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宋江忠義的矛盾

宋江忠義的矛盾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21:25:52

《水浒傳》是數百年來流行最廣、影響最深遠的奇書之一,這是一部複雜且矛盾的小說,豐富的文化内涵、鮮明的人物形象,血性與理性的心理結構,諸多的矛盾與糾結,都是讓人們争議不斷,也讓人百看不厭。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1

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及時雨”宋江是107好漢中的領頭羊,他身世平平無奇,卻能招賢納将,他不是武功蓋世,卻能駕馭群雄,他後來居上,成功坐上梁山泊第一把“英雄椅”。

這個好漢集團軍中的一哥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人設1:宋江是一個演技精湛的影帝。

所謂演技就是以正确的語調來诠釋不同情感,有人天生會演,有人後天習得表演技能。要成為演技精湛的影帝,除了對角色的認知,表演者的客觀性和訓練是非常重要性。

在《水浒傳》中衆多人物裡,宋江真的很會演,至于他是不是天生的演員,書中沒有細說,但從他作為一個草民到梁山泊坐第一把交椅的帶頭大哥,不得不說,一路走來,他也從一個“小透明”曆練成一個演技精湛的影帝級大拿。

◎上梁山前本色出演,塑造出百姓心中英雄的模樣。

《水浒傳》第十八回,對宋江的樣貌和介紹長達五百多字,這在其他107個英雄好漢中是絕無僅有的。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2

綽号自古就有,就是根據某人身上的一些特點,給其取一個有代表性的稱謂,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内涵。作者用這段長長的文字,詳細介紹了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等宋江未上梁山時的三個綽号的由來。

“孝義黑三郎”是宋江展現在鄰裡鄉親的一個比較鮮明的社會标簽。國人重孝道,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孝”是很受重視和被倡導的,“孝”也是立家之本。

相貌家世平平無奇的宋江,如何在芸芸衆生中突圍而出呢?

宋江本就是很孝順父母,對手足也有情有義,他隻是懂得把“孝義”的聲名揚出去,在鄉裡鄉親心目中,“孝義”是百姓對英雄的一種期望,以及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所以,宋江的本色出演也就得到群衆的肯定和誇贊了。

光有“孝義”還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的。當出身草根的宋江擠進官場,成為一個縣衙小吏時,雖然薪資微薄,但他卻不吝财力,在力所能及範圍内,仗義疏财,扶危濟困,在貧苦百姓心目中塑造出“救人于貧苦,解人于危難”的英雄形象。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3

平頭百姓最關注的就是“兩餐”,在耕種莊稼時,雨水貴如油,尤其在旱天時,一場及時雨就可能是整年的糧食的保證。

宋江的善舉獲得了百姓的誇贊和傳頌。他還未進入江湖,江湖已經有“及時雨”的傳說,隻是因為宋江明了,一個有溫度的綽号,會讓他聲名在外,也會讓他矮小的身軀被無限地拔高。

據說在宋代,“保義郎”是除了科舉以外平民最容易獲得的官職,這是一個有官銜無實權的職位,是朝廷用于招攬民間能人異士,籠絡草莽英雄的。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4

“保義郎”既是尊稱也是一種名譽。在《水浒傳》71回梁山好漢們排座次,宋江的官方外号是呼保義。在忠義堂大廳上,宋江座椅後赫然豎着“山東呼保義”的大旗。“呼保義”是宋江最樂意飾演的一個人設,全部正式場合他都會使用“山東呼保義”的名号。因為,這已經不是宋江一個人在奮鬥了,他是成為了整個山東老百姓的正義代表呀。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5

宋大哥未上梁山之前,大多都是本色出演,加上他通曉人性,生活磨練了他的演技,也使他從一個沒有人認識的素人慢慢成長為一個江湖傳說的“俠義英雄”。隻是,當時的宋江萬萬沒有想到,“及時雨”這個人設的影響力之大,影響之廣泛,且還為他日後當上梁山寨主和廣納英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證明,兩虎相争,會演才會勝。

晁蓋在社會上也是一個很玩得轉的人物,劫了生辰綱後上梁山,他比宋江先上梁山,先被推舉為寨主,成為第二任首領。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6

晁蓋雖然沒有太大的企圖心,但穩中求進。接任時山前山後七、八百人,在短短2年左右,便發展到三五千人,當時的梁山雖然還算不上是集團化,但也不算磕碜了,大塊肉大口酒,不挨餓還“生意”不斷,梁山正走上坡路呢。

江湖是講究“先來後到”秩序的地方。已經在梁山站穩腳跟的晁蓋武功、江湖名聲與宋江差不多,最終卻被後到的宋江奪到“第一把交椅”,他差哪了?

當宋江上山後,雖然宋江與晁蓋是因疏财仗義而惺惺相惜,進而一同共事,但終究兩人的政見與價值觀不一樣。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7

晁蓋沒有政治抱負,也沒有長遠的發展規劃,隻求在梁山稱王,與兄弟們快意恩仇過小富即安的日子,而宋江心心念念都是成為“呼保義”式的精神領袖,再為朝廷效力。

梁山隻是一個平台,宋江隻是借助這個平台壯大聲譽,提高自己在江湖的身份地位。梁山泊呀,畢竟是小地方,怎麼能與朝廷這個國家核心平台相比呢?宋江是有政治野心的,他的夢想是為朝廷效力,在朝廷這個大平台中發揮自己政治才幹,然後名留青史。

一山難容二虎,何況宋江這隻是有着很深城府且謀略演藝俱佳的老虎,那就不得了。宋江先是很真誠地對晁蓋說,你是大王呀,要坐鎮寨中,我是你的手下,有什麼事處理,讓兄弟我去吧。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8

晁蓋看着宋江一臉誠懇,内心好感動呀,好兄弟,準了!得令後的宋江在屢立奇功之餘不動聲色地,悄然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了,在一衆好漢面前成功飾演了“笑面虎”的角色,笑着奪取了梁山的控制權。待晁蓋醒悟後,雙方勢均力敵的局面已成定局了,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

晁蓋不甘心拱手讓出半壁梁山,想要通過建功重新在群雄中立威。當決定夜襲曾頭市,卻發現沒有幾個手下可用了,而且他長時間賦閑在寨子,武功、打仗等都有些生疏了,在混戰中被一枝刻有“史文恭”的毒箭,射中面頰後不治而亡。晁蓋的死,看似正常,實則暗藏玄機。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9

搖回鏡頭,看看出戰前,當時的宋二哥有做過什麼。宋江等在金沙灘為出征的晁大王餞行。正當哥倆狀似情深款款地互勉,實際各懷異心時,蹊跷的事情突然發生了,新制的認軍旗突然被風半腰吹斷,相信衆人心中都會咯噔一下的,晁蓋和宋江怎麼想,書中沒有細說,讀者自行腦補吧。

衆目睽睽之下,兇兆出現,大家夥還沒有出征,已被植入上天注定的信息了,那晁蓋的死也就順理成章了,沒有什麼好懷疑的,宋二哥真的是好深謀遠慮,人不知鬼不覺地造了個出征兇兆,為日後的奪寨主之位鋪好墊子。

晁大王中毒箭後要回寨治療,卻被宋二哥手下呼延灼攔住說要等宋的将令才可回,這一耽擱,可是要了晁蓋的命了。晁蓋回到寨子病情已經很嚴重了,不能飲食,渾身浮腫,命在旦夕了。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10

宋江忍不住哭了,好不傷心呀,痛哭不已,這眼淚擦了還流,那個傷心痛心全都跑面上了呀,還親手給晁蓋“敷貼藥餌,灌下湯散”,卻“忘記”安排人下山去請大夫,更不要說花重金請專家了。晁大王在宋二哥的隻嚎哭不治療的決定中,含恨而亡。

雖然晁蓋不是宋江所殺,卻有可能因宋江而死。晁蓋死了,也靜默地退出梁山權力之争,不是因為他不夠優秀,而是他的演技不如宋影帝呐。

人設2:宋江是一個小人。

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尚書·虞書·大禹谟》

許多人不解了,宋江不是平民英雄嗎,怎麼又成了小人呢?

◎宋江出身于布衣階級。宋江雖然出生地主家庭,不缺衣少食的,但他也就是家裡有點錢的群衆,古時把沒有身份地位的平民百姓叫做“小人”,所以,哪怕成年後的宋江再怎麼想做“呼保義”也擺脫不了小人的身份。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11

◎宋江終生所求是功名利祿,是個人的欲望。

古語有雲:“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這個“義”不是江湖“義”氣,也不是單純的“做合宜的行動”,它是指君子所求的不是個人的欲望,更多的是為了國家,為了社會,為了正義而去争取,簡單地說,是為民求利,代衆生而求。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12

未上山前的宋江,是郓城的押司,級别不高,但是“吏道純熟”。怎麼樣的一個“吏道純熟呢”?宋江自幼受着儒家思想的教育,深谙官場之道,對于官場的應酬,資源的謀求等等很老道,他自踏入官場,就竭盡全力混迹其中、苦心經營各種圈子的人脈。上山後的宋寨主,打着一張替天行動的“義”的旗幟,說得最多的是“義”,然而,他内心裡想的卻是朝廷招安,功名利祿的事兒。

宋江所表現的“義”隻是受着儒家影響的性格上的仗義,而不是一心為公為民為衆生的義,他算不上君子。

◎宋江的行為代表他的價值選擇。

為什麼“及時雨”的名聲在江湖上更多人知道,而“呼保義”的名頭卻需要由宋江極力自産自銷?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13

隻要有财,舍得财,肯幫人就能在江湖上落得“疏财仗義”的好名聲了,但“保義郎”卻不是舍得财就行的,必得有相配的“德”,也就是“德位相匹配了”才能成為精神領袖的。

“保義郎”是宋江竭力塑造的人設,實質上,他的行為與選擇都與“忠義”相隔甚遠的。

宋江任“押司”時,利用職務之便為盜竊作案嫌疑人通風報信,放之今天,就是“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這完全違背“忠于職守”呀。

酒樓上題反詩後連累戴宗和李逵,使他們不得不落草為寇,何談“手足義氣”?宋江還請來營救他的好漢去殺告密者黃文炳全家,大小四五十口盡皆殺了,不留一人,這完全隻是為了洩個人之憤,恐怕當時的宋江眼中隻有仇恨全無“忠義”了。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14

宋江在廟堂難以企及高位,恰好有個機會讓他在江湖上迂回發展,于是,宋江就高舉着“替天行道”義旗走江湖去。但是,讀遍整部小說,發現宋江所言所行所選擇,都與忠孝無關,隻與權謀有關,他把“義”作為控制那些草莽好漢的工具,當成了他謀取招安,博取名聞利養的籌碼。

“君子”是儒家提出的為人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理想人格的化身。但當時的官場,君子往往難以獲得重用,小人反而得志。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15

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小人喜歡推卸責任,錯誤都推給别人了,不做不錯,過失少升官就易;小人對利己的事很敏感,精力都放在利己方面,有利就做,無利不起早;小人雖然也有長遠的眼光,但他不關心能不能做真正的聖賢,就如宋江一門心思想做“保義郎”式的精神領袖,不外是為了被朝廷招安和重用,他更看重的是“功名利祿”。

結語

羅真人:吾弟子既脫火坑,學練長生,怎能再慕此境。——《水浒傳》第八十五回

一個人的價值觀會對事物的是非、善惡、及其重要性進行判斷和評價,從而影響其行為取向。宋江表面謙恭禮讓、樂于助人,骨子裡卻工于計算,擅于權謀。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16

宋江真是無時不在向世人表忠心:“俺是梁山泊義士宋江”。看一個人,不是看他多會說,而應觀其行為。雖然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永遠做君子,也不可能每天都做小人,然而,上山前的宋江雖然不是名副其實的忠義之士,卻也還有一些扶危濟困的行善之舉;上山後,在權力争奪中,在統治梁山泊期間,大部分都是盜忠義之名行不義之實。

宋江上梁山後,将企圖心小心地藏起來,就如在官場中的“吏道純熟”一樣,努力修煉自己的演技,将“忠義”這個角色演繹得淋漓盡緻,然而,當扯掉這件漂亮的外衣後,他不過是藏着小人之心的僞君子而已。

宋江忠義的矛盾(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17

《水浒傳》中為什麼沒有直呼宋江為“保義郎”而是“呼保義”呢?個人的理解這個“呼”,意思之一,“不走心,随便叫叫”;意思之二,與“乎”相同音,表示“懷疑”的意思。

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一個人的原則;有所不為,而後有所為,是一個人的修行。當“貌似忠義”的小人,成為團隊的首領時,組織也就成為了一個争名奪利的火坑了。在追逐名利的火坑中談什麼修行呢,修羅場還差不多,在“在困境中做絕死奮鬥”就是其宿命。這或許是《水浒傳》通過宋江的成功而給世人一個隐秘警示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