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7-20 15:31:44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亢、蔣芳、朱筱

夜幕降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宛若一艘巨輪,橫卧在三灣風景區,與之緊鄰的大運塔在明暗交錯的燈光下熠熠生輝。6月16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正式開館,成為展示中國大運河全流域、全曆史周期的标志性工程。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江蘇千年運河重生)1

6月15日無人機航拍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夜景。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去年11月13日,來到江蘇揚州視察調研時指出,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緻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作為起源地,也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江蘇一直擔當作為、走在前列。随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體系正式出台,一條曆史與現代、文化與生态、自然與景觀相得益彰的“美麗中軸”藍圖繪就,千年運河的現代化篇章正在鋪展。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江蘇千年運河重生)2

6月16日無人機拍攝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博攝

首創、唯一、示範,扛起“原點”擔當

北京,大運河漕運的終點;江蘇揚州,大運河的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彙點。走進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一幅長135米,高3米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在展廳裡綿延伸展,正如大運河在中國大地逶迤流淌。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江蘇千年運河重生)3

6月16日無人機航拍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亦古亦新,亦工亦寫,亦文亦書。”江蘇省文化廳廳長楊志純介紹,作品上卷通過春秋争霸、雄才大略、汴河暢通、一統天下四個曆史畫面,講述了大運河開鑿、發展、西進、完成的曆史;下卷則由北國瑞雪、冀魯高秋、江淮綠野、吳越花雨四個章節組成,表現運河兩岸一年四季不同的景緻,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風貌、新氣象。

三灣古運河畔,75歲的楊文龍每天準時到運河公園鍛煉。談起身邊這條運河,老楊記憶猶新:“三灣過去是城市南部的工業區,運河兩岸聚集着農藥廠、皮革廠、水泥廠等80多家企業,水質、空氣、生态環境都遭到了嚴重破壞。”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江蘇千年運河重生)4

2020年11月14日,遊客在揚州市運河三灣生态文化公園漫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

幾年間的變化令人驚喜:江蘇和揚州按照“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要求,根據國家關于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規劃綱要,優化制定了江蘇的實施規劃,特别突出生态修複、城市修補的理念,對運河三灣段實施河道疏浚、駁岸改造等工程,包括一批效益較好的企業也進行了搬遷,經過幾年治理,如今運河三灣變身風景秀麗的濕地公園并免費開放……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江蘇千年運河重生)5

2020年11月14日拍攝的揚州市運河三灣生态文化公園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

三灣的變化隻是縮影。原點,意味着更多責任。

作為申遺牽頭城市,揚州共有10個遺産點、6段河道入選世界遺産點段,位列全省第一;全國來看,江蘇則是河道最長、流經城市最多、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點段最多的省份,也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唯一的重點建設區。

從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以來,江蘇扛起“原點”擔當,編制出台全國首部地方性法規《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編纂出版全國首部運河通志《中國運河志》;設立全國首隻、初始規模200億元的大運河文化旅遊發展基金;出台全國首個京杭運河綠色航運發展實施方案;建設首個中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台等……不僅創下了多項“第一”,更形成了具有示範效應的“江蘇樣闆”和“江蘇經驗”。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江蘇千年運河重生)6

6月16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内展出的唐至清茶盞、茶碾、玉擺件等日常器具。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幾年來,一手抓減污降碳,一手抓生态擴容,運河沿線正在變身綠色長廊。2019年5月,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和省長吳政隆發布“總河長令”,全省打響了碧水保衛戰、河湖保護戰。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陳傑介紹,迄今已整治運河兩岸突出問題1200多個,洪澤湖、駱馬湖等沿線湖泊恢複自由水面100平方公裡。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2015-2020年運河沿線省考及以上斷面水質優于Ⅲ類比例從59.5%上升到86.8%,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沿線8個設區市全部建成國家級水生态文明城市,建成農村生态河道339條、生态清潔小流域96個、水利風景區151個、水美鄉村1820個。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江蘇千年運河重生)7

6月16日,嘉賓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内參觀清朝“石鋪路”。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一手抓保護傳承,一手抓活化弘揚,運河串起一條條文化長廊、旅遊長廊,兼具高顔值與高品位。運河三千裡,最憶清江浦。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江蘇省非遺系列活動就把“主場”設在了淮安。一曲《運河頌》拉開“裡運河之夏”的序幕,來自運河沿線8省27市90餘項非遺項目集中亮相,市民不僅可以一站遍嘗運河美食,更可一展盡覽運河盛景。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江蘇陸續遴選出20條運河主題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創作出歌劇《運之河》、大型交響合唱《大運河》、舞劇《千年運河》、實景演出《運河四季》等一批文藝精品,今年還将推出“運河百景”标志性文旅産品,“千年運河·水韻江蘇”文旅品牌聲譽日隆。

“到今年6月22日,就是申遺成功七周年。我真切感受到,全社會對于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模式日趨成熟,市民參與保護的意識不斷加強,古運河重生的腳步正在加快。”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長金說。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江蘇千年運河重生)8

6月16日,嘉賓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内參觀清朝“石鋪路”。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打造“美麗中軸”,再攀新高峰

運河塑造了蘇州城,為這座始建于春秋的古城留下水陸并行、雙棋盤的城市格局,小橋流水、人家枕河的優美意境;運河也滋養了蘇州人,留下精耕細作的農耕文化,精細編織的絲綢文化,精雕細刻的手工業文化,精巧細膩的社會文化……

近日,這座古城再次以複興大運河水文化為使命,以打造國際化東方水城為目标,提出重塑“假山假水城中園、真山真水園中城,城鄉一體雙面繡,古今輝映總相宜”的城鄉面貌新格局。

遺産豐富、底蘊深厚,江湖交彙、城河共生,是大運河江蘇段的顯著特色;土地開發強度大,城鎮空間發展約束緊,生态空間騰退壓力大,是大運河江蘇段國土空間發展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惟有強化剛性保護與科學利用,方能護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江蘇千年運河重生)9

6月15日無人機航拍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夜景。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隻有真正行走在大運河上,才能切實感受大運河不僅是文化帶也是生态帶、經濟帶、城鎮帶。”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深有感觸地說。2019年9月18日至21日,他用3天半時間跑了運河沿線的4座城市,從水路、陸路多角度考察大運河,提出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高質量推進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讓流動的文化澤被當代啟迪未來。

2020年7月,江蘇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對美麗江蘇建設作出部署,強調系統推進大運河地區曆史文脈傳承、生态環境修複、岸線景觀塑造、綠色經濟發展,一體建設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走廊、生态走廊、旅遊走廊,形成江蘇的美麗中軸。

到今年6月3日,江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1+1+6+11”規劃體系正式出台,标志着江蘇将這一寶貴遺産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據了解,所謂“1+1+6+11”規劃體系有三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前期已出台的《江蘇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其次是最新推出的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态環境保護修複、文化價值闡釋弘揚、現代航運建設發展等6個省級專項規劃;第三部分則是11個設區市的實施規劃。同時,江蘇還将鹽城、連雲港兩地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實現江蘇13個設區市全員加入的新格局。

打破行政區劃、流域分割,樹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建立以運河水系為脈絡的保護傳承空間布局……江蘇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介紹,“美麗中軸”依大運河而成,集文化軸、生态軸、城鎮軸、經濟軸于一體,戰略區位重要、文化底蘊深厚、城鄉聚落密集、生态本底良好、經濟地位突出,具有一軸引動全省區域發展格局、盡顯大美江蘇獨特韻味的重要作用。

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美麗中軸”正加快從概念落實到路徑、細化到項目。

能不憶江南,人家盡枕河。有着“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之稱的無錫,運河遺存豐富,一座明萬曆年間的清名橋吸引遊客紛至沓來,拍照“打卡”。“可他們帶回家的除了名勝古迹風貌,還有照片裡連串的‘辦證’廣告,實在有損形象。”一位大爺的抱怨,引起了無錫市梁溪區檢察院檢察官的注意。随後,該區檢察院啟動公益訴訟調查程序,向責任單位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協調古建築橋梁養護管理單位,全面清除古橋“廣告”污染。

大到關停污染企業,小到清除城市“牛皮癬”,工匠精神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今年起,江蘇還将清單式推進169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2134億元。南京胭脂河古遺址公園、南通唐閘、蘇州浒墅關文旅綜合區、常州長蕩湖綜合整治……古老運河激蕩着新的發展動能,描繪着大運河文化帶的未來模樣。

江蘇省省長吳政隆強調,要切實把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同生态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把推進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高質量發展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協同起來,把精品意識融入每一個工程、每一個項目、每一段河道、每一處風貌,像繡花一樣一針一線去繡,見功夫、見品質。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江蘇千年運河重生)10

位于京杭大運河畔的江蘇徐州新沂市窯灣古鎮(2019年10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

賦能複興,千年運河新使命

今年5月,世界運河古鎮合作機制會議在揚州召開,多國代表線上線下互動,交流探索與經驗,形成一份《深化世界運河古鎮合作機制倡議》。這是2017年創設世界運河古鎮合作機制以來的又一個重要成果。

“将世界各地的運河發展成綠色動脈,帶來工業發展和自然保護的和諧發展,這是一個偉大的想法。”比利時前駐中國大使帕特裡克·奈斯認為,以運河為紐帶,結成全球運河共同體,為可持續發展尋找世界級的答案,彰顯了運河的當代價值。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江蘇千年運河重生)11

6月15日無人機航拍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夜景。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WCCO(世界運河曆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秘書長鄧清已經連續14年組織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堅持“一年一主題、一年一特色”,邀請了29個國家、60多個運河城市對話。在她看來,運河的文化價值非常豐厚,是國家形象亮麗标識、中華文明重要支撐,也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窗口和平台。

近日,江蘇圍繞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和區域文化三個類型,從時空(曆史、地域)、人文(社會、文明)四個維度,概括大運河文化的四重價值:一是貫穿古今、流向未來的曆史長河,二是溝通九州、連接世界的運輸通道,三是濟世惠民、承載興亡的國運命脈,四是創造奇迹、拓展文明的精神源泉。

在古代,大運河是流金淌銀的交通要道,如今成為建設“争當表率、争做示範、走在前列”新江蘇的重要路徑,有效支撐綠色高質量發展。

昔日黃金水道,亦是今日國運命脈。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的統計顯示,大運河江蘇段是目前唯一整段通航的黃金水道,年貨運量約5.3億噸,是萊茵河全年運量的2倍左右;揚州邵伯船閘年過貨量是長江三峽船閘的近2倍,是京滬高速公路的8倍;蘇北運河是大運河全線中等級最高、運量最大的航段,也是全球最繁忙内河航段,貨運密度世界内河第一。

“航運是千年運河的核心功能,也是運河文化的邏輯起點。”江蘇省交通廳廳長陸永泉介紹,大運河江蘇段将以順暢運河“通”天下,以綠色運河“顯”特色,以文化運河“傳”曆史為目标,努力打造“全國内河航運标杆”和“世界内河航運之窗”。

有形的“美麗中軸”,亦是無形的精神脊梁。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認為,“古運河還要重生”是中央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古運河如何重生?不是複古泥古,重返曆史現場,而是在追求運河本體物态重生的同時,實現精神層面的複興與賦能。我們将挖掘并彰顯大運河的千年底蘊、時代價值和當代形象,廣泛傳播大運河蘊藏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讓大運河文化展現永久魅力、煥發時代風采。

江南北國脈相牽,隋代千年水潆漣。千百年來,運河滋養沿線城鄉,承載着厚重的曆史,更蘊含着美好的未來。

今年6月10日,運河全民健身走項目“常走大運”已是連續第九年舉辦,1600多人從張太雷紀念館出發,穿過文成橋、南港碼頭等,在感受大運河旖旎風光的同時,重溫紅色文化,汲取奮進力量。

在江蘇,運河已經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穿行在790公裡的運河江蘇段沿線,城鄉風采與運河風光交相輝映,其内蘊的文化力量成為人們精神圖譜中的亮色,一條水清、岸綠、景美、文昌的“美麗中軸”正在崛起。

“秉持世界眼光、中國氣派、江蘇特色,堅持更高标準、更高水平、更高品位,我們不僅要把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成走在前列的先導段、示範段、樣闆段,更要力争将大運河江蘇段打造為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東方樣本。”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說。

古運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江蘇千年運河重生)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