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詩詞,腹有詩書氣自華。古詩詞學習方法:讀詩文、解詩題、明詩意、知詩人、悟詩情,這五個方法也是學習古詩詞的5個階段,層層遞進。“讀詩文”即要熟讀詩詞原文;“解詩題”即了解詩歌标題的意思,很多古詩從标題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明詩意”是要了解整首詩的意思;“知詩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創作這首詩的背景;“悟詩情”指領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思念、理想、社會現實、風景等)。
敕 勒 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 釋
敕勒: 我國南北朝時期的一個少數民族,又名鐵勒,以遊牧為主
陰山:山脈名,在内蒙古自治區中部
穹廬:遊牧民族居住的圓頂帳篷
籠蓋:籠罩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蒼蒼:深藍色
茫茫:遼闊而悠遠
見:同“現”,顯現,露出
白話譯文
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天空像個巨大的帳篷,籠蓋着整個原野。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一陣風吹過,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作品簡介
北朝民歌是北朝(4世紀末葉至6世紀末葉,北魏、北齊、北周先後在我國北方建立的政權統稱)時期各民族人民所作,内容豐富,有戰歌、牧歌以及反映人民痛苦生活的歌謠等。曲詞豪放爽朗,慷慨激昂,表現了北方民族英勇豪邁的氣概。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具有濃郁草原氣息的民歌,描繪了美麗迷人的草原風光,抒發了敕勒人民對家鄉的贊美和熱愛。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點明敕勒川的地理位置:敕勒川在陰山腳下。這樣的描述,直接就給人一種一望無際的感覺。“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用穹廬——圓頂氈帳來比喻草原的填空,極具生活氣息。承接上句,作者進一步描繪草原的遼闊:“天蒼蒼,野茫茫”,作者運用疊詞,簡單地勾勒出青蒼蔚藍的天空和無邊無際的草原景色。最後一句,“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用“吹”“低”“見”三個動詞表現出敕勒川人們生活的幸福、富足。
思 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