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學習漢字,僅僅是在自己的界定範圍内去認知漢字罷了。然而,一個漢字雖然能從不同角度解說它,但數萬個漢字,并非一個字一個字可以單獨解說清楚的,它們之間是互有聯系的。
今天咱們接着“西字家族”裡面逛,看看它與不同成員之間的相互關聯具體如何~
先看“栖”字,它本意就是鳥兒落在樹上的窩裡休息——栖息,讀音既有“xī”音,也有“qī”音。
同時,還有一個寫法“棲”,一個“木”和一個妻子的“妻”,“棲”隻有一個讀音“qī”。
“棲”字用妻子的“妻”标音表意,女子出嫁後随夫成家,便有了自己長居久安之處,可以安定下來繁衍生息了,如離家的鳥兒,有了一個自己安身久居的窩。
于是,古人造了鳥兒築在樹上自己獨立生活的鳥窩——栖,也造了一個人們自己成家立業的小窩——棲。
簡化漢字時,保留了書寫簡單的“栖”,讀音上依舊是“qī”,古音“j、q、x”不分。
“犧”字主要用在犧牲一詞上,它是簡化字。原本寫做“犠、犧”,左邊是牛,右邊的書寫很複雜,是“義”字或寫作“羲”字。簡化時用了同音的“西”替代,改寫成“犧”字。
同時,在文化概念上“西”有西方世界的意思,即佛教文化裡的“西方極樂世界”。佛家相信人死了以後會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避開人世的苦難。
人們也希望,被用作犧牲的牛,為神靈獻出生命後能有個好的歸宿,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它最好的去處了。
這個字無論在字形的書寫,讀音的标示,文化意義的表達都簡化得很好。那麼“犧”到底指什麼呢?
就牛來說,它是專門用來祭祀宰殺的牛,所以是個牛字旁。原本的“犠”或“犧”,就是指專門用于祭祀儀(儀)式上的牛,于是造了“犠”字。
同時殺牛祭祀也是為了部落繁榮的大義(義),于是為這種牛專門造了“犠”字。
它是一種專門飼養的牛,僅在祭祀用,平時好吃好喝不讓它幹活,就是為了讓它獻出生命的——犧的生命。這種歸為“犧(犠)”的牛,為部落大義獻出生命,這就是犧牲。
後來“犧牲”一詞,被廣泛用在為某種事業奉獻生命的人和事迹上,表達一種有重大意義的奉獻精神。
“硒”是一種化學元素,非金屬的固體,故用石做旁。它是一個外來的音譯詞,英文為“selenium”,化學符号縮寫為“Se”。
它可以用作光敏材料,使用在打印機上,也就是我們今天最常遇到的“硒鼓”,其決定着打印機的質量好壞。
“粞”的讀音為“xī”,是指碾米時,那些被碾碎了但還較大的顆粒,就是粞米。或者說是人們碾米、舂米去殼時碎掉的,但還是顆粒狀的碎米。
它的左邊是米字旁,表示與米有關,說明它是一種米,但右邊為什麼用“西”呢?這就又要說到一個工具,篩子。
鳥窩大家都見過,鳥兒用樹枝、幹草編築鳥窩,雖然編得緊密,但其間必有縫隙,可漏下雨水,但較大的顆粒是漏不下去的,就好像人們編制的篩子。
人們把碾碎的米掃到像鳥窩一樣的篩子裡,篩掉灰塵和粉末,留下尚為顆粒的碎米,這就是“粞”。
“糠粞”就是指糙米和碎米,都是不好的米,泛指粗劣的糧食。古代大詩人陸遊在他的《太息》詩之二裡面,有這麼一句詩:“仕官十五年,曾不飽糠粞。”
這裡的“糠粞”二字,糠是什麼?想必農村的小夥伴都知道啦!粞呢,我們剛才講過,所以可以想象一下,一代文豪陸放翁,做官做到連“糠粞”這樣的糧食都吃不飽,這官是有多難做啊!
漢字文化的學習進步,絕不僅僅是漢字本身,更是一種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構建。這裡是無師字通,專注分享漢字相關的故事與文化,歡迎轉發,感謝支持!
作者:白雙法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