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醫生應熟知超聲心動圖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優勢與不足,較為客觀地分析報告結果、動态觀察各測量數據變化,結合臨床綜合分析,避免過份依賴超聲診斷。而且多與超聲醫生溝通,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提供必要臨床信息,疑難病例最好能與超聲醫生共同分析圖象。因為,超聲檢查結果必須立足臨床。
事實上,超聲心動圖奠基人菲根鮑姆是一位心内科醫生。在國外,超聲心動圖隸屬于心内科,所有的心内科醫生都需經過專門的超聲心動圖培訓,不僅具備分析心髒超聲圖像的能力,且具有親自動手操作技能。然而,一直以來國内大多數醫院常由超聲科醫生來完成該項檢查,導緻心内科醫生不了解超聲心動圖基本知識,無法準确理解與判斷超聲心動圖報告;超聲科醫生由于缺乏臨床專業知識,很難客觀契合需求而提供臨床所需的必要信息。
因此,培養具備心髒超聲基本技能的心内科醫生,讓超聲心動圖回歸心内科是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這一融合,需心内科醫生充分參與到超聲心動圖培訓中。能否準确解讀超聲心動圖,成為衡量成果的關鍵。
掌握超聲心動圖基礎知識 明晰臨床價值
超聲心動圖常用檢查方法
二維超聲心動圖實時顯示心髒大血管的斷面解剖結構和空間關系,采用與心髒相互垂直的三個基本平面,成為超聲心動圖檢查的必須基礎。
M型超聲心動圖清晰顯示心髒局部組織的快速活動變化,以二維超聲圖像為基礎,通過調節取樣線選取所需的M型超聲圖像。
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利用多普勒效應研究心髒血液動力學變化,于二維超聲切面經采樣框實時彩色編碼顯示血流,紅色表示血流朝向探頭,藍色表示血流遠離探頭。
超聲心動圖基本功能
超聲心動圖可定性診斷和定量分析心髒結構、瓣膜形态、室壁運動及血液動力學狀态。
評估心髒形态、結構
包括心腔大小、室壁厚度、瓣膜開閉和心肌運動等。心内科醫生應掌握的知識:二維超聲測定的左室内徑較M型測值偏小,正常上限值一般不超過55mm;左房容積指數正常值為(22±6)ml/m2;右房橫徑正常值上限為44mm;右室橫徑應小于左室(中部<35mm,基底部<42mm);右室遊
離壁厚度通常<5mm;右室流出道正常值上限33mm;肺動脈正常值上限23mm;主動脈窦部正常值上限33mm;室間隔及左室後壁厚度正常值上限11mm。監測血液動力學評估每搏輸出量、心輸出量;評估瓣膜狹窄和關閉不全程度;心房、心室及大動脈水平分流的方向、速度、壓差;估測肺動脈收縮壓和舒張壓。肺動脈高壓臨床症狀無特異性,病因涉及多學科,易漏誤診,超聲心動圖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篩查方法。
評價心髒收縮和舒張功能
依據左室射血分數(LVEF)判斷左室整體收縮功能狀态,正常不低于55%,但需注意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可能高估結果。LVEF:45%~54%提示左室收縮功能輕度異常,30%~44%提示中度異常,<30%提示重度異常。左室舒張功能的主要評估參數:二尖瓣前向血流頻譜E峰、E峰減速時間(DT)、A峰和E/A峰比值;二尖瓣環組織多普勒頻譜E’峰、A’峰、E’/A’;E/E’峰;肺靜脈血流頻譜S波、D波、逆向a波(表1)。
讀懂超聲心動圖報告 合理規劃診療策略
一份完整的超聲心動圖報告應包括4方面内容:基本測值、現象描述、超聲圖像和結論。當臨床醫生看到超聲心動圖報告時,不僅應注意超聲醫生給出的結論,也應仔細閱讀報告單中的具體描述内容,從而獲取有助于診斷或鑒别診斷的信息,加深對心髒疾病病理生理變化的理解,以便合理制定治療方案。超聲心動圖報告結論可歸納為三種類型。
第一,有明确病因學提示:如心髒瓣膜病、先天性心髒病、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室壁瘤、感染性心内膜炎贅生物形成等(圖1~6)。對于心髒瓣膜病,臨床醫生應關注瓣膜的形态學特征,包括有無瓣膜增厚、鈣化、活動受限、對合不良、脫垂及腱索斷裂等;瓣膜狹窄或反流程度;注重心腔大小、室壁厚度、心功能和肺動脈壓等。對于先天性心髒病尤其複雜心血管畸形,還須關注内髒-心房位置、心房-心室位置、房室連接關系,大動脈方位及其與心室的連接關系,主要畸形和合并畸形等。
第二,僅為現象描述:如左室擴大、右室肥厚、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肺動脈高壓、心包積液、心髒占位。臨床醫生需結合病史、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判斷可能的病因,制定治療策略(圖7~9)。
第三,超聲所見心髒形态和結構改變與血液動力學信息不符或相悖,通常需行其他影像學檢查。如我院曾遇到一例42歲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間常規心髒超聲檢查僅發現小的房間隔缺損,但是房間隔缺損範圍與右室擴大程度不相符,進一步行心髒CT三維重建檢查提示左肺靜脈異位引流。該病例警示:當遇到超聲檢查所示血液動力學異常與心髒形态學改變不符合時,超聲醫生應警覺,并在報告結論中有所提示;臨床醫生需結合臨床并參考報告結果,積極完善相關檢查,明确病因,避免誤診誤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