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詩蘭黛全線化妝品漲價,一瓶面霜一夜漲價幾十元。”“免稅店護膚品價格低到腳面,7折以上的我都不好意思入手。”
最近的美妝圈,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交疊出現。“美麗行業”吹的是什麼風?
資料圖:cdf海口市内免稅店。 王子謙 攝
漲價,是為了“降價”?
“品牌調價很正常,特别是對于國際大牌來說,基本都是隻漲不跌的。因為降價會對品牌主要消費者産生嚴重負面影響,會讓他們認為産品‘不值那個錢’了。”從事美妝行業多年的程先生對記者表示,本輪美妝巨頭的漲價,可能恰恰是因為他們“急了”。
今年一季度,各大美妝巨頭在中國或亞太市場的業績普遍不太好看。資生堂集團一季度中國市場銷售額同比下跌了20.6%,愛茉莉太平洋在中國市場銷售額下滑了10%,雅詩蘭黛集團亞太市場的銷售額同比下滑3.91%。
“一邊是原料價格上漲、貨又賣不出去了,一邊要維護是‘不能降價’的身段。矛盾之下,肯定得先漲價,因為漲價了才有空間‘降價’。”程先生說。
在剛剛過去的618購物節裡,不少美妝品牌就在折扣力度上開始“血拼”:向來吝啬贈品的品牌在直播間中首次推出“買一瓶正裝送一瓶正裝”的促銷;一向不打折的粉底液、保濕霜等産品的價格幾乎腰斬,這種降價或者“變相降價”事實上正是美妝巨頭們的妥協。
今年年初,寶潔品牌宣布,因疫情期間運輸、材料、勞動力和其他成本的上升以及全球通脹帶來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旗下十大品類産品全部提價。随後在其4月公布的第三季度财報中,寶潔淨銷售額同比增長了7%,這與漲價的舉措有直接關聯。
“總體看來,作為拉動國際美妝公司業績的重要抓手,如何把握住中國消費者還是國際美妝公司們的共同目标。”業内普遍認為。
(中新财經記者 左宇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