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勾起遊子思鄉之情
一、詩詞原文:
作者:賀知章
朝代: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别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二、《回鄉偶書》賞析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裡的感懷詩。寫于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少小離家老大回”,詩一開始,就緊扣題目,單刀直入,點明離家與回鄉相距年歲之久、時間之遙,其中已蘊藏着很深的感慨。這感慨在同題第二首詩中即有明白的描寫:“離别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山河依舊,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與人生的多變作了鮮明的對照,這種寫作手法取得了不同的藝術效果。
第二句“鄉音無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對比法,但不是自然與人生的對比,而是語言與鬓發的對比。語言習慣一經形成,雖經歲月磨砺也難以更改;美好青春難以永駐,童顔黑發轉眼即可衰頹。“鄉音無改”既是故鄉在詩人身上打下的永遠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詩人親近故鄉兒童的媒介,所以彌足珍貴;“鬓毛衰”本是離鄉數十年來宦遊奔波的必然結果,幸而葉落歸根,在白發飄蕭的垂暮之年,終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鄉,因而倍覺幸運。詩人多愁善感,悲喜交集,感慨與激動參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盡管隻是兒童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卻給詩人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餘音未絕。
此詩運用了三種對比:通過少小離家與老大回鄉的對比,以突出離開家鄉時間之長;通過鄉音難改與鬓毛易衰的對比,以突出人事變化速度之快;通過白發衰翁與天真兒童的對比,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回鄉歡愉之情和人世滄桑之感。全詩采用白描手法,語言中蘊藏着一片真摯深厚的感情。讀之如飲醇醪,入口很淡,回味無窮。
三、賀知章其人: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唐代詩人、書法家。
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開元中,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後接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俄遷秘書監。他為人曠達不羁,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天寶初,請為道士還鄉裡,诏賜鏡湖剡川一曲,禦制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鹹就執别。建千秋觀以隐居其内,未幾卒,年八十六。肅宗贈禮部尚書。
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适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适、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祯等稱為“仙宗十友”。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潇灑,其中《詠柳》《回鄉偶書》等脍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19首。
配圖:樹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