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角,應該讀作“求決”,如此威猛猙獰的名字,感覺不是龍也得是個鳄魚四腳蛇啥的吧,但實際上是萌萌哒,來自北極的海象的牙。
如果說到海象牙雕刻,其實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經存在了,在俄羅斯楚科奇的烏厄連村的一座古墓中就出土有海象牙雕刻的魚叉叉尖,據考證是用來做裝飾物及辟邪物的,而現在的烏厄連村也是海象牙雕刻的藝術中心。
但是,中國的象雕藝術更為曆史悠久,所以當海象牙傳入中國後,用這種異域材質進行創作,就形成了一個新的特殊牙雕品類:虬角。
楚科奇人海象牙雕(十九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初期)
至少在南北朝時期,中國人對于北極及海象已經有了認識。成書于南北朝時的僞書《神異經》中記載:“北方有層冰萬裡,厚百丈。有溪鼠在冰下土中,其形如鼠,食冰草,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這裡面記述的“厚百丈”的層冰即為北冰洋中的冰山,而“冰下土中”的“鼠”,就是海象了。
明朝時期,西伯利亞大量向明朝進貢,其中重要的貢品之一就是海象牙。《遼東志》中記載:”北山野人,乞列迷之别種,養鹿乘以出入,水産海驢、海豹、海豬、海牛、海狗皮、殳角、鲂須,以為異物,昔入貢,今不通焉。”這裡面的“殳角”就是海象牙。
清乾隆 禦制虬角染色宮廷畫師彩繪火鐮盒
清乾隆 虬角十八子撚珠
海象,又稱海馬,生活在北冰洋周圍地區,是鳍腳目動物裡最大的,雄體可達三四米長,重兩噸。“海象牙”就是海象的犬齒, 成年雄海象的牙可長達1米左右, 粗徑可有12厘米。它和象牙不同,是向下長的, 突出于下方, 用以鑿冰、發掘泥沙以尋覓貝類海藻等食物,并且可以用它來幫助爬行攀登,在鬥争中又用以攻擊敵人等。
海象的牙能有多大,下面這則新聞可以看看(注:圖片有些重口味,吃東西的時候别看)
清代是虬角雕刻的繁榮時期,但都是清宮造辦處來制作專供禦用的,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王守木在《漫話虬角》中說:“由于過去貨源廣, 價格也比象牙便宜, 所以一直到解放前夕, 在北京前門外西河沿一帶還有不少虬角鋪, 一些象牙店也賣虬角貨。其原材料大都來自西伯利亞, 所以到四十年代太平洋戰争爆發以後就斷絕了。”
清乾隆 虬角海上仙山擺件
海象牙雕刻起來和象牙差不多, 不過其中的芯子比較大, 沒有象牙那樣大的實心的牙尖部份,因此雕刻的大都是比較小件的物品,如粉盒、首飾盒、扇股、雕翎扇柄、煙袋嘴、葫蘆口、鼻煙碟、大數珠, 以及頭飾花片、簪頭等, 尤其以扳指為多。
虬角工藝有個特色叫“茜綠”,就是用綠顔料将海象牙染色,染色後的虬角,有着翡翠一樣的效果。或是在刻虬角圖章時,會用海象牙的自然白色。(注:如果你百度“虬角”,有文章談到“茜綠”的工藝,會引用一本名為《茶音閑談錄》的書中記載,請注意,這是一本虛構的書,其中關于“茜綠”工藝的記載純屬虛構)。
清乾隆 虬角雕象生麥粒煙壺
目前,海象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最為珍貴的物種之一。當代虬角制作已經很稀少,而能掌握虬角雕刻全套工藝的藝人也更加稀少了。
保護野生動物,拒絕動物飾品!
但是,這項曾經的工藝,我們也應該知道。
清中期 虬角扳指
清 虬角“禹甸春和”毛筆
清中期 虬角圓雕玉兔小擺件
清代 虬角雕雙羊擺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