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地方戲曲文化調研

地方戲曲文化調研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7-18 19:29:03

地方戲曲文化調研(地方戲曲的突圍)1

中新網運城9月29日電 題:地方戲曲的突圍:一個縣級劇團的生存圖景

作者 高瑞峰

近幾日,新绛縣連續陰雨天氣。“擔心下雨天沒觀衆嗎?”記者問。“隻要登上舞台,沒觀衆也要拿出最好的狀态來。”47歲的李海生說。

地方戲曲文化調研(地方戲曲的突圍)2

近年,各級政府對于戲曲保護與扶持力度持續加大,開展了戲劇下鄉等活動。 武俊傑 攝

李海生是山西省運城市新绛縣蒲劇團的一名須生演員,1990年進入劇團,一唱就是31年。他說,“打心眼裡喜歡唱戲,不唱渾身難受。”

蒲劇,即蒲州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中誕生最早的一種,流布于山西運城、臨汾一帶,及陝西、河南、甘肅、青海的部分地區。其音調高亢,擅長于表現慷慨悲壯的曆史題材故事,音樂和表演藝術傳統深厚,尤以翎子、甩發等特技見長。

“運城市13個縣(市、區)中,幾乎都有蒲劇團。”新绛縣蒲劇團團長王譜勤介紹。在新绛縣,幾乎村村有戲台,其中有不少元、明、清時期的古戲台。

地方戲曲文化調研(地方戲曲的突圍)3

新绛縣蒲劇團下鄉演出。 武俊傑 攝

對于像新绛縣蒲劇團這樣的基層劇團,鄉村是演出“主場”,忙碌的下鄉演出是常态。“各地跑,晉南地區的每個縣都跑遍了。”王譜勤說。

“下鄉演出是苦累活,裝備、道具搬來搬去,以前常是打地鋪,現在條件好,有床住。”李海生說,老百姓愛看戲,每次演出,看着台下滿滿的戲迷,再累也一下子就渾身是勁。

“哪兒有台口就去哪兒,河南、陝西都去。”養活一個幾十人的劇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這一點王譜勤深有體會。“全團50多人,有差額事業編制,有合同工,以戲養團不容易,演出多了收入就多,劇團的日子就好過些。”

地方戲曲文化調研(地方戲曲的突圍)4

民衆在雨中觀看蒲劇。 武俊傑 攝

李海生說,别看在舞台上“王侯将相”的風光,實際很苦,壓腿、翻跟頭、練唱功,三天兩頭往農村跑,很多年輕人吃不了這份苦。

“招不來人、留不住人”。演員、編創、音樂、舞美、燈光、音響等戲劇人才青黃不接的現象,是大多數地方劇團面臨的共性問題,新绛縣蒲劇團亦然。

“劇團年輕人不多,20多歲的演員隻有兩個。”李海生介紹,藝校培養的人才不少,但真正從事這一行的不多。“待遇不高、又苦又累、一年四季到處跑台,很多人藝校畢業後,憑着才藝到大城市打工,機會多,掙得也多。”

地方戲曲文化調研(地方戲曲的突圍)5

登台前正在化妝的蒲劇演員。 高瑞峰 攝

“老一輩已退出舞台,新生代頂不上來。有的唱成名角,跳槽到有編制、待遇高的劇團;有的直接改行了。”王譜勤說,對于縣級劇團來說,沒有心底對戲劇的熱愛,堅持不下來。

人才的缺乏直接影響劇種的傳承。近年來,各級政府對于戲曲保護與扶持力度持續加大,開展了戲劇下鄉、惠民演出、戲劇進校園等各種活動。

據了解,新绛縣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底,送戲下鄉108場,為新绛縣蒲劇團帶來60萬元的演出收入。

此外,新绛縣成立蒲劇藝術研究所,加強蒲劇人才隊伍建設;逐年增加送戲下鄉、惠民演出的場次,活躍演出市場,增加劇團收入。目前,新绛縣蒲劇團籌劃建設演出劇場,借此培育市場,滿足城市戲迷需求,拓寬增收渠道。

地方戲曲文化調研(地方戲曲的突圍)6

新绛縣蒲劇團下鄉演出後台。 高瑞峰 攝

22歲的王禹嬌是前述“20多歲的演員隻有兩個”的其中之一,她說,“從最基本的角色演,努力讓更多人喜歡上這個劇種。”曾獲山西省戲曲“杏花獎”的李俊強說,國家支持力度大,有專業的戲校、老師,年輕人在學戲、唱戲中,一定會找到更多樂趣和職業前途。(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