徒制的形式接受一些民間專門技術教育。農業社會的學校教育較少,廣大勞動人民基本上被排斥在學校教育體系之外。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培養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對廣大勞動人民進行宗教、道德或政治的教化。教學組織形式以個别化教學為主,沒有嚴格的班級及學年區分。教學方法強調嚴格的紀律和嚴酷的體罰。師生關系反映了農業社會的階級關系、等級關系。由于生産規模小,社會教育影響較小,主要體現在村規民俗、家族傳統、宗教教化等。農業社會的教育要素和教育實施主要集中在教師個人身上,師傅帶徒弟,名師出高徒。
在農業社會逐步進入工業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教育形态也随着在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而變化,慢慢與工業社會适應并同步發展,逐步形成了班級授課模式,實現了教育的規模化。今天的教育形态是适應工業社會發展的教育組織形式和知識文化傳播方式,教育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行業,有專門的法律法規,教育管理體制,各級各類學校,專門的政府管理機構等等。工業社會的教育要素和教育實施主要集中在學校,學生和家長追逐名校,全社會都是名校情結。
繼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已經開始了信息革命時代。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主要是提高物質生産和交流的效率,信息革命在繼續提高物質生産和交流效率的同時,主要是解決知識生産和交流的效率問題。如果說農業革命解決了人類的生存和溫飽,工業革命提高了人類物質生活的品質,那麼信息革命将以提高人類精神生活的品質為終極目标。
互聯網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明,正在推動人類文明邁上新的台階。在人類所有的發明中,互聯網對人類影響之大,使其他發明無法企及。它颠覆了信息傳播的“中央複雜,末端簡單”傳統規律,不僅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手段,還正在改變我們的消費模式和生産模式,也正在影響人類的思維和情感溝通,必将改變教育形态。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不斷融合發展,不僅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降低教育成本,更讓我們看到了實現教育規模化與個性化和諧統一的希望。大規模開發在線課程(MOOC)的快速發展、小型私人定制課程、大一分類課程、學位系列課程、反轉課堂等等成功案例,為教育的規模化與個性化的和諧統一打下了這次教育變革的堅實基礎。
教育的整個生态将因為互聯網而改變,廣大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樹立育人為本、融合創新、開放共享的新理念,迎接适應信息社會新的教育形态到來。信息社會的教育要素都将集中在網絡平台上,教育實施将以個人選擇為主。真正實現教育公平,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李志民,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