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格,是書畫家買賣書畫的報價,即以作品每平方尺大小的面積折合多少銀兩的意思。普通商品論斤兩,或按件計價,唯有房産是依面積算錢的,其中又分實用面積、建築面積和公攤面積。書畫與房産一樣,同樣以面積計算,隻是計算單位不一樣,房産用的是平米,書畫用的是平尺。
建國之前曆來沿用潤格買賣書畫。黃賓虹雖然不以賣畫為生,但也有潤格發表在報刊上,其目的并非完全是為了招徕顧客,而是表明一種态度和身價,以杜絕無理索畫者的糾纏。齊白石則不然,他的生活來源就是賣畫,因此,潤格就是實價,一分不能少。解放後,潤格幾乎銷聲匿迹,書畫買賣也成為了較為隐秘之事。見過北京榮寶齋收購名家大師作品的發票,作品都按件計價,未用潤格,且相當便宜。看看這些當年的單子,感慨萬千!
大師當年都賣地攤價,齊白石畫價是每平尺4元錢,吳作人的潤格是一平尺5元錢,李可染8元,劉炳森6毛、8毛錢。黃賓虹的畫一元錢一張。70年代,像李可染、吳作人、蔣兆和,當時收購價都是45塊錢一大幅,齊白石才賣10塊錢一尺。任何東西都沒有藝術品增值快,如今,中國書畫已經暴漲了1億倍了。李可染、黃胄、葉淺予、徐悲鴻等等畫作,按當時工資計算,一個工人的月薪即可購買一件大師作品,大學教授的月薪可以購買一籮筐。
這種計價标準似乎比較符合市場規律,不似現在的書畫市場,動不動幾萬、幾十萬一幅,把藏品的升值空間都給封死了。書畫家賺錢的同時也應該為藏家留出上漲空間,這樣才能做到雙赢。比如齊白石賣畫,價格就很低,他以量取勝,升值空間留給了後人。黃賓虹同樣如此。事實也證明,他們的畫是最值錢的。反觀前些年畫價高高在上的當代畫家作品,誰購買就爛在誰手裡,除非你折價轉手,因為這種違反市場規則的價格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講,你購買書畫作品,出價越高越能表達你的喜愛程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