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禍起蕭牆指的是哪一堵牆

禍起蕭牆指的是哪一堵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17:38:54

禍起蕭牆指的是哪一堵牆(原創對禍起蕭牆)1

成語“禍起蕭牆”,常用來表示禍亂發生來自内部。而對其出處的解釋卻有不同。

 成語“禍起蕭牆”的出處

“禍起蕭牆”出自《論語·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大意是:季孫氏要派兵攻打颛臾,孔子的弟子冉有和子路正在做季孫氏的家臣,他們對孔子說“季孫氏要對颛臾發動戰事”時,受到孔子嚴厲的責備。孔子說,是先世魯君将颛臾的國土封在了魯國境内,現在為何要攻打它呢?冉有和子路辯解說這不是他們的主張,是由季康子(季孫氏第八代,名肥,谥号康)策劃的。此時,孔子宣傳他的主張說,一個國家不怕貧窮,而害怕不平均;不害怕人口稀少,而害怕不安定。做到平均,就不會貧窮;做到和平,人們會前來歸附。然後,再施以仁義、禮樂的教化。現在你們二人輔佐季孫氏,不能招緻遠方的人來歸附也就罷了,反而要在本國内部動用武力,“吾恐

季孫之憂不在颛臾,而在蕭牆之内也”,就是說我看季孫氏之憂不在颛臾,而在蕭牆之内啊!

高中教材對此段話的注釋如此說。但有人經過對曆史深入研究,有不同解釋。

成語“禍起蕭牆”有不同的解釋

首先,“禍”指的是什麼?

一種說法是指季孫氏和魯哀公的矛盾。春秋末年,魯國的政權掌握在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又稱季康肥)三家大夫(稱為“三桓”)之手。颛臾是魯國的附屬小國,與季孫氏的封邑靠近。課本注釋說季孫氏是魯哀公的“權臣”,是公族中最有權勢的,又和魯君的矛盾很大,害怕魯哀公借助颛臾的力量奪回他的權力,于是想先下手為強,決定派兵攻打颛臾。

另一種說法認為:“禍”不是指魯哀公與季孫氏的矛盾,因為翻遍曆史文獻資料,找不出魯哀公和季康子君臣之間有“禍”的史實。

從這段話發生時間看,既然子路和冉求同時作為季氏家臣,從史實說,應該是在魯定公為國君時,也就是季康肥的父親季桓子主政時期,而不是魯哀公時期。那麼這裡說的“季氏”是指季孫肥的父親季桓子(季孫斯)。

季孫斯(季桓子)剛剛接替父親的職位,不願受家臣陽虎的挾制,正極力設法自立圖強。此時的陽虎手握重權,幹預國政,伺機颠覆季氏“三桓”。費邑(季孫氏的封邑)宰公山不狃本來與陽虎同謀,又因利益沖突,不甘人下,懷着自己的打算。這三個方面勢力都在争取得到孔子的支持。在這種形勢下,孔子看得很清楚,“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孔子傾向也很明确,讓自己的弟子子路、冉求,投在季孫斯府上做家臣,以加強季孫斯的力量。冉求曾經提建議讓季桓子通過對颛臾用兵,把兵權都掌握在自己手裡,而孔子不贊成對颛臾用兵。孔子一方面認為會造成“虎兕(音SHI)出于柙(音XIA),龜玉毀于椟中”,意思是老虎和犀牛從籠子裡出來傷人,龜玉在匣子裡被毀壞,是誰的過錯呢?這是說因為戰争毀壞了家園,給百姓帶來災難;另一方面“謀動幹戈與邦内”是不義之師,人心也不服,對季桓子是不利的。因此,孔子預言“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颛臾,而在蕭牆之内也。”

《史記·孔子世家》中有記載:定公八年,“因陽虎為亂,欲廢三桓之适,更立其庶孽陽虎素所善者,遂執季桓子。桓子詐之,得脫。”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預言“禍起蕭牆”的“禍”的根苗,在于“陪臣執國命”;“禍”出在魯定公時季桓子家臣陽虎的叛亂,而不是在魯哀公的“照壁之内”。

再者,什麼是“蕭牆”?

許多成語詞典都說“蕭牆”指的是國君宮殿大門裡面,對外起屏障作用的“矮牆”,也就是“照壁(影壁)”。

另一說,據《論語集解》轉引鄭玄的解釋說:“蕭之言肅也;牆猶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意思是說“蕭牆”指的是殿上擺放的屏風之類的東西。蕭牆之内就是在宮室内,臣子進入宮室晉見君王首先要經過蕭牆,在“蕭牆”這裡整理衣冠,以嚴肅尊敬的儀容去面見君王。因此,“蕭牆”不是指宮殿上的什麼“照壁”,而是屏風,借指朝廷内部。我覺得此說有道理。相信真理越辯越明,對曆史上的事就應該實事求是,以史實為依據,不要輕易下結論。

本文系海河網原創稿件,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自海河網。歡迎關注并按規則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