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單身老人相親交友平台

單身老人相親交友平台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9 15:06:09

說到相親,往往被視作年輕人的“專利”。而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老齡人口超過2.64億,喪偶老人近5000萬。種種因素使得銀發單身人群數量不斷增加,但他們的情感需求始終處于社會讨論的灰色地帶。

與此同時,不少婚戀交友平台瞄準這一人群,構建起中老年“線上相親角”。記者體驗多個中老年相親平台發現,互聯網便捷隐秘的優勢吸引了諸多用戶,也存在着信息不實、誘導消費等弊端。

單身老人相親交友平台(相親各種付費)1

插圖 宋溪

非真人實名,也可發布信息

“交友對象經嚴格身份審核”“保證資料真實,交友征婚意願明确”……在多家婚戀交友平台相關介紹中,對用戶身份的真實性都做出了強調。而記者随機下載一款軟件發現,隻需輸入手機号即可注冊。簡單選擇年齡、學曆,上傳一張照片,便擁有了一個系統分配的昵稱。

後續資料完善頁面中,用戶可以繼續輸入身高、收入、房産等信息,但關于這些信息,系統均未有核實手段。事實上,記者先以男性身份注冊,又換女性身份注冊,虛構了所有信息,照片也非本人,都得到了審核通過。

另一款交友軟件中,同樣通過手機号注冊,填寫性别、年齡後即獲通過。至于照片,如果上傳還可以收到額外資金獎勵,記者随意上傳了一張非本人頭像,順利通過驗證。

當然,一些交友軟件也會引導用戶輸入身份證信息或進行人臉識别,以完成實名認證、真人認證等環節。并稱認證後的用戶可獲更多展示特權,但即便沒有經過相關認證,記者所填信息還是被發布在平台上,短時内便收到大量聊天請求、消息私信等。

幾十到數百,不付費玩不轉

注冊雖然方便,卻不等于接下來可以順暢使用。在某款軟件内,化身為“61歲、男性”的記者收到提示,“43位異性來看過你”。點擊卻發現,她們的頭像都是虛化狀态,同時跳出彈窗稱,“開通會員可解鎖訪客功能”。價格為每月30元,直接開通一年則優惠至98元。

單身老人相親交友平台(相親各種付費)2

不止如此,想和心儀的異性加好友、打招呼、發信息,都需要付出誠意。平台以玫瑰作為兌換标準,1支玫瑰約等于0.1元人民币,加好友需要20支玫瑰。

另一款軟件中,異性發來的消息旁邊往往還有“鎖頭”圖标,若不成為會員是無法點開的。這裡的會員價格為每月98元,每年198元。支付一年費用還能另外獲贈500鑽石,“花費”15個鑽石,可以查看一位異性的微信。

某中老年社交平台上,“相親”闆塊内排列着諸多用戶的頭像和基本資料,每個用戶旁都有“打電話”“聊天”的圖标。但需開通VIP方可實現。新人價費用為每月128元,或每年328元。可以說在使用線上交友平台的過程中,如果用戶不做好付費準備,幾乎是寸步難行。

單身老人相親交友平台(相親各種付費)3

連麥誰都行,相親誠意欠奉

随着溝通渠道越來越多元,中老年在線相親軟件除了可發文字、語音消息外,還出現了視頻相親、直播相親等方式。一些直播間裡,相親雙方的交流還可被其他用戶随意圍觀。

記者看到,相親直播間以“三人間”為多,上方位置顯示的是“紅娘”,下方兩個區域則是男女“嘉賓”。本以為相親應該是雙方決定見面,共同進入直播間促膝談心一番,奇怪的是,多個直播間内均隻有紅娘和女嘉賓“虛位以待”。某直播間的紅娘站在竈台前忙碌,不時響起鍋碗瓢盆的聲音,女嘉賓幹脆捧着碗吃起面條。

單身老人相親交友平台(相親各種付費)4

女嘉賓“虛位以待”,有異性進入即邀請相親

“歡迎小灰灰!”見有異性進入,紅娘迅速發來一張“連麥卡”,邀請記者進入直播間。記者點擊拒絕後,她便繼續招徕其他圍觀者,仿佛隻要有人和女嘉賓“連麥”就行,至于相親者是誰,根本不重要。

而在男女嘉賓已經“湊齊”的直播間,紅娘插科打诨之餘,三五句話就會鼓動男嘉賓為女嘉賓送禮物。這是一些具有動畫效果的圖标,卻需要真金白銀才能購買。“你送一個花環讓她戴在頭上,看看是什麼顔色”“姐姐最喜歡大紅花,給她送一束吧”“你喜歡姐姐就送個飛吻,親她一下”……在紅娘一口一個“哥哥”的慫恿下,僅十幾分鐘内,一位55歲的男士便為54歲的女嘉賓接連送出多份禮物,折合人民币三十餘元。

另一平台的直播間内,女嘉賓投入唱着《雨蝶》,男嘉賓則斜靠在床頭,連面孔都未顯示完整。紅娘不時在段落間隙提示送禮,“XX哥哥你能不能大方一丢丢呢”“男人嘛,大方一點,摳門的男人最要不得!”

組團打配合,營收全靠套路

在開通了視頻相親方式的平台上,紅娘無疑是最“下力氣”的群體。據了解,紅娘并不是平台員工,而是由用戶轉化而來。事實上,紅娘、包括一些平台上的男性“月老”,與部分相親嘉賓之間,已經形成了可運作的生意鍊條。

“我做兩年多了,就跟開店一樣要經營,收入看自己能力,幾千幾萬的都有。”一位資深紅娘透露,相親房内,不管禮物刷給誰,其實都會進到紅娘的賬戶。因為收益要與平台分成,所以平台是比較維護紅娘的,紅娘也是高于嘉賓的存在。

這從平台對紅娘的要求就能夠看出來——新注冊的用戶即可進入直播間相親“連麥”,但想當紅娘或月老,則要滿足累計相親時長達到十幾或幾十小時的條件。換言之,紅娘可以作為嘉賓去相親,但嘉賓要經過進階才能成為紅娘。此外,即便達到時長,某些平台也需聯系“前輩”紅娘,獲取邀請碼,才能開通權限。

紅娘層層“老帶新”,如滾雪球般各成派系。一些直播間内,記者看到紅娘和女嘉賓的昵稱後半部分,帶着同樣的後綴。男嘉賓空缺時,二人也聊得火熱,顯然相識已久。

而記者進入到一擁有140餘位成員的“紅娘月老群“内發現,常有紅娘、月老在開直播時互相招呼,邀請”有空的家人”幫忙上麥,一起挂時長,獲得平台任務獎勵,以及“督促”男性用戶刷禮物等等。這些成員将相親稱作“上班”“開工”,也會讨論“收了嘉賓禮物,對方要微信,自己不想給,又怕對方不來送禮物”的煩惱。很難想象若懷揣一番真心與之“相親”,能得到什麼結果。

失财又傷心,警惕網絡行騙

記者注意到,不少相親平台在畫面下方會滾動顯示一行小字,提醒用戶“謹慎添加陌生人微信好友,不與陌生人發生錢财往來。”更有的會直白寫明,“以沒錢買車票見面、被撞住院、理财等各種理由借錢要紅包的基本都是騙子。”

如果說充值會員、打賞送禮等等,尚屬“玩軟件”過程中的一些可控支出,豐儉由人。近年來犯罪分子頻頻向渴望“黃昏戀”的中老年人群出手,若不加提防,甜蜜網戀的最後很可能失财又傷心。

據新會公安發布,2021年3月底,54歲的老楊通過中老年相親平台認識了阿麗。互加微信後,二人“感情”迅速升溫并以夫妻相稱,但始終沒有見過面。某天,阿麗發來一個網址,讓老楊在“XX金融”裡幫她投資。見阿麗賬戶收益可觀,老楊也開通了一個賬戶。直到有一天系統無法提現,又聯系不上阿麗,老楊才發現被騙,整個投資共損失6萬多元。

無獨有偶,去年底鄞州法院審結一起新型網絡社交詐騙案,涉案公司通過社交軟件篩選,以50歲左右中老年單身男性為目标,将自己包裝為中年喪偶女性加他們為好友。再以“女兒”做直播要完成任務為由,引誘他們到“女兒”的直播間充錢打賞。業務員常一人分飾母女二角,僅半年便詐騙40餘萬元。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魏婧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